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个系统地向国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包括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人,他的前期的国家思想,曾经在我国产生过重大影响.一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拟以辛亥革命为分界线,把严复的国家思想分为前期和后期.辛亥革命前,严复翻译了著名的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肆言》、甄克思《社会通诠》等有关国家学说的著作.严复的国家思想主要反映在《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等论文和《法意》、《社会通诠》等译作的按语以及《政治讲义》中.严复认为,国家制度可分为君主制和民主制两种:"五洲治制,不出二端,君主、民主  相似文献   

3.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继《红楼梦评论》之后写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此著作的中心论题,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批评以19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新概念,直接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后期,主要继承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因素,融合贯通化为他的美学思想营养,创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下就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西美学思想及其批评方法的继承、融合与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境界说”基本理论内涵及其构架《人间词话》分为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是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既反对当时流行于西欧共产党内的“入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又反对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内的政治实用主义和教茶王义思想.他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己任.有针对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论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争论和影响、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阿尔都塞的思想也展开了讨论,其中徐崇温同志的观点尤其值得重视。他在《阿尔都塞的‘理论反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载《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l)和《阿尔都塞瓦经验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载…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认为在青年马克思著作与成年马克思著作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的断裂。他的这一认识对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倾向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形而上学性和独断性 ,表现出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轻视 ,所以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阿尔都塞的断裂说。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另一个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共产党员路易·阿尔都塞。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里着重阐述了马克思"认识论断裂"这一重要观点,认为这个断裂的位置就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用于批判他过去的哲学(意识形态)信仰的那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是这个断裂的前岸。本文针对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关于此问题的阐述,尝试了一些新的解读,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轨迹中不存在所谓的"认识论断裂"。  相似文献   

7.
“断裂”中的“绵延”——对阿尔都塞“断裂说”的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认为在青年马克思著作与成年马克思著作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的断裂。他的这一认识对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倾向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形而上学性和独断性,表现出对马克思入学思想的轻视,所以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阿尔都塞的断裂说。  相似文献   

8.
刘敬鲁 《学术研究》2002,65(4):16-21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实际探索了两个主要问题 :存在的意义问题和人的生存由何而定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继续思考 ,最终导致了他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实质上是从此在的生存是存在的一种突出样式到人的生存是被大化所决定这样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这表现在理论结构、内容实质、人学主体等方面。但同时 ,在海德格尔的前期和后期思想之间又没有一道绝对隔离开来的鸿沟 ,相反 ,二者是有着内在发展逻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前期人学思想所思的内容是后期人学思想得以形成的实际上的出发点 ,后期思想则是海德格尔对前期思想所提出的根本内容进行更深入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凌新 《江汉论坛》2007,1(12):47-50
在《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彻底地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决裂,抛弃了作为人道主义理论基础的"人"、"主体"等哲学人本学概念.然而,当他后期(1968年后)对"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以及意识形态镜像理论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这些当初被他放弃的概念又重新回到他的理论中来.而此时阿尔都塞对"人"和"主体"概念的探讨是建立在他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因而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读〈资本论〉》中的阿尔都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7):40-46
《读〈资本论〉》是阿尔都塞和他的学生们之间合作的产物,但却在1968年再版时经过阿尔都塞本人的删除,将朗西埃等学生的理论效应以及阿尔都塞与其学生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向了光亮背后的阴影处。重读《读〈资本论〉》,在阿尔都塞与其学生之间相关又相异的复杂关联中,通过解读原文中无法通过翻译而尽显意义的三个重要概念——denegation,Darstellung,Gliederung,重新面对这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为人熟知的思想,了解一位当年学生们仅在结构主义"话语理论"的层次上并没能参透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普兰查斯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受到老师阿尔都塞的极大影响。他对阿尔都塞思想的继承表现在沿用有关理论概念及采纳结构主义的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他对阿尔都塞思想的批判集中在阶级、意识形态及国家机器等几个方面。正是通过这种批判与继承,普兰查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主义的国家理论和阶级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方珏 《兰州学刊》2006,(12):24-27
阿尔都塞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的《皮科罗剧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的文本解读,通过其具有独创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论述意识形态与文艺的关系,并揭示这一理论对当代文学/文化领域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彩文 《河北学刊》2003,23(5):120-124
在“五四”戏剧革命的浪潮中 ,茅盾以高度热情投入到对英国伟大戏剧家萧伯纳的研究和介绍中 ,为中国现代戏剧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时也影响了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跃进 《文史哲》2006,(2):94-101
贾谊因其政治上的锐意独行而遭贬谪长沙,从而形成他融有南方巫风的黄老思想,反映在文章中,分别是政论文的轩昂霸气和辞赋的凄丽悱恻;回归朝廷之后的信心重燃和适意心情恰应对了后期策疏文的恬淡理密与气势捭阖兼具。贾谊《左传》学的造诣使他的文章平添文藻,他对古今南北不同时地文化的融铸又使他的作品为学术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马世年 《文史哲》2013,(1):101-108,167
先秦子书的成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涉到古书体例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作为诸子集成之作的《韩非子》,其编集过程在先秦子书中颇具代表性。其成书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韩非去世后已有门徒整理师说,将其著述搜集汇为一编,但此本与今本相比并不完整;第二,汉初能见到宫廷内府藏书者,又将《初见秦》、《存韩》等秦廷档案文书编入,这是在武帝建元元年罢黜申、商、韩非等诸家学说之前完成的。以此为个案考察先秦子书的成书,可以对"轴心时代"的意义作更为深刻的理解:所谓此时期的"精神导师",更多是就文化元典的创制者而言,他固然主要指学派创始人,却也与整个学派相关。  相似文献   

