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圣人收了500个弟子。 在弟子中间,有一个人名叫“有罪”。他听着别人对他喊“有罪有罪”时,心里非常别扭,好像他真的有罪似的。他便想改个名字。他跑到圣人那里。对圣人说:“老师,我的名字不吉利,请您帮我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吧!”圣人和蔼地对他笑道:“我的孩子,你嫌你的名字不吉利?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个个身怀技艺,备有一套本领。公孙龙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喜欢有学识、有本领的人。没本领的人,我不愿和他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正>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规,开创了私人讲学的新风。他主张“有教无类”,学费低廉,所以有许多人聚于孔门学道受业。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这样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当然不会人人都象颜渊那样跟在夫子后面亦步亦趋,因此,他们师徒之面出现许多意见分歧、观点不同的现象,便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弟子虽然由衷地尊敬夫子,认真学习,但在许多问题上并不认为孔子的意见全然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4.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人的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有一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1401页)这句话不仅仅表达了一个具体理论观点,而且深刻反映了他整个哲学的重要特点。可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主要是集中于解决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讲唯物论、辩证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从政时间总计不足十年,其余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即使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是同弟子们一起活动,一面向列国诸侯宣传政见,一面与弟子们研究学问。孔子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孔子热爱教育,相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以下只注篇名)“习”字从广义上讲就是教育。“习相远也”,是说人们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因熏陶习染不同,或者说因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很大。孔子虽然讲过“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他从未承认自己或别人是“生而知之者”。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认为自己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而是爱好历史文化,勤奋好学求得的。他把知识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孔子相信通过教育,一代会胜过一代,因而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所以“可畏”是因为“后生”学习进步快,知  相似文献   

7.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说:“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中国与西方美学史上,有两个重要的美学家——司空图与康德。二人的美学理论有着许多神奇的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被人称之为形式主义美学家,其美学著作都非常难懂。他们都认识到了壮美与优美这样两个范畴,都提出了文艺要“自然”,都谈到了文艺审美核心——“意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司空图与康德在中西美学史上的地位非常相似,都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康德不但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而且“是产生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上的根源。”“以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美学家,差不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启发,并在他的启发下,来探讨各种问题。”(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第87、120页)所以朱光潜先生说:  相似文献   

9.
孟庆仁、刘桂珍所著《周恩来:思想与实践》一书,1998年1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是高。该书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审视周恩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周恩来是中国执政者中的圣人。他既当得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赞誉,他的崇高品德同样象孔子那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象日本的一位进步学者说的,周恩来是中国现代的圣人。他在各方面都为中国人树立了榜样。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看问题非常必要。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才能对周恩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海水”与“河水”说开去关于伊索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次,主人萨安索斯在和别人的争论中声称,如果他输了,他将把海水全部喝干。结果他真的输了,对方便坚持要他履行诺言,他十分恐慌,便求救于聪明的奴隶伊索。伊索说:“你可以这样对他们说:‘只要你们把海水与河水分清了,我就把海水全部喝下去,但要保证海水里没有一点儿河水。’”萨安索斯按计行事,果然顺利地度过了难关。伊索巧妙地利用了事物之间的模糊现象,帮助主人从难境中解脱出来。这里因为人们虽然都知道海水跟河水是不同的,但是却无法在海水与河  相似文献   

11.
这两人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冯燕是中国民间故事里的游侠,臣吉斯曾当过古希腊38年的国王。笔者之所以把这二人列在一起,是因为在他们二人身上各自发生了一起极其相似的故事,而故事里女主人公的命运却有霄壤之别。冯燕在民间一直有不错的名声。例如,曾有民歌这样说他:“此君精爽知犹在,常与人间留炯戒。”又如:“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但是,在我看来,这人根本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无耻恶棍,与侠义根本不沾边。有一次,他听说市场上有人为钱争吵,他人模狗样地跑去主持“正义”了,并当场把他认为不对的人给宰了。他那里还有一点“法制”,…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有人抬头望天1分钟,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一起看,最后有人忍不住问:“兄弟,看啥呢?”他说:“脖子落枕了,这样舒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分配到城里,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母亲确是为我担心了一阵的。我兄弟姐妹都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常说:“城里人眼头高,肯定瞧不起农村人。” 说多了,心中固有的自卑感也泛起来,我跟着有些不安。蜜月里,我将母亲和我的担忧说与妻听,妻微微一笑:“你文革遗风还挺严重嘛。既然选择了你,也就不唯成分论了,等着看招好了。”  相似文献   

