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以前,安徽淮河流域在历史上虽然饱受战乱侵袭破坏,但由于地近中原,易得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直接辐射,使其区域文化总体上较为发达;唐代以后,该区域文化渐趋沉寂.简而言之,在名门望族的影响下,该地域文化历时性地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汉代以前,此地文化似乎过于早熟,抽象有余而才情不足;其二,汉至魏晋期间,安徽淮河流域文化总的特质是偏于刚健,失之飘逸;其三,唐以后,皖北地区的淮河流域总体而言文事凋敝,武风独盛. 相似文献
2.
4.
5.
朱熹与徽州宗族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他推进了徽州宗族修谱传统的形成,徽州宗族修谱传统反过来促进了朱熹思想在徽州民间广泛渗透,受朱熹的影响,徽州宗族形成了重教兴文的传统,朱熹思想深刻影响了徽州宗族内部的礼仪规范建构和风俗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人类姓氏的起源和沿用,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姓氏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汉英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各不相同,但又有相同之处.多方面的探讨、比较汉英姓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异同,揭示姓氏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促进中西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8.
一、浙江启动“新安江水库引水工程”
浙江省水资源总量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亿立方米,但是可利用水资源量只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约212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目前浙江省水资源问题已面临资源性缺水、用水结构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三大问题,水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制约该省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及区域环境下,姓氏分布对区域文化之特质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杰出人物(包括地方社会精英)独特的历史作用而实现的.皖江流域上、中、下游经由了历史上不同姓氏族群的文化创造,形成了彼此相异的文化特质,可见区域文化底蕴往往是历史上人口迁移及其基础上的姓氏族群分布使然.而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惟有不同族群间多元文化的有机交融和有序互动,文化才能保持永久活力. 相似文献
10.
姓氏产生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其总数已累积至二万多条,而我们对姓氏之研究、分类、汇编也经历了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西周设有掌管姓氏世系之机构,战国时已有掇集姓氏之单篇文献流传.东汉王符率先对姓氏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先秦姓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六朝因九品中正制的铨选制度,使姓氏与谱牒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唐代虽以科举取士选官,却仍未摆脱世族门第理念,所以自刘宋曾产生一部纯粹姓氏书--何承天<姓苑>后,一直都得不到独立的完善和发展,即使是享誉学林的林宝<元和姓纂>,仍然带有谱系的性质.五代战乱,谱牒散佚殆尽,宋代虽亦大量修谱,旨在收族而不在矜伐门第,故产生了类似于词典的姓氏书<姓解>.伴随着韵书的成熟与完善,姓氏书开始用韵来编排.南北宋之交,郑樵<氏族略>对姓氏的分类与研究,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对姓氏的考证,成为姓氏书发展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地区的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姓氏分布与世家大族,真实反映了南北朝特有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2.
华夏姓氏滥觞于远古神话时代,其主要源头是神话中的"始祖赐姓"与"图腾为姓",中国第一古姓"风"就是图腾崇拜的结果.神话时代的"姓"与"氏"是一种血缘与地缘的标志,"同姓不婚"是姓氏的最基本功能.随着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繁衍壮大,中华姓氏不断衍生,姓氏文化趋于丰富.当今华夏姓氏前100大姓其祖姓都出自神话时代的古姓,神话帝王及其后裔为当今华夏子孙的血缘祖先.<山海经>为我们提供了华夏古姓的史前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 依托着雄奇秀美的黄山、山与云齐的自岳、如诗如画的新安江画廊这样的绝佳自然环境.数千年来栖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先民们用劳动、用智慧、用心血、用生命建成了“桃花源里人家”美丽和融的“徽州”,铸就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以传统徽派古建筑为突出特色的徽州古村落点缀在徽州水秀山青的大地,绘出了一幅幅清丽朴雅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6.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大的灌溉系统是红河流域梯田农业的基石,也是红河流域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红河流域各民族人民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构筑了一个自然环境、人居、梯田三位一体的生存系统,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对水的科学认识与利用。当地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文化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流域和中古学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大多数重要人物的籍贯在黄淮流域一带。三国到东晋南朝时期重要的学术、政治人物多出于这个地区。东晋一代,南迁的黄淮流域的士家大族把持着政坛和学术文化界。南朝以后,这一区域人士在政坛、文化艺术界的影响逐渐下降。黄淮流域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的兴盛,有其传统和经济上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这一区域的文化就处于领先地位,即使两汉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长安,但活跃于政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仍多出于这一地区。当时黄淮一带经济繁荣,人才辈出,门阀制度也维护着黄淮流域高门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安徽南端的徽州地域,黄山白岳新安江山水秀美。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掩映之中。徽州古村落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时隐时现,中国画里的乡村成为世人艳羡的最佳宜居环境。以马头墙为特色文化符号的钟灵毓秀的古徽州。干百年来不仅陶冶和培养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国之栋梁、名臣廉吏、儒商巨贾、硕儒才俊、忠节义士.而且也孕育了让世人无不瞩目的又一个形象鲜明、生动感人的人物群体:徽州女人。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商人宗族与宗族文化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 ,以及新兴商人群体与商人社团的诞生 ,中国商人宗族在近代出现了若干由旧趋新的发展演变。其具体表现 ,主要是产生了由大变小以及封闭性日趋削弱、开放流动性日渐显现 ,旧的功能不断弱化、新的功能日益明显等过去所没有的新发展趋向。与此同时 ,商人宗族文化在形式、内涵及其影响等许多方面 ,也相应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但无论是商人宗族还是其宗族文化 ,又都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某些落后的残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