16.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置于存在论的背景之下进行研究,认为意识形态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的意识形态观具有存在论性质的维度与特性;阿尔都塞的局限性在于,他只是批判现存的实践,而没有建议一个可供选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阿尔都塞: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 I阿尔都塞: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I血亲情理还是理性主义--中西方德性与知识研究视角透视l海德格尔论美学之可能性试论抗战后期的新疆内向:基于《蒋介石日记》的再探讨试论1930年代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投资活动--围绕农村合作社的探讨汉代的"商胡""贾胡""酒家胡"l试论中、美文化之缘·"新时期文学"与"后新时期文学"分期之我见怕我主体的归来与流放--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疯癫话语谱系与文化隐喻l战争夹缝中的现代性追求--以西南联合大学作家创作为中心)跨文体与文体开放--关于当代文学体裁的思考)海德格尔对东亚语言的初步探问)《史记》刘邦击秦史实辨正     
刘莘 《晋阳学刊》2011,(1):79-83
为维护科学理论的自主性,阿尔都塞依据其生产性的认识论,把理论活动视为实践,使其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并列于实践结构的同一平面,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转换为理论实践与非理论实践的关系。对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理论主义阐释体现了阿尔都塞反经验主义、反人道主义的立场。即使在其作了重要修正的思想后期,他也没有完全放弃先前的观念。在这个特立独行的哲学家看来,在关系到某些政治上和理论上的战略要点时,那些激进提法是必须捍卫的,“理论实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范永康 《兰州学刊》2010,(1):184-186,19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由“症候阅读”法发现文本一意识形态离心结构,开启了文本意识形态研究史。其后继者马歇雷、伊格尔顿、詹姆逊对此加以丰富和发展,他们从文本形式或文本生产策略入手,开展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9.
红苇 《齐鲁学刊》2004,(1):33-36
胡风文艺理论的言说方式以其语法、句法以及选用词汇的特别而显示出独立的风格。它不仅区别于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文艺理论家的理论文风,而且亦与左翼阵营的群体叙事风格大不相同。胡风文艺理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方面在于他的文艺思想自身内部的矛盾性,一方面因为他的文艺理论政治倾向上的某种个性姿态。  相似文献   

20.
古文、骈文并行的状况,至南宋时期,发生了彼消此长的变化。汪藻处于两宋之交,对骈文的再次繁荣起了关键作用。其骈文创作既有严守法度、精工谨严的一面,又有出于绳墨之外,以长句为对,颇具散文笔致的一面,集中体现了“宋四六”的风格特征,有集大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