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在走向权利的时代,现代乡村治理应当以人权作为价值基准,以人权保障来化解乡村治理危机,并以此推进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促使乡村和谐秩序形成,促进乡村社会文明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完善相关法治是破解宗教管理、打击和遏制宗教极端难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法治,是保障新疆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证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治理是强化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保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宗教事务,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坚持推进宗教事务治理创新的法治建设,积极健全国家法律与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及与地方维稳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新形势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推进和实施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立足群众工作这个基本点,完善工作机制,更新治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共治格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多维解读和推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对历史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不断推进治理改革,实现制度现代化;始终推进治理民主,实现参与多元化;坚持推进治理覆盖,实现治理普及化;致力推进治理创新,实现治理实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新加坡通过共同价值观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挖掘、强化党和政府的实践、完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制度保障、营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和谐氛围等方面着手,借助价值观建设力量,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促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蕴含丰厚深刻的哲学意蕴。其中,认识论意蕴阐释了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性,使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具有扎实稳固的学理支撑;价值论意蕴深化了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意义追寻,使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彰显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方法论意蕴构建了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使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具有鲜明强烈的现实关怀,成为切实可行的应然之举。三重哲学意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在国家治理链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社区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只有在社区和谐的基础上社会才会和谐。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着多样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转型,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迫在眉睫。完善社区治理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实践必须以“立德树人”为终极价值追求,在关键对标上要彰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治理效果、“尽快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治理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治理效率、“切实办成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治理效绩和“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引领”的治理效应。在治理过程中应当确立全面法治化、显著公平化、充分自主化、高度协调化、深度信息化、稳步国际化、类型多样化和鲜明中国化等八个现代化实践向度。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还必须树立系统化治理理念,坚持教育治理创新与经济社会改革同频共振,坚持高等教育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协调互进,坚持强化内部治理与完善外部治理和谐融通。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治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既由多变的外部情景形塑,也由多样的内部情景形塑。从内部情景来看,我国国家治理首先面对的是各省域单元治理场景的不同,各省域单元实现优良的治理是实现整体性优良国家治理的前提,而要实现整体性的优良国家治理,实现边疆省域的优良治理是关键。有史以来,新疆始终是国家领导人、中央政府和各领域关注的重要边疆区域。21世纪以来,新疆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既是国家经略东南,稳住西北的核心组成,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全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区,新疆的省域治理优良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双重布局的效度,因此探讨新疆优良治理之道是一个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现阶段,去极端化是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者的提出有着其内在逻辑和时代意义。现代国家治理中,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最根本的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辅相成、互为推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法制化,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正确认识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村级党组织)作为村级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能力强弱对村级治理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推进村级治理现代化也对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党要正确认识和应对村级治理现代化带来的挑战,积极推进党的领导能力建设,实现党的领导能力现代化和村级治理现代化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而文化引领、文化支撑和文化自信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诉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向度,乃是当前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文化引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凝心聚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基因和精神动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支撑,而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化理路.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而文化引领、文化支撑和文化自信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诉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向度,乃是当前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文化引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凝心聚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基因和精神动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支撑,而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化理路.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属性,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立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当前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民生福祉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共生共存的应然之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实然之举,更是构建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绿色生态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路。锚定精准推进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应对全球化生态治理危机等系统性深层次问题,深入探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三重维度,具有现实理论依托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将现代治理理念用于政党政治领域就是现代政党治理,它强调协调性、多元化、互动性、扁平化、规范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前提是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现代化,即逐步从一个传统的管理型政党向现代的治理型政党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切实推进党的观念现代化,不断推动党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积极推进党的制度现代化,全力打造信息化政党,大力倡导包容性政党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道德信仰危机严重削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社会公德匮乏损耗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动力,知行脱节妨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效果,所有这些均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究其生成逻辑,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道德领域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民主法治不健全是道德领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社会制度安排不公正是道德领域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不良社会思潮冲击是道德领域问题突出的直接原因。因而,要真正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道德问题,就要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加强道德问题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健全民主法治建设是加强道德问题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优化社会制度安排是加强道德问题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弘扬先进道德文化是加强道德问题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直接路径。只有综合施治,才能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社会的微观化缩影,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城市作为现代化文明的载体,其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全方位的意义。因此,城市社区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起着重大作用,城市社区治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随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兴起,转变的社区治理范式强调政府权力的分散与下放,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多中心、多主体特征,要求承认参与治理的各要素的平等,社区治理中的主体间性问题就此突显出来。从社区治理中意识到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将主体间性的哲学范畴应用于实践,从主体间性的维度探索辽宁和谐社区治理模式的思路,认为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和谐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建设,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6,(3):67-7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依法而为的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法治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意味着法治能力,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现为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化。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时期,国家治理之法治图谱的描绘必然能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和各国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始终秉持"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必须切实厘清政府的职能边界,建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必须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共进。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治理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繁荣、构建文明和谐新乡村的现实诉求,是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逻辑基础来看,乡村文化治理着眼乡村文化治理内涵范畴与核心要义透析的学理阐释,根植中国共产党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变迁脉络的历史演进,聚焦乡村文化发展价值塑造与秩序建构的现实指向。但在当前推进乡村文化治理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治理主体流失与缺位、治理空间萎缩与衰退、治理机制僵硬与缺失等问题。乡村文化治理本身蕴含着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振兴、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价值目标。通过强化乡村文化治理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优化乡村文化治理公共空间的建构延展,深化乡村文化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才能提升乡村文化的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