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梁洪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48-250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运用叙事技巧烘托、渲染主题思想,并把叙事技巧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吉姆爷》的叙事技巧艺术,一是多重叙述角度,主要包括全知全能叙述者的角度;马落的人性化判断叙述;白人次要叙述者与土人叙述者并存。二是时间移位叙事技巧,《吉姆爷》中多次使用时间上的跳跃来实现展开主题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被誉为 2 0世纪英国文学首部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品 ,在风格上悖离了传统的叙事形式 ,在技巧上革新了英国小说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该作品的叙述时间、叙述语态和叙述语式 ,探寻其叙事形式的二项对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通过具体分析贯穿小说的一条线即"暗线"——"孤独"在文本的作用,指出康拉德成功地运用这条线,从侧面揭示了《吉姆爷》主题,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从而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杨雯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43-45
以英国小说家康拉德中篇小说<吉姆爷>中吉姆爷两次"失去尊严"的边缘情境为切入点,分析吉姆爷悲剧的"替罪羊"原型,并试图探究其"原罪"的哲学内涵和吉姆赎罪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5.
陈祎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67-73+95-96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围绕“帕特纳号沉船事件”和“布朗事件”展开,主人公对事件的阐释判断和叙述者们对事件多元的伦理判断,与读者对“确定性”的本能追求形成了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辩证关系。康拉德通过多种叙述声音使读者审美预期受阻的同时也使其更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双向对话,在推动小说叙事进程的同时,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式,实现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审美意蕴上的交融和暗合。同时,从人物的阐释判断、叙述者的伦理判断以及读者的审美判断三方面对《吉姆爷》的叙事判断进行论述,也为詹姆斯·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提供了一种更清晰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6.
柏钧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5):119-121
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吸收了印象主义创作理念并结合诗画特征,展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即强调感官印象的即时性,建立个体化、多样化的展现角度,制造距离感以及设置意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小说正如印象派绘画那样引起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观众成为创造者,创造出最终的、多样化的文本。 相似文献
7.
杨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79-81
《吉姆爷》是康拉德杰出的心灵探索小说。它以弃船逃生的水手重建生命尊严的故事,揭示了在自然欲求与文化欲求的双重矛盾中,人类生存的困境与崇高性。其悲剧力量、崇高感来自自我超越的内在文化规定与对意义世界的执拗追求。寻找生命的意义之家使吉姆的故事超出大众文化读本,具有普遍的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渊源学的角度研究康拉德的《吉姆爷》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人物形象:康拉德在创作《吉姆爷》之前就阅读过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弗莱明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通过考证,两者之间存在着事实联系。第二个层面是语言艺术:康拉德是莫泊桑的忠实崇拜者,通过《吉姆爷》与《一生》的比较,可见莫泊桑对康拉德小说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个层面是哲学思想: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哲学观点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吉姆这一形象。 相似文献
9.
陈洪富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7(2):88-91
康拉德名著<吉姆爷>主人公吉姆喜欢编织英雄美梦,然而他的美梦却屡遭破灭,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本文试图分析在吉姆遭受世人鄙弃之时,马罗和吉姆如何结缘、惜缘,并由此引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香宇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明线"-- "我们当中的一个"和"暗线"--"孤独"、"耻辱".康拉德运用这三条线,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主题, 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同时,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孙艺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文章从《吉姆爷》小说主人公性格的二重性入手,探讨了其性格悲剧的深层原因。由此,引发了对该小说叙述结构特征的多重分析,即:不仅主人公性格具有对分与聚合的双重性,而且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甚至读者也具有类似的特性。进而指出该小说作者藉此形式写作的特殊含义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吉姆爷》和《阿凡达》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命运、叙事情节等方面,认为康拉德小说《吉姆爷》借助"东方"马来叙事散播帝国话语,而美国电影《阿凡达》以小说《吉姆爷》为"原型"宣扬帝国意识形态,是《吉姆爷》中东方主义思想的再现和延伸。在全球化视域下,西方国家不仅借助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传播帝国话语和意识形态,还采用更为广泛、更快速有效、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电影媒体,确保多方位向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13.
康拉德的《吉姆爷》从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两方面体现了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作品戏拟性的人物刻画消解了“大写的人”的理想主义信念;在叙事策略上,《吉姆爷》通过打破线性叙述时间,塑造词穷的叙述者和转换视角等方法,进一步颠覆了关于意义先验在场和理性至上等宏大叙事假定。 相似文献
14.
王丽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Z1):252-253
本文通过对<吉姆老爷>的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康拉德在小说中的殖民地叙事把作为"他者"的殖民地当做一面镜子,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揭示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在西方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反映西方文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西方殖民主义的同时,康拉德也暴露了自身所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吉姆老爷》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昌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康拉德的《吉姆老爷》编造在亚洲重建殖民主义秩序的白色神话 ,乃是 1 9世纪英国小说帝国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不过 ,由于康拉德只是一个来自欧洲边缘的帝国雇员 ,所以他的小说在宣扬帝国意识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破坏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6.
苗变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84-88
《秦腔》采取了一种"乡俗"的叙事策略。从文本时间特性方面看,细说慢写的风格形成了重复、弥散和绵延的日常性时间特征。对人物产生实际影响的,是日暮晨昏、节气变化、寒暑交替,这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但同时作者又采取了两种方法来超越日常时间庸常性的拘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代生成性时间,二是疯癫叙事的手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仝巧利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3-116
叙事策略的选取,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作品《终结的感觉》中采用固定式内聚焦叙事,巧妙灵活地运用叙事时间,表现出时间、记忆和历史的虚无,达到了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