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8年1月25日,大连沙河口工厂爆发了第一次中日工人联合大罢工。参加这次罢工的中国工人为1292名,日本工人864人,①罢工坚持9天,至2月2日复工。时隔两年之余,1920年中日工人联合大罢工。参加这次罢工的中国工人为1565人,日本工人为1365人,②此次罢工坚持40天之久,至6月10日才开始复工。这种中日工人联合罢工,在中日工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事例。它之所以能够发生,是有其基本原因与间接原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猛烈兴起的同时,各国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的斗争已经完全超越了本国的范围,冲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界限。特别是我国十月  相似文献   

2.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寻求关税自主,力求在烟草统税问题上有所突破时,上海英美烟厂爆发了罢工。在这次罢工中,党政各部门不只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而是在给予罢工者以经济支持、代表他们与资方谈判的同时,还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抵货运动,使罢工坚持了110天之久。在罢工的过程中,反对英美烟公司“擅抗国税”成为最响亮的口号,工人的利益被置于次要地位。显然,政府的意图不过是要以罢工和抵货给公司施压,迫使其在烟草统税问题上妥协。罢工只是中国政府与英美烟公司政治博弈的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3.
罢工权是集体合同制度有效施行的有力保障。而我国目前的立法当中没有明确规定罢工权,对罢工现象缺乏有效规范。为了使集体合同制度落到实效,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立法应明确规定工人享有罢工权,并对其加以适当限制以保证其得以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党富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一般占有较多的土地、耕畜、农具,他们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半封建性质。他们以剥削农民的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同时自己也参加劳动,在这一点上,它又属于农民的一部分。因此,在一定时期,他们会同农民群众一道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在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可能中立。但革命发展对他们不利或革命力量不够强大时,他也可能站在地主一边反对革命。中国共产党根据富农的阶级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革命任务的不同和斗争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富农的政策。总的来说,在…  相似文献   

5.
有别于以往基于阶级斗争及利益冲突理论展开的罢工运动研究,文章从理性选择视角和资源动员视角出发,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揭示解放前夕衡阳工人罢工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表明,衡阳工人罢工运动的爆发并非简单基于阶级矛盾或利益冲突产生,而是基于对特定社会背景、组织、资源条件的考量,由工人群体经过理性选择做出最后决判而来。此外,在共产党人的号召和领导之下,罢工运动有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社会资源支撑,而正是这股强大的外在动力最终将罢工运动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6.
关于健全我国罢工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性罢工和政治性罢工的性质存在区别,从劳动法、企业法角度看经济性罢工的性质和作用,经济性罢工立法的缺位给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参照各国有关罢工立法法例和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条约,有必要尽快完善我国有关罢工立法.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国已有许多人主张加强罢工立法,但是由于对罢工的认识尤其对罢工权的认识还不彻底,所以罢工立法仍迟迟没有进展。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冲突、集体争议(罢工)又时有发生,需要我们继续推动罢工立法,把罢工纳入法制轨道。这就需要对罢工权入宪做出新的更为科学的分析。罢工权实际是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的权利,罢工是劳动者实现自己劳动力权益和制衡雇主或用人单位财产权优势滥用的行为。罢工权入宪有利于构建劳资政三方合作共赢关系,有利于科学地开发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性罢工和政治性罢工的性质存在区别,从劳动法、企业法角度看经济性罢工的性质和作用,经济性罢工立法的缺位给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参照各国有关罢工立法法例和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条约,有必要尽快完善我国有关罢工立法。  相似文献   

9.
罢工现象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劳资冲突,如何确认、设定和保护罢工权来引导和规制罢工行为,达到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既能避免社会动荡,又能达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研究罢工立法问题的关键。以劳动力权作为罢工权权利属性研究视角,把罢工权确立为劳动者的劳动力权的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我国罢工立法所采纳的法权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李星昌是唐山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也是开滦矿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负责人。他年轻时就探索解放道路,接受了革命启蒙;他积极参加共产党组织,走上了自觉革命道路;他勇当开路先锋,领导了开滦大罢工;他顶住各方面的威逼利诱,坚持罢工斗争;在罢工结束后他不惧报复迫害,坚持地下斗争。他是1922年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的领导成员之一,是唐山工人运动的先驱人物,在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患者的吝啬和保险公司的贪婪,美国的医生们遭受到了巨大的财务损失,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次不同惯常的罢工。  相似文献   

