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国外企业共同治理的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治理就是让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形成一个彼此合作、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显示了共同治理的发展前景。要使我国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必须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走共同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与约束机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分析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的发展变化。从古典式企业到现代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而需要替代性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并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析,由于“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官员控制;放权让利的改革虽然使国有企业获得了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却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同时政府依然保持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形成“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得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庆社会科学》2014,(5):159-159
张嘉昕撰文认为,既然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直接控制权对应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而生产资料和财产的所有权是获得对应比例企业所有权的前提。那么,资本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理应获得相应部分的企业所有权,即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 内容越来越具有实质性。在企业制度从古典企业、现代企业再到后现代企业的不断演化过程中, 人力资本也经历了从“隐形人力资本”、“职业经理人力资本”、“创新者群体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制度演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 是知识分布对企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和加深。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本身的属性和产权特征决定了其不可抵押性,不具有承担风险责任能力,因而不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必须在强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基础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发挥高效率,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是企业所有权的表现,是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晰、股权设置封闭、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给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隐患。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我们可以借鉴现代产权理论,按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来促进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有权概念辨析——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企业所有权概念,张维迎有两种界定,一种界定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另一种界定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不同的界定,造成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我们对这两种企业所有权界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应采用后一种界定,同时必须引入两个新概念———明晰控制权和参与控制权,对其内涵进行重新廓清。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企业经济学关心的核心问题。近来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争夺。然而在实践中 ,控制权配置的标准并不是惟一的 ,有很多因素诸如技术、市场等都会影响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在分析企业本质、从剩余索取权到控制权的转变等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成员的相对重要性是理解企业治理结构中控制权配置的关键。而“相对重要性”又有不同的表现 ,从而增加了控制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地 ,本文还对“相对重要性”的决定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与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间权利、利益和责任的相互制衡 ,即通过对恰当契约安排的选择来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而解决中国企业的代理问题 ,即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选择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规范的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及其演进机制的分析,提出企业制度的演进趋势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基础上的适当统一,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基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复杂的配置关系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代理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协调取决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有机统一,而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制度与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产权结构通常是主体单一,产权高度集中的,产权的流动性较差.这些特点切断了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使企业难以确立科学有效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也使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职业经理)的能力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并有可能产生内耗损失.因此,民营企业应当通过产权治理,理清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确立人力资本产权,使职业经理拥有股权,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激励职业经理绩效,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公司治理结构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作有效的整合 ,以揭示公司治理结构制度优势的渊源和发展趋向。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以个人和机构为主导 ,以财务资本最大化为目标的 ,可称为市场主导型治理结构。日本的企业结构是私人和公共所有权的混合 ,其治理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本最大化。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表现为银行参股和职工参与管理 ,其治理目标是人力资本最大化。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称为网络主导型治理结构。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困境的关键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严重不对称。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有效市场的建设 ,建立多元混合产权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治理结构是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它服务于网络旗舰内部不同任务单元以及各层级组织在网络中的功能定位。网络旗舰在内部采用信息包裹型的治理结构,让目标矛盾的业务单元相互独立,来避免企业内部的紧张关系,兼顾利润最大化与网络合作的逻辑。网络旗舰和一级供应商之间采取的是相对平等的模块型治理模式,网络旗舰借助产业标准的知识产权,实现非股权控制。一级供应商与底层供应商之间采取不对称的领导型治理模式,一级供应商依靠物质资料所有权及其中间层垄断地位获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模块化生产网络层级式的治理结构表明,中国企业只有逐渐向一级供应商攀升,或者构筑以其为核心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才能得到网络剩余的合理份额。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企业所有权进行分析,并将其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然后从这两点出发,对资本结构和企业所有权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结论上,提出了一些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企业所有权进行分析,并将其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然后从这两点出发,对资本结构和企业所有权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结论上,提出了一些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近代早期企业的内部治理来看,轮船招商局实质上是一种"官权"与"股权"的合伙治理,轮船招商局的官款存局、官利制度是企业治理中的一系列"合约"安排,其剩余索取权由股东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共同分享,剩余控制权则由督办及主管大官僚李鸿章掌握,他们同清政府一起享有剩余索取权.轮船招商局的管理人员既是股东又是官员这种双重身份本身就体现了"官权"与"股权"合伙治理的特征.轮船招商局中的生产要素构成、利润分配、权利分享以及人事安排都体现了这一治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卡尔文·柯立芝曾宣告,美国的事业是企业(萨级尔森,1982)。确实,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当前,众多关于如何搞活国有企业的讨论与研究,其实质是关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如何改革与创新问题。其主流方向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及控制权的安排人手,寻求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最佳方案。但客观地讲,“企业治理结构”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名词,其具体含义还没有得到一致确认。张维迎(1996)认为,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有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乾 《河北学刊》2002,22(2):34-38
企业性质具有生产属性和交易属性的双重性质 ,并形成生产结构和制度结构。这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主体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统一体 ,客体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统一体 ,主体权利必须与客体安排相一致 ,根据财产所有权原则和贡献原则享有与其产权份额相称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体系、文化和制度规范的安排。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环境尚不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股权结构不合理,经理人激励与约束“双重软化”等公司治理问题的存在。完善公司治理的措施有: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