14.
一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论断或谈话,这些论断与谈话往往被人所忽视,或者被人所玩弄和利用作为诡辩的工具。这些就是誖论。比如,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贩卖长矛和盾牌的商人,他自己吹嘘说:“我的长矛能够刺穿任何盾牌;我的盾牌能够阻挡一切长矛”。有人问他:“那么用你的长矛攻击你的  相似文献   

15.
一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 过宋将军。 其中“少同学”三字,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注为“小的时候同学”,该书的《教学参考书》说法相同。 今案:把“少”训为“小”,可以疏通句意。但这样容易让人认为“小”是“幼小”、“少年”。这样,就有一个矛盾了:按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少年”、“小”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象天女散花,到处都是。我们要了解民间文学的全貌,就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搜集。作为民间文学工作者,应该有无花不采、无事不记的思想,只有在大量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提炼、酿造工作。列宁曾说,一个民族有两种文化。这在民间文学中更为突出。如《布伯》这个故事,在壮族民间广泛流传,人们把布伯作为一个英雄,把理想、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这个故事一到了封建道头们的手里,编成了“师公”唱本,便为宣传宗教迷信服务。他们把布伯说成是一个有万样“符法”,能登天下地的“神灵”,要是到三月三不祭他,那可就要大难临头。而唱“师公”的人,便说布伯就是自己的师傅,依此类推,他们就是布伯的化身,“神”的代表。这样《布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长达四十余年的理论著述活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异化”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了他的理论著述的全部。这一现象说明,“异化”概念对马克思来说,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认识,却总是有意无意地降低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诸如“不成熟说”、“过渡性说”、“费尔巴哈遗迹说”以及“后来抛弃说”等等。这样,就忽视了异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抹杀了异化所特具的实践功能、认识功能和批判功能。在哲学改革走过十多个年头的今天,该是确定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子张研究     
子张,春秋末陈国人(一说鲁国人),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死于何年不详。是孔子的著名学生之一。对他给以研究,不仅是深入了解孔子所必需 而且也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需要了解的环节。本文就子张的家世;为人性格;思想特点;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谈点意见。 一、子张的家世和大体经历 在探求其家世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他是何地人。对此《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已回答得极为明确,即“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司马迁是位史学家,而且治学又比较严谨,所以自他说子张是“陈人”后,自古及今一般注家都说他为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人。 不过《吕氏春秋·尊师》的记载则与此不同,说:“子张,鲁之鄙家也”。这样说来,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有个真实的故事,大家都说一个孩子傻。 为什么呢?大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拿五分钱和十分钱的硬币给他,他总是拿五分的,屡屡如此。这样的人不傻吗?大家总嘲笑他。 一次,一外地的智者经过此地,听说了这件事,亲自试验了一回,果然与大家说的一样。智者哈哈大笑,拍着那孩子的肩膀说:“小朋友,你真聪明。”那孩子也  相似文献   

20.
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学给他们老师贴出的大字报中写道:"研究古代史,言必称二陈,史观寅格老,史法援庵公.理论有啥用,史料学问深."陈寅恪先生过去是史坛上极有威望的学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者,都把他当做一个大偶象,说他懂得六、七门外国语;史料丰富,论证精确,论点谨严,既朴素而又踏实."这样来吹嘘他,借以说明自己与他的联系(或说听过他的讲课,或说是他的再传弟子),来炫耀自己有师承,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也好象旧社会里有些教授说"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样,来彼此吹拍卖弄,借以欺骗学生.这就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名利思想在作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