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学术交流》2006,23(11):5-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重卢卡奇而轻葛兰西研究的局面,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远未被发掘出来。以往的研究和评价或者满足于对葛兰西实践哲学作定性研究,以判定其实践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为旨归;或者把葛兰西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以探寻葛兰西实践哲学对后继者的影响为目的。但是,上述的研究恰恰忽视了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这一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葛兰西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解读、从哲学理解范式根本转换基础上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作的全新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诺尔贝托·博比奥写道:"葛兰西思想有其独特的和个人的特征,这特征不允许对下述的政治争论给以图解式的简单说明:'葛兰西是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或者说,他更是个列宁主义者,或更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或者也可以说,他既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列宁主义者'……".葛兰西在理论上的深思和在政治上的斗争,无疑对二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欧洲起了一个勇敢革新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葛  相似文献   

3.
本文发表于英国《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1980年2月号,对有关葛兰西的两本著作作了评述,这两本著作是:《葛兰西与国家问题》(克里斯蒂娜·彼西-格吕克斯曼著,伦敦,Lawrence and Wishart书店,1980年版)和《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尚塔尔·穆芙编,伦敦,Routledge and Kegan Paul书店,1979年版),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葛兰西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界的显学。近年来,似乎再度出现"葛兰西热"。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政治哲学、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市民社会与国家、阵地战与运动战、政党理论与自治思想,以及如何评价葛兰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然而,对葛兰西的国家概念,似乎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从知识分子问题与国家概念,霸权、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形式等方面对葛兰西的国家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对葛兰西的国家概念进行政治伦理学诠释,可以塑造出葛兰西作为一位政治伦理思想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谈市民社会──从黑格尔、马克思到葛兰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概念与马克思主义传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等早期著作中曾大量使用和论述过这个来自黑格尔的概念。以后他和恩格斯虽然很少再专门论述这个问题,但一直在沿用这个概念。到了20世纪20年代,葛兰西再次给市民社会概念以特别的关注。他不仅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在他的政治理论中赋予了这个用语以新的涵义。葛兰西的政治思想在70年代曾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市民社会概念即是其中引起争论的一题。1 市民社会现今的通常用法是指非政治社会,指私人活动领域,它是国富…  相似文献   

6.
任懿 《社科纵横》2012,(3):124-125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文化霸权理论开启了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局面,因而对这一理论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为主要研究路径,从其个人经历及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着眼,结合他主要的政治学法学思想,从文化霸权在东、西方语境下的不同内涵入手,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理论在现代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书讯     
本书作者是联邦德国基尔的史学家.他受当前围绕加里略《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一书的讨论的启示,经过5年的研究考察乃成此书.作者阐述了意共、西共和法共的发展及其从理论和实践上背离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以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原则的过程,精辟地概括了欧洲共产主义理论创始人葛兰西的社会哲学.此外,本书还有自己的特色: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问题——社会多元主义和国家多元主义进行了深刻分析;从政治和未  相似文献   

