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的另一条系列2 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有明显的两条系列 ,一条是人们所熟悉的新小说系列 ,一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重视的通俗小说系列。现代通俗小说是从晚清小说革命开始的。晚清“小说界革命”是凭借政治改革的旋风掀动起来的 ,改革者看中的是小说的宣传的功能和启蒙的作用。他们对现实社会特别关心 ,社会小说也就成了此时小说的创作主流。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全面兴起是在民国初年。 1 91 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上隔日连载 ,轰动一时 ,引起了天下有情人“同声一悲”。在它们的影响下 ,一百多…  相似文献   

2.
晚清文学场域出现了空间位移的新向度,这不仅是社会文化场域变化的必然反映,也是晚清文学基于传统文学的持守与偏移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意蕴。晚清新小说作为晚清文学场域中的“弄潮儿”,一方面,以自己独有的空间分布在价值引领与小说变革的历史洪流中,印证着“小说时代的到来”,并且以向心聚合的总体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区”。另一方面,在传统帝国的文化文学中心北京遭遇了文学资本的流转以及价值衍化后,晚清新小说形成了以帝都北京为发散中心的“文学区”,表现出创作地理空间的外溢,以及价值上的回溯复古、政治改良和现代批判,在形下和形上层面凸显出与传统小说文类异质的发展模式。双向矛盾运动的“文学区”二元生成在彰显特殊历史文化视阈中文学抉择的同时,仍然具有深层的意义表征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辑刊》2007,(1):211-215
随着晚清报刊在中国的兴起以及中外政治文化交流的日渐加深,从传播角度分析、解决中国政治问题成为维新派政治改革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这一思想直接支配之下,小说由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小道一跃而成为文学之最上乘,被晚清各派视为思想观念的最佳传播工具而在政治、历史、道德等方面被赋予了种种现代性内涵,但晚清却因此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最缺乏艺术性的时期之一,粗制滥造、缺乏艺术感染力是这一时期小说的共同缺点,并没能成为解决晚清启蒙思想传播困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邓伟 《兰州学刊》2009,(2):81-84
晚清“小说界革命”的观念迅速为知识界接受,使得整个晚清白话小说发展都打上了它的印记。也造成了“新小说”发展的空前盛况。其时,人们直接赋予小说教育下层民众的重任,在此基础上“新小说”的文学语言与白话的采用建立了必然的联系。同时,由于白话发展的实际水平,“新小说”的白话语言渊源多为传统白话小说,并存在其他的成分,形成一种近代化的文学语言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5.
贺根民 《殷都学刊》2008,29(4):89-92
新小说肩负着匡世新民的历史重任登上晚清民初的主流文坛,对传统的检讨与对异域文学的吸纳,形成中国小说观念转型进程继承和反叛的时代特质。中国小说观念展示了社会文化和时代环境选择的巨大威力,中国文学气脉和小说精神在断裂与延续的文学生态中走向崇高,小说观念在自新和他新的文学征程中,实现了文类地位和审美取向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6.
李伯元与“谴责小说”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谴责小说”的兴起,并非如鲁迅所论兴起于庚子事变后的1901年和受庚子事变的刺激,而是兴起于1903年,原因是以李伯元为代表的报人作家对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的响应。《官场现形记》开创了晚清旨在揭露官场腐败及其原因的“写实派”社会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耿传明 《江汉论坛》2007,2(1):114-119
晚清时期大量出现的"新小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文学担负起了一个时代先行者的角色.政治小说是这个时期人们宣传政治主张、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载体,它与时代政治有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时代政治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政治的文学化与文学的政治化成为中国文学由传统步入现代的一个突出表征,浪漫主义政治和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一种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中国近代小说理论的,历来重视晚清小说理论,而对民初小说理论(即民国成立至五四新文学问世前的小说理论)则十分轻视。其实,民初小说理论在中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史上虽然不如晚清小说理论那么重要,但它其实是继承晚清小说理论,并且在新的形势下产生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从而成为从晚清小说理论向五四新文学小说理论发展的中介环节,在某种程度上也曾为五四新文学的问世作过铺垫。民初小说理论与晚清小说理论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小说理论的系统化。晚清的批评家论小说,大多是篇幅较短的文章,或者是类似“诗话”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晚清小说者大都忽视1840年至1900年出现的作品,认为它们不能与"新小说"相提并论,但是"新小说"的兴起却是在此基础上才取得突破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作品的认真梳理,找寻晚清小说蜕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晚清留日群体将民族主义引入中国小说.这一变化给中国小说带来深刻影响——它为中国小说实现其地位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契机;它体现了中国小说主题现代转换之一个方面;它为中国小说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当代之“道”.与此同时,民族主义因其作为世俗能量的实质及其中国化后的诸多偏见与缺憾,又很难成为小说之文化方向与终极意义供给者.重国家而轻社会、有国民而无个人,这是晚清留日群体民族主义小说写作之关键症结.  相似文献   