12.
将罢工权纳入法制的轨道——兼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的重要经济权利,它对于平衡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确认罢工权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保障劳动者权益,信守国际条约的需要,也有助于将客观存在的无序的罢工现象纳入法律的规范。我国亟需完善罢工权立法,承认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并规定合法罢工的要件,对合法罢工予以保护,对非法罢工予以限制和禁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焦作煤矿反帝罢工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在1925年的焦作煤矿反帝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大大提高了焦作煤矿工人的阶级觉悟和斗争水平。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把正在进行中的焦作煤矿反帝罢工与那一时期发生的海员罢工、铁路罢工、沙面罢工等全国著名的几次罢工相提并论,称赞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给罢工工人以极大的鼓舞,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武汉地区的工人队伍主要分布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官办、官商合办企业,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开展了各种斗争。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除仍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保障人身安全为主外,还具有同盟性罢工、工人团体和政治色彩鲜明等新特点。武汉工人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民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们积极参加了武汉地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辛亥革命高潮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武汉的成立及其所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乃至大革命时期武汉革命运动中心的形成积蓄了革命力量,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年前,愤怒的菲律宾侨社举行罢工、罢课和游行,抗议有关方面未能改善治安,以华人为主要目标的绑架案层出不穷。 大约一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人齐集马尼拉郊外奎松市,为惨遭绑匪射杀的华商陈天德送殡并举行大游行。参加送葬游行的人除了商界代表、侨社代表、教师、学生外,还有马尼拉市长阿弗雷多·林等政府官员。他们一致大声疾呼,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行动打击绑架罪行,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 震撼世界的省港大罢工,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发动了25万工人大军,坚持了16个月,创造了中外罢工史上的奇迹.然而对这场罢工中国共两党的关系和作用的看法,却存在很大分歧.大陆学者大多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对国民党的作用和贡献认识不足;港台学者,有些出于政治需要,又极力抵毁和攻击共产党在罢工中的作用,如李云汉在他的《从容共到清党》一书中写道:省港罢工后,“大元帅府因令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以管理之,并策划对香港实行长期抵制之策”,而共产党“趁机混进了省港罢工委员会”,阴谋“完  相似文献   

17.
罢工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是一种国际立法惯例,在我国罢工还不是一种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劳动纠纷和罢工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笔者认为,以前将罢工权归属于政治权利的观念是错误的,它的实质是经济权利;罢工权立法不仅能保障劳动者的正当利益,同时也能限制罢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罢工权立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反对立法的理由而是要攻克的难题。在我国相关法律中设立罢工权事实上已成为理论界与立法界面临的课题,迫切需要转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安源路矿工罢工是近代一次著名的工人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工人阶级取得完全胜利而被载入工人革命史册。李立三作为杰出的工人革命运动领导人,其独特的革命动员方式,如文化动员、组织动员和经济动员,有效地唤起了底层民众对旧制度的仇恨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斗争力量。这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李立三在安源路矿大罢工革命动员经验,在以后的工人罢工组织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复制,为共产党人在后来的城市罢工和革命斗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84~1985年发生的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是六十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煤矿工人罢工。这次罢工是战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发展的结果,而当时政府宣布关闭20个煤矿和裁减21万名工人则是大罢工的导火索。持续一年之久的大罢工最后失败,首先是因为罢工缺乏一个有力的领导组织,其次是工人内部的不团结。  相似文献   

20.
罢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劳资双方利益冲突的表现,罢工权是劳动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而暂时停止劳动的权利。其性质应是劳动享有的社会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在我国的宪法中确认罢工权,这是一种解决劳资纠纷的宪政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