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生视阈来解析中国梦,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理论视界,而且更能展现中国梦的完整图景,凸显其蕴藏的深层价值意蕴。其完整图景在于:中国梦既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现代化梦"等宏阔大梦,也是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梦"。民生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福利基础,其蕴藏的深层价值意蕴在于: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幸福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跨越各种"民生陷阱",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都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民生观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丰富内容。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民生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凸显了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的必然诉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主要包括强国、富民、公平、和谐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强国梦是前提,富民梦是基础,公平梦是关键,和谐梦是归宿。实现了强国梦和富民梦,就为实现其他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公平梦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旨归,实现和谐梦则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至美追求。"中国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强"与"民富"的共同期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邦与为民谋利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全国人民对"公平"与"和谐"的良好期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塑造平等中国与和谐中国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预期,彰显了共产党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经过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其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使中国各民族获得解放和发展,走上社会主义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其第一要义是民族发展,核心是民族平等,基本要求是民族的全面发展,根本方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诸多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6.
悠然 《山西老年》2014,(1):53-53
反腐倡廉政通人和称盛世 改善民生幸福安康享太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在内涵维度、目标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具有内在契合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概念淡漠、方向偏航、标准异化、实践乏力等现象。为此,在“中国梦”视域下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同时要搭建好实践平台,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性、必然性、精神性的不同维度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生产与需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价值启迪。重温和探析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解读和揭示其对中国梦的价值启示,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国梦在价值观领域的引领作用,激发和形成最大的社会共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语权本质上是试图通过创造、表达、传播和运用话语来表达一定的价值观,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话语主导权,它是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梦"的提出,创造了凝聚共识的新话语,设置了世人瞩目的新议题,凸显了价值引领的主导权,在增强国家话语权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实践中,是富于开拓性的一项工作。从话语权的视角来深入研析"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实现“中国梦”“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价值追问、力量源泉和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权利主体地位。当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面临官僚主义扩张、工具理性主义膨胀、社会分化加剧和公共理性欠缺等现实困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应该围绕人民主体观强化公权力与人民的新型关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新公民;围绕巩固“人民主体的核心”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凸显实践性、突出生活化、富于创新性、注重社会化,助力"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探析中国社会转型期改善民生的基本内涵、价值理念及价值路径,在对"民生"内涵溯源与梳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转型期改善民生的价值路径展开分析。分析认为:当代中国"民生"不仅具有"民生在勤"和"国计民生"的内涵,还应包含"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和"主权在民"的价值理念;改善民生的价值路径应以追求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为出发点,实施"民富国强"的治国理念,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防范陷入"国富民穷"、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转型陷阱。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知识分子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进行的思考,为"中国梦"作解,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无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共筑"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纲领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而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则是中国梦的重要维度和实现前提。生态梦的最终目的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精神生产实践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生态美学天然地充当了精神生产实践的载体和路径。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给当前的生态美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话语和知识资源。一方面,生态美学作为实现生态梦的精神生产实践,在自然确证、感性体验和主体自由的维度弥补了当下学科建设的不足。另一方面,生态美学的实践性也契合了主体的"复情"和自然的"复魅",通过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整生化,使二者相互通约、相得益彰,最终呈现出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风貌,增强了生态美学普世性的话语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关键词,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从目标层面看,它包含了横向、纵向和立向三个向度,构成了立体的目标形态。从价值层面看,它既体现了理论信念的具体化,又引导了意识形态的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生动体现。从方法层面看,它要求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高度概括了世界大势、中国国情以及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培养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对人类理想作出中国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和方式。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是每个中国人的最高理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局部与全局的统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与根本工作方针,是引领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根本保证。面向2l世纪,党中央以群众路线团结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坚持以批评与自我批-/~-的思想武器纯洁领导干部队伍,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地位与“共同体”思想,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9.
改善和保障民生需要民生理论的指导。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的思想资源,阐述其当代价值,概括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演进脉络,将促进中国特色民生理论的发展。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检视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发现未来研究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引导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深重灾难,根植于中国现实的土壤,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展示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