11.
苏英姿 《南方论刊》2009,(11):93-95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翻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著。全书集中而全面的论述了他的“晚清文学现代性”的观点,作者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义,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通过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呈现其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能在形式和语言上迅速发生变革,是因为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型态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封建社会了.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传播媒体的变革,迅速兴起的文化市场与迅速壮大的作者、读者队伍,使"五四"白话文运动跳出了文人圈子,超越了晚清的白话文运动,由此造成的文学革命对"小说"的倚重偏爱,则成为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发生大转变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王鸿 《社会科学》2023,(7):67-80
“组织”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从晚清延续至五四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基本定型。晚清思想界出现的“组织”观念兼具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内涵,反映了彼时中国人寻求摆脱“一盘散沙”社会状态的时代关切。五四运动后,“组织”观念受到知识分子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关注。一方面,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热议的“小组织”方案代表了自下而上进行社会改造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对于“组织”观念的阐释被上升到理论探讨的层次,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围绕“组织”与“自由”“强权”等观念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在这场思想论战之后,五四知识分子逐渐由理想走向现实,重新正视晚清以来中国便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历史时局。于此历史转折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观念因应和时局而迅速崛起,预示着一个崭新的“组织时代”已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诸多西洋器物和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知识,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对中国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触动的是晚清以来出现的更为全面的西学东渐。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学,除了制度层面的东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包括了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西方新式教育和译介书籍传播进来的新思想和新风俗,对中国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近代中国的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求新、求变的社会气候。在西学的浸润和影响下,不仅促使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并迈开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步伐。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清代的西学东渐,除了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外,更应当着眼于其现实意义,即在当前中国到处兴起的“国学热”中,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超越中国旧有的“夷夏之防”的思维模式,以新的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利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郑大华 《河北学刊》2006,26(6):96-98
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诸多西洋器物和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知识,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对中国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触动的是晚清以来出现的更为全面的西学东渐。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学,除了制度层面的东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包括了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西方新式教育和译介书籍传播进来的新思想和新风俗,对中国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近代中国的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求新、求变的社会气候。在西学的浸润和影响下,不仅促使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并迈开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步伐。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清代的西学东渐,除了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外,更应当着眼于其现实意义,即在当前中国到处兴起的“国学热”中,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超越中国旧有的“夷夏之防”的思维模式,以新的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利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 晚清的“文界革命”,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对当时的散文革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使那个时期散文的创作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可是,多年以来,学术界从未有人对它进行探索。因此,晚清“文界革命”是怎祥兴起与发展的,在创作上有什么特色,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至今面目不清。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文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文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和它同时兴起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一样,是同晚清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着的。甲午中日战后,困难当头,瓜分之祸  相似文献   

17.
论晚清言情小说的主题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4,(4):97-100
晚清言情小说上承明清人情小说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小说之高潮,是二十世纪之初文化转型期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晚清言情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晚清宪政改革可以视为“中国由传统权威政治开始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谋求政治发展的最早尝试”。晚清宪政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革命取代了立宪?本文运用了赫希曼“退出_呼吁机制”理论重新审视晚清宪政改革。  相似文献   

19.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5,(3):237-240
翻新小说是在古今小说交汇处与中西文化碰撞中适应晚清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学市场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文体杂交优势,打破传统时空观而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等,是翻新小说独具的文体特征.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以其独有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促进下,伴随着晚清谴责小说的勃兴,文坛上同时兴起了翻译文学热潮。而在近代翻译文学中,又以翻译小说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一时译家蜂起,译作缤纷。据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的统计,当时的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上”,而“就各方面统计,翻译书的数量,总有全数量的三分之二”。近代不仅翻译小说的品种齐全,涉及到政治小说、虚无党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教育小说以及爱情小说,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小说种类;而且涌现了一大批各擅胜场的小说翻译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