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洪稳同志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吗》一文中认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不应说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不具有同一关系概念的重要特征。”而同一关系概念的重要特征就是“虽然外延完全相同,但其内涵却不完全一样”。这种观点是难以确立的。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因为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而内涵不完全相同。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见诸于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换,而内涵不完全相同表现在二者的内涵不能颠倒说明。例如,  相似文献   

2.
李小虎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的文章,对我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拙文提出批评,这对启发我的思考,提高我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我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欢迎。但“李文”对拙文的基本论点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不得不再写此文以重申自己的观点。“李文”指出拙文的主要错误有两点:“一、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和同一概念混在一起了。”“二、把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混在一起了。”“李文”的这两点批评意见是对拙文的误解.关于第一点,“李文”分析说:“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类对象,其外延相同,内涵有别,它所表达的主要是不同概念之间的一种外延关系;而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关于定义的规则第一条“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解释说:“所谓定义相应相称,就是说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等的,二者具有同一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更明确规定:“下定义必须用全同概念。这就是说下定义项必须与被定义项是全同概念。”还有其他教科书上都有类似的规定。就是说,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或叫全同关系)的概念。那么定义概念和被定义概念是否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呢?笔者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逻辑》(修订本)中,把概念定义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比较恰当地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它的特征,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再深入地探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定义仍然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它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不能彻底地说明概念的客观性;第二,它没有完全地揭示概念的社会性与历史性,从而还不能充分地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第三,它还不能容纳虚概念,无法揭示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造成概念定义存在着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对象这个概念的外  相似文献   

5.
所有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指出,下定义有一条重要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所有形式逻辑教科书都认为,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我们认为,定出这条规则是正确的,而对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的分析则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补充指出,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还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交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全异”。所谓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被定义项是一个概念,定义项也是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必须是全同关系。被定义项指的是那一些对象,定义项指的也应该是同样的那一些对象。只有这样,才是符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现在的教科书和写哲学史的人,大都是用的日丹诺夫的定义。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中,给“哲学史”下了这样一个简短的定义:“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应该说,这是一个极端偏狭的定义。所谓定义,主要是解决两个认识上的任务。第一,确定被下定义的对象的本质的属性或本质的特征;第二,把被下定义的对象跟与之邻近的、相似的各对象区别开来。就是说,科学的定义,必须能够全面地揭示出被下定义对象的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指  相似文献   

7.
一引文[1]曾提出讨论情报概念要有“规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形式逻辑是科学思维的普遍规律。给概念下定义是一种思维活动,定义是一种思维形式。一个概念的定义要做到既科学又简明,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形式逻辑关于下定义的基本原理。一个定义由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和联结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概念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概念是用来揭示被  相似文献   

8.
逻辑概念的定义中存在着严重的定义不清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下定义时,无视或不顾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客观存在着的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或不尽相同的多种状态,而只是考虑了其中的一种状态。为此,本文主张区别真值定义和非真值定义:在下定义时,应该首先采用非真值定义,在一般定义上对概念予以界定;如果需要,再采用真值定义,对概念的正确与否予以区别,从而保证所下的定义能够如实、全面地反映概念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环绕着真理的概念,主要问题是给予这个概念以满意的定义。真理概念也就是“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因为]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词语和这些词语所“述及”的对象(或“事件情况”)之间某种关系的学科。而最简单、最自然的获得正确真理定义的方法,包含了运用其它语义学概念的方法,如满足的概念等。同时为真理下定义问题,证明是跟建立理论语义学基础的一般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依靠具有准确地说明了的结构的语言,真理定义问题才能获得确切意义,并可能严肃地解决。但问题的解决有时是肯定的,有时又是否定的。这决定于对象语言和它的元语言之间的形式关系。或者更明确地说,决定于元语言的逻辑部分是否比对象语言“本质上更丰富”。若只限于讨论以逻辑的类型理论为基础的语言,则元语言“本质上更丰富”于对象语言的条件就是前者比后者包含更高的逻辑类型中的变数。元语言满足了上述条件,真理概念就可以在其中得到说明。对于一个句子来说,如果它满足于一切对象,那就是真实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真理定义的结论是:首先,这一定义不仅是形式上正确,而且是实质上适合。其次,可以从定义演绎出各种一般性的规律。第三,将真理原理应用于某种数学的表示广泛类属的形式化语言,则在这一类属学科里,真理的概念同可证实性概念从来不一致。每一种这样的学科是首尾一贯的,但并非完整的,即在任何两个互相矛盾的句子之间,最多只能有一个可被证实,或者虽是互相矛盾的一双句子,但其中没有人造何一个可被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部分“情报”定义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加引号的“情报”概念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它与地道的中国情报概念不是一回事。“情报”英文用information表示,俄文中的情报一词也兼有汉语的信息和情报两种意思。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单词表示它。国内外有关“情报”的定义,常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修辞著作中给比拟下的定义不周密。比拟的定义既可以用来说明比拟,也可以用来说明比喻;不少修辞论著论述比拟时把比喻用例误用作比拟用例,造成教学上的混乱。比拟定义必须修改。必须反映比拟通过词语移用实现“变通”的本质特征的内涵,突出比拟本体与移用词语的关系,缩小定义概念外延,使比拟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具有同一关系,从而使比拟定义本身能够成为鉴别比拟和比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无公认的定义。据有关资料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200余种。每一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来界说“文化”,使文化定义错综交织。同一概念,不同的人使用时常常蕴涵着不同的含义。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求对文化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之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概念的两个方面。那么,概念的外延是什么?各种逻辑教材的定义不尽一致,其中以概念的外延是不是客观事物的问题来说,就很有值得讨论的地方。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是这样定义的:“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  相似文献   

