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吉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N に A」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N」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N に A」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日语「N+を+V」结构中的自动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是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词语结构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来探讨「V(自动词)」的语义特征、「V(自动词)」与「を」和「N」的相互关系,揭示词语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建立日语格助词的语义结构图,并且从结构图中明确相似用法的格助词之间的区别。「に」格的典型语义意义主要表示"位置","对象"和"动作主体"是扩展用法,并且和表示对象的「を」格的典型语义进行了区别,「を」格的对象表示动作较强的作用性,对象一般会发生三类变化:生产性变化、处理性变化和消亡性变化;而「に」格对象则表示较弱的动作性,对象一般不涉及这三类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きニ之る』这一日语动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的特异性.「きニえる」的同一形态既可表示自发语态,又可表示可能语态,在构句上又明显地表现出移动动词的特点.文章通过实际用例对这些复杂的特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きこえる」这一日语动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的特异性。「きこえる」的同一形态既可表示自发语态,又可表示可能语态,在构句上又明显地表现出移动动词的特点。文章通过实际用例对这些复杂的特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词组学的观点出发,对于后置词「(に)対して」黏附的名词和动词之间所形成的结构类型进行归类,并且对各种结构类型的特征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进而,对于后置词「(に)対して」与格助词在日语中之所以存在的不同理由以及在句法功能上的特征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首先把后置词「(に)対して」黏附的名词和动词之间所形成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対象的なむすびつき〉(对象关系)、〈対処のむすびつき〉(对策关系)、〈対応のむすびつき〉(对应关系)。每类结构在进行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对于后置词「(に)対して」的存在理由以及句法功能上的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日语形容词的界定、搭配结合能力、语用特征、词序、使用中的误用例分析和习惯用法等几个方面,可见日语形容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和语用特点进行的简单归纳和分析,旨在更好地揭示日语中形容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日语形容词的界定、搭配结合能力、语用特征、词序、使用中的误用例分析和习惯用法等几个方面,可见日语形容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和语用特点进行的简单归纳和分析,旨在更好地揭示日语中形容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宅」从最初的"住宅、房舍"义到现在常见的"宅文化"义,经历了长时间的语境变迁和社会传播。文章运用认知语义学比喻理论及籾山洋介的语义扩展模式对日语「宅」的多义扩展进行考察,分析其多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扩展机制,构建出「宅」的意义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从共时的角度考察日语中由「あいだに」和「うちに」构成的时间复句的用法.考察结果显示,「あいだに」和「うちに」均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二者存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あいだに」仅用于客观陈述主句谓语的时间范围;而「うちに」在表达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表示前后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伴有说话者主观的紧迫感或意外感的语气.「うちに」这些用法来自「うち」所具有的[对立性]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ハガ」和「ノダ」为例,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且影响面较大的两种教材中存在着语法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语法习得方法论不甚科学之处.这可能是影响国内初中级日语学习者掌握「ハガ」和「ノダ」用法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日语词汇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和語」、「漢語」、「外来語」和「混種語」四种。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词类,主要用来描写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色彩。本文对日语颜色词进行「語種」的调查,分析了日语颜色词各「語種」的构成比率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は」与「が」的区别是日语初级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及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助词是初级语法教师的授课重点.以亲身的语法教学经验总结了「は」与「が」的基本区别及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大量例句力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一语法点.  相似文献   

14.
复合动词「~込む」中的「込む」可以表达多种语义.本文以《明镜国语辞典》、《大辞林》和《新明解国语辞典》中对结尾词「込む」的意义解释为依据,结合例句,一一考察「~込む」型的复合动词,对所有的「~込む」型的复合动词按结尾词「~込む」表达的意义进行分类,并对同一类的「~込む」型的复合动词的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气终助词,其虽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通过终助词,却能流露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感受,传递出不溢于言表的隐形含义,在日常的表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尾崎和远藤分别针对会话句末表达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为终助词「よ」和「ね」的使用频率最高,位居首位。国内对其研究与教学主要从语义角度出发,进行对比研究。而忽视了语用功能;这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讲,往往会导致滥用,误用而无法正确理解应用,使得会话难以进行下去。本文旨从信息归属角度,对「よ」和「ね」进行语用分析,探析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及中国日语学习者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假名「す」、「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始词根词「す」的模糊语义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す」就是「す」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す」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确认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す」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从日语学习者的立场出发,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对日语形式名词语法现象的理解、掌握以及在实践中应用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弄清楚形式名词的使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本文以「こと」为例,通过对日语形式名词的形成和使用等语法现象进行深入探究,摸索出形式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在含义及用法上的一些规律,并进一步阐述它们在日语语言中的实际应用。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N1+N2+V+的+N3"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因充当句子核心成分的词类不同而结构有别.其语义特征是强调突出话题N1的行为或性质的程度超过N3的程度,句义大都带有贬义色彩.该句型的运用受到语用特征的制约,其语用特征有两点一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缺点,二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嗜好.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汉语中的"N的V"结构成立的情况,并列举了N与V的语义关系以及"N的V"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歧的办法,指出该结构从整体上看是名词性的,其中V脱落了一些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