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叙事学本土化的动力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文化圈衍生发展的叙事学能否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话题。本文认为:叙事学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因为其存在强烈的本土化动力元,即中西比较意识与理论自觉意识。前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外部动力,刺激、深化叙事学本土化的内在需要,无论执着于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挖掘整理,还是西方叙事学学科理论的研究,视点都落在中国叙事理论的建构上,中西比较视野都是驱动其渐进的深刻的动力之一。后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内在动力因素,使叙事学本土化成为研究者的主动追求,直接引导和推进叙事学本土化的进程,叙事学研究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历史意识。二者形成强烈的势能,推动叙事学的本土化进程和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16-119
追溯中国叙事传统之源,先秦的简言片字揭示了中国叙事的传统。傅修延的叙事学研究抓住了叙事学本土化的关键词,即"中国"和"叙事"。他强调"中国",凸显中国叙事传统个性,为我们找到了中国叙事传统的源头。一种比文学虚构叙事更广泛更开阔的叙事观正影响着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影响着中国的叙事学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勃兴与中国叙事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其他民族的文学一样,中国文学也有一个由"诗歌中心"向"叙事中心"转移的过程,明清小说虽然占领了文坛的中心位置,但当时的理论批评领域还未来得及发生相应的战略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叙事学勃兴,特别是那些立足于中国自身叙事传统的研究,实际上是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这就是因应"叙事中心"业已存在的文学现实,促成由"诗歌中心"向"叙事中心"的理论位移。由于百年来西方叙事处于向中国叙事"放送"影响的位置,西方的叙事观念,包括其模式套路、衡量尺度与价值标准等悄然弥漫于中国文坛,许多人浸润甚深却还浑然不觉。因此,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理论与叙事学,让中国叙事艺术在其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应属目前叙事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叙事学方今大热,时下以叙事学为理论方法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一些人只知道西方的叙事学,对中国自己的叙事传统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有必要站在文学史与比较文学的高度,对当前叙事学勃兴的背景作一番梳理,进而探讨弘扬民族叙事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2):221-226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叙事学是学界的愿景。但三十多年来,中国叙事学形象依旧"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抵达中国叙事学最根本的途径是叙事(学)的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叙事学,至少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如何抵达中国传统叙事诗学,在这个方面,傅修延的《中国叙事学》颇具启示意义,它提出了回望传统的具体方法,解释了很多中国特色的叙事现象,呈现出开放的态度,邀约更多的中国叙事现象参与进来;其次是要处理好四个基础问题,即叙事学的中国与西方的关系问题、中国叙事学的广义与狭义的关系问题、中国叙事学的传统与当下的关系问题以及叙事学中国学派的研究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研究     
自2007年第1期开始,我刊的"叙事学研究"专栏作为常设栏目开办,截止到本期,全年共刊发国内外叙事学研究者的各类学术论文32篇。在这些论文中,既有对中国叙事传统的梳理与总结,也有对西方前沿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7.
借鉴西方叙事学相关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通变之谓事"等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诗歌叙事受到时序与因果两大要素左右,文本流转自然,结构谨严。有些诗歌采取古今对照,借助通变叙事以抒写伤感之情,颇具感染力。同时,传统诗歌叙事忌平铺直叙,善于凭时序的"顺逆"及布局的"钩勒"创造跌宕及悬念等叙事效果。另外,时空跳跃及比兴象征则有助于诗歌叙事之"婉曲",由此也形成本土化审美韵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理论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华 《学术研究》2007,(4):132-13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理论研究是从小说美学研究起步的,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小说理论更多地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小说理论。西方叙事学的引入促进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建构。然而,中国小说理论建设并没有完全遵循西方从经典叙事学转向之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对小说美学和叙事学的兼收并蓄中,一直自觉不自觉地走着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李青果 《文史哲》2008,6(1):124-132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供了由域外眼光观察中国的独特取径,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提供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的进路及中国文学需要变革的信息。不仅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型作家开始思考、实践中国文学的"突变",就连一般文士的文学撰述也增添了国民性内容,使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的"世情叙事"向近代的"民族叙事"转型,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引发了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文士与思想型作家的区别在于,一般文士虽然重视民族叙事的内涵,但更看重叙事的传统形式和传播效果;思想型作家则有意于借鉴西方文学进行思想启蒙,其形态更趋于"西化"。二者一俗一雅,开启了中国民族叙事"通俗写作"与"精英写作"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目前,我国的叙事学研究方兴未艾,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强烈关注;叙事学研究凭借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在国内学术界正呈如火如荼之势:一方面,国内学者叙事学方面的论著不断问世;另一方面,西方叙事学家的著作不断在国内翻译出版。而且,叙事学研究的跨学科、跨媒体趋势也日益明显,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历史叙事"、"哲学叙事"、"教育叙事"、"社会叙事"、"心理叙事"、"新闻叙事"、"图像叙事"、"绘画叙事"、"电影叙事"、"网络叙事"之类的成果时有所见——"叙事"几乎成为一切人文社会科学共有的概念和共同关心的话题。