14.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离不开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没有概念,就不可能作出判断,更不可能进行推理.形式逻辑研究思维,首先要研究概念.研究概念,首先要给它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关于概念的定义,近年来逻辑学界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其一,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还是一种思维形态?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揭示知识概念的哲学认识论内涵、也即给“知识”一词以一个恰当的认识论定义的问题。因“知识”一词的本意是指主体(S)对一定对象(P)的知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S 知道 P”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分析来使这一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根据本文的分析,S 知道 P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 知道 P,当且仅当(1)P 是真的;(2)S 相信 P;并且(3)S 相信 P 被证明是台理的。从这一充分必要条件出发,本文把知识定义为“被证明的真信念”。本文对“知识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是:知识是被证明的真信念。  相似文献   

16.
概念主义者与非概念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主要源于对“经验”和“概念”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不澄清这两个概念的情况下,双方很难通过争论来达成共识.两者对于“经验”的不同定义则进一步导致了两者对“概念”的不同定义.若不能对概念的形成机理问题达成共识,就很难消除两者间的分歧.另外,对概念形成机理的研究同时可将该争论引向更具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本刊 1999年第 6期发表的《数学概念内涵教学的逻辑途径》一文中 ,较为详细地谈了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 ,主要是围绕着概念的定义来谈的 ,很多教师很注重在这方面下功夫。本文中我们要把视线转向概念的外延。要知道 ,在概念教学中 ,对外延的正确掌握与对内涵的深刻揭示是同样重要的 ,只有两个方面都准确地掌握了 ,才是有质有量地全面掌握了概念。当我们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把握住了概念以后 ,我们还要辅之以有效的深化概念教学的逻辑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1 数学概念外延教学的逻辑手段1 1 真实概念与虚假概念概念的外延不…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揭示知识概念的哲学认识论内涵、也即给“知识”一词以一个恰当的认识论定义的问题。因“知识”一词的本意是指主体(S)对一定对象(P)的知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S知道P”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分析来使这一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根据本文的分析,S知道P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知道P,当且仅当(1)P是真的;(2)S相信P;并且(3)S相信P被证明是合理的。从这一充分必要条件出发,本文把知识定义为“被证明的真信念”。本文对“知识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是:知识是被证明的真信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大都把“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定义为“通过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思维形式”。对于这种“反映——属性”论的定义,有文对此提出疑义,认为不能解决虚概念和抽像概念的问题,理由是“反映一一属性”论说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预设了一切概念都有其被反映者,而且必须是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说,这个定义只承认在客观世界中有对应物的思想单位是概念,否则就不予承认。这样一来,“神仙”、“理想溶液”之类的虚概念,在客观…  相似文献   

20.
集合概念和普遍概念是形式逻辑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讲它们的界定范围是分明的,不存在区分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形式逻辑中普遍认为,集合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是一个难点,区别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不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而产生对这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