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公平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的公平意蕴,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公平依据。义务教育均衡运动的公平性可以从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伦理学、新义务教育法三个层面进行辩护。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教育硬件资源配置、教师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四个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是义务教育均衡与公平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从义务教育、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教学以及师资培养等几个方面为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从经济学视角看,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价值导向发生着转变,由此引起的市场化倾向,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市场化背景下,教育主体产生利益冲动,对利益的追逐会对弱势群体形成资源排斥;监管缺位容易产生教育权力失范,造成资源配置的失序和不公;在资源排斥和权利失范的共同作用下,教育资源的配置出现了分层现象,进而导致社会分层和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关乎国民的基本素质,关乎国民基本社会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关乎国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为国民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均衡的义务教育保障是现代政府肩负的基本责任。而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依靠各级政府来平衡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是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的必由之路。政府必须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水平与等质化程度;合理设定义务教育服务半径;完善义务教育师资保障制度,解决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等化问题;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同质教育资源保障。积极履行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这一责任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履行其所肩负的政治责任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之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为此,文章从教育资源供给的视角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从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师资关键几个层面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之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投入与园所硬件条件是教育资源中两大重点项目,能够突出反映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河南省教育资源配置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发现河南省存在民办园比例高、公共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为突破河南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瓶颈,提升人民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应加大公共财政经费投入学前教育,强化政府责任倒逼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法制建设,引入第三方财政监督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统筹机制;规范民间资本捐资办园,完善普惠幼儿园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平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和教育政策失衡。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制定公平教育政策、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破坏了区域高中发展的生态平衡,损害了教育公平,也导致高中办学的"规模不经济"。公平配置高中教育资源,要提升政府责任,确保高中经费投入,完善师资配置机制,取消对重点高中的优势扶持政策,实现高中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促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武昌区实地调研的调查数据和访谈为基本材料,分析了农村流动儿童的群体特征:流动性强、城市化水平高、家庭贫困、类别不平衡等以及这些特征对其接受义务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降低农村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成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农村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公平;通过社会援助,帮助提高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质量等。  相似文献   

10.
在公平理论视阈下,我国公共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在公共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公平性是我们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理念.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上,应该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指在进行教育活动中,贯彻社会公平的价值原则,公正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以维护教育接受方平等的教育权利。十六大以来,党在关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流动人口受教育权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在今后发展中还需要继续努力,为教育公平的实现营造环境、优化结构,奠定实践、社会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占有公共教育经费分配的比重越大,则公共教育的资源分配越趋于公平。由收费走向免费的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而由免费走向收费的成本分担政策最能体现非义务的高等教育之公平。  相似文献   

13.
着重分析了和谐、和谐社会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关系,指出根据和谐社会的整体协调观,高等教育公平应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调整和完善收费政策、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保证公平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根源在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层级政府教育经费分担比例不合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上责任缺失.高层级政府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全额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实行城乡统一的、与公务员同等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制度,是建立教师合理有序、跨区域流动的基础,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公平正义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增长速度远快于普通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对于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高等教育收费大幅增加,会在一定程度降低农村学生的入学意愿,挤占农村消费市场,抑制社会总需求,把农村稀缺的资金上抽到城市,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可以考虑强化政府自身职能,加大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缩小城乡、地区、性别、民族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弱势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以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进行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谐社会离不了教育公平与教育法制化,和谐社会、教育公平、教育法制化、农村教育立法各要素息息相关。我国的农村教育需要立法加以推动与保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基本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关键点,面向世界,借鉴国外,制定专项的农村教育法以完善农村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教育公平的尺度,它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针对的是由外在于个体的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问题.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在义务教育中同时并立.从公正的视角看,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实践往往重视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忽视权力转换的“暗箱操作”;重视显在的物质资源配给,忽视潜在的精神排斥;偏于资源配给的数据“信仰”,漠视资源获取、转换的能力机制.为避免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流于形式,相关的责任机构应正视和弥补实践中的“盲点”,面向所有儿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