正是为了呼应目前的叙事学研究热潮,《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近年来刊登了不少叙事学方面的文章,并自2007年起把"叙事学研究"定为常设专栏。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中,"梦"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元素,以《三言二拍》为例,其中的梦元素叙写现象就较为突出。从本土文化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叙事现象,可称之为梦象叙事。梦象叙事在小说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学意义,它既是不同于西方的小说预叙手段,也是小说篇章结构的建构手段,是作为小说艺术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这种叙事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投射,因而梦象叙事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学意义,"天人相感"的天人关系论成为促发梦象叙事的哲学基础,同时以民俗心态为主的民族文化心理又是孕育梦象叙事的生活文化土壤。对梦象叙事还可从叙事文化学的角度作纵向的深入研究,这对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性的发掘和本土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西方叙事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西方叙事学无论是在叙事理论建构,还是在叙事理论批评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本文首先从该年度西方叙事学界发生的几件大事谈起,重点讨论了叙事学研究基本工程的持续建构、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叙事学基本概念之重新审视等论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西方叙事学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语》包含大量值得挖掘的微型叙事,选取《论语》中这些"碎片化"但恰恰具有文化本源的叙事文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叙事在叙事结构、叙事声音、叙事情景、叙事修辞等方面不但体现出叙事学的一般特点,还体现出本土化特色,如简约叙事和空间叙事等,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根源,表现为中国的非逻辑思维,意义的无限与建构,价值评价与审美合一,穿越历史与现象还原。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旨在建构超越西方的中国叙事理论努力的结晶,近年来,谭君强教授通过一系列颇具分量的论文与专著,在学界提出并倡导"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谭教授建构"审美文化叙事学"的学术努力是以"理论框架构想-具体理论问题探讨-文学批评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的,显现出论者严谨的学术求索精神.在总结谭教授批评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概括了"审美的文化叙事学"的独特研究路径,并指出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叙事文本做出审美分析与审美价值判断,仍有待我们积极的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近20余年中国叙事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定 《学术研究》2003,(8):129-132
中国叙事学20多年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西方叙事理论的译介、叙事学的文学批评和中国叙事理论建设。其总体特征是诠释到互动的递进,移植与创化的并举。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17-18日,"首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在南昌隆重举行。出席这次盛会的正式代表共有120多人,其中既有来自国外的著名专家,也有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叙事学研究者。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时刻,中西叙事学研究者济济一堂,共聚南昌,就叙事理论与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第一次坐到了一起交流、讨论与对话。会议共收到了学术论文80多篇。本文从西方前沿叙事理论、中国学者对叙事理论的新探索、对中国叙事现象的探讨与中国特色叙事理论的建构、空间叙事研究、跨学科跨媒体叙事、对叙事文本的新解读等六个方面,对会议论文和发言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学并非是个单一起源、线性演化的研究传统,它其实是多种学科的兴趣交集.叙事研究的跨学科线路可以通过"人文科学中的叙事转向"和"叙事理论中的认知转向"来进行追踪.跨学科叙事学的理论模式可以从语用/政治、语义/经验、文本/媒介三个层次进行建构,在对叙事虚构与经验现实互动关系做认知描写的基础上,派生出跨学科叙事学的各个分支.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西方叙事学适合于中国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界在理论上不断探索的问题。新的意图叙事学理论是对西方行为叙事理论的借鉴和修正,它基于叙述学是关于叙述人行为的学说,由于人的行为必有其动机上、意欲上的原因,并从中得到解释,故而叙事学也理应从人的行为动机和意欲入手加以研究的认知。将西方行为叙事所排斥的人物及其心理意图引入叙事学,凸显从人物行为意图的视角研究人的行为叙述及其叙述结构的方法。在此理论方法的观照下,以中国古代小说主人公的行为意图为划分小说类型的标准,从寻找小说主人公、确定主人公主体属性、分析主人公行为意图元类型、主人公意图元内人物关系组合类型等方法、途径,最终划分出中国小说的若干叙事类型,这是对中国小说意图叙事分类方法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叙事学研究是最近四十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和对话对象,中国学者采取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说自己的”多种研究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照着说”的方式,主要致力于对西方叙事学成果的介绍、转述和将其运用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接着说”的方式,按照顺向性延伸的路径,从西方叙事学结束的地方开始拓展性研究,或对已有西方叙事学成果进行深化、发展、反省、审视性研究。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对着说”的方式,遵循逆向性思维,追求寻找与西方叙事学已有成果相异相反的角度和领域展开研究。其中最重要而且有民族特色的,是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清理总结,以及从中国古代丰富的叙事现象中归纳出系统的叙事理论的成果。“说自己的”,即按照追求独创性超越的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具有超越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成果,许多学者先后进入过这四种路径,并在不同阶段取得了不同成果。其中申丹、杨义、傅修延、赵毅衡、谭君强、董乃斌、乔国强、赵炎秋、尚必武、龙迪勇等学者研究的创新性最为引人注目,有些学者和成果已经产生明显的国际性影响。中国叙事学的创新发展过程和路径对中国人文...  相似文献   

20.
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