8.
反思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遭遇的发展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苏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存在的主要矛盾的认识 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许多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但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划分得如此鲜明:一是市场经济,二是计划经济.与它们相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19世纪,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之后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是基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构建的.严格说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纳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视野.在马克思的晚年,他曾关注过东方,并提出了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但是,这一设想只是对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设想,而且他又同时为这一设想提出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意大利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家、当今欧洲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之一.他在墨索里尼时代身陷囹圄达十年之久.在法西斯的监狱中,他以巨大的意志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写下了2,848页的《狱中札记》、约450封《狱中书信》.前一本书是他研究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理论问题的主要著作,他的思想不仅影响到意大利共产党的战略和策略,也在欧洲各国共产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问题,知识分子的自身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当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率先把知识分子问题看作是当代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而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知识分子问题是他富有创造性的巨大理论遗产中的一个中心部分. 安东尼奥·葛兰西 (1891-1937年) 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战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1921年建立意大利共产党,1926年11月被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悍然逮捕,并于次年6月判刑二十年.在精神和肉体备受折磨因而健康状况很差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余生都用于阅读和写笔记.在厚厚的三十个笔记本 (写得密密麻麻的2884页) 里,集中了葛兰西的巨大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1.
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要成为一种"主义",对后世的哲学产生影响,就需要来自它的哲学传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批评。马克思的哲学是如此,葛兰西的哲学亦是如此。1947年,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和书信以意大利文的形式编辑出版,在意大利国内兴起了葛兰西哲学思想的研究热潮;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和书信被翻译成英文,在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等国家广泛地传播开来,同时,在研究的领域上也从政治哲学扩展到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葛兰西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又引起了葛兰西哲学研究方式的更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葛兰西哲学摆脱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模式,开始在文化哲学的解释模式中获得新的诠释,并在这种新的诠释中形成了葛兰西主义,直到这时,葛兰西哲学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在这一过程中,阿尔都塞对葛兰西哲学的批评构成了葛兰西哲学研究转向的最重要一环。阿尔都塞在对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命题的批评中,提出了葛兰西意识形态哲学的总问题,开辟了对葛兰西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从而揭示了葛兰西哲学的普遍性,使葛兰西哲学超越了它的意大利本土和它所处的时代条件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成为当今文化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献学、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经典。葛兰西主义就是从这种对葛兰西哲学的广泛研究中产生出来的。因此,研究阿尔都塞对葛兰西哲学的批评,对于我们无论是重新认识葛兰西哲学,还是阐发葛兰西哲学的当代意义,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否出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斯·海因茨·赫尔茨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91年,他写了《社会主义的低迷及其前途》一书,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介绍了苏联东欧,特别是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危机及其原因。他指出,社会主义的危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显示出了巨大的理论力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全书分四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否出现危机;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3.从哲学-政治视角看今日马克思主义;4.第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本刊将分期连载该书。本文根据英文译本(载于美国《自然、社会和思想》1992年特刊)译成,翻译得到了作者的授权许可。在此对帮助联系此书在本刊发表的爱泼斯坦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研究对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缺乏总体的和根本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把它理解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这样既不能把它看作是囊括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的思想,也不能真正理解在怎样的意义上它能够成为表现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论内容.为了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葛兰西的理论和正确认识其本质特征,本文提出应以更为宽广的眼光看待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即在看到它的哲学的和马克思主义观的意义的同时,把具有直接实践意义的领导权思想和"阵地战"的战略纳入实践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者首先谈他关于社会主义多样性的看法.他说:最近,大家都在纷纷议论社会主义多样性.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条件不同,因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是在这种意义上谈论社会主义的多样性,那倒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最近大家所说的"社会主义多样性",大多数却不是指的这一点.他们不分真伪地罗列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认为世界上既有如此多种多样的社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观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子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杰 《探求》2008,(3):70-74
知识分子问题是审视文化研究转型的一个重要契入点。葛兰西知识分子观能帮助文化研究摆脱立场抉择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的知识分子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他的知识分子观,有力批判了文化研究领域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主义立场。在葛兰西的启发下,文化研究者意识到了用政治术语来看待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抵抗的知识分子”的概念。但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与文化研究派的“抵抗的知识分子”观存在实质差别。  相似文献   

16.
我很惊讶我发表的两篇文章(《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和《有没有可以代替代议制民主的其他方案?》)引起那么广泛的讨论.在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中,意见分歧多于一致.我之所以直截了当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因为很不满意我国大学中盛行的那种玩票式的马克思主义.我不能理解,根据马克思关于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而且还没有巩固和证明其有生存能力的巴黎公社的一些零星看法,怎么就能够找到关于一个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新国家的深刻看法.今天,摆在欧洲左派面前的问题,肯定不是要去更确切地理解马克思说过的东西,而是要努力研究如何创立一个既有效率又非压迫性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7.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代》半月刊今年第7期发表的这篇文章,针对着最近在法国出现的所谓"新哲学家"及其观点,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批判.这些所谓"新哲学家",其中不少人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1968年5月的法国学生运动期间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有些人不久前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教条主义解释的代表.但是现在,这些所谓"新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根本不顾起码事实的恶毒攻击,甚至荒谬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某一时期的错误.作者选取了其中三个代表人物的三本著作,作了认真的、深入的批判,指出"新哲学家"的思潮是资产阶级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国家对泰国的研究,自从"新左翼"出现后,十几年来涌现出一批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的学者,他们的文章大多发表在《关心亚洲学者公报》和《当代亚洲杂志》等刊物上.在这些新流派的人物中,美国的E.撒迪尤斯·弗拉德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77年12月因癌病逝世.泰国人民之声电台曾发表纪念他的文章,说他对泰国有感情,同情和支持泰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在对泰研究的工作上有一定成绩.泰国山林中,人们也为他的逝世举行追悼会.《关心亚洲学者公报》1978年第10卷第1期,发表了彼得·F·贝尔论弗拉德的专文,称他为"对泰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值得从"他的转变中学习"和"汲取政治教训."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继2007年4月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术讨论会(部分笔谈内容已经发表于《学海》杂志2007年第4期)之后,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会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标准、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如何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继2007年4月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术讨论会(部分笔谈内容已经发表于《学海》杂志2007年第4期)之后,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会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标准、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如何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