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棍噶扎勒参是清朝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位呼图克图,先后多次前往天山北路蒙古地区弘扬佛法。在新疆地区发生民变之时,破戒从戎,领兵平乱。面对沙俄侵略势力,他敢于正面对抗,义正词严,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西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本文将依据汉文典籍资料,对清朝政府敕封棍噶札勒参的名号和颁给的印信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2.
棍噶扎勒参,佛号察罕呼图克图弥勒尊者棍噶扎勒参华桑波,也叫嘉穆巴图巴多普。蒙语为察罕格根,藏语称喇嘛尕若,二者均为“白佛”之意。棍噶扎勒参于1835年出生于甘肃洮州卓尼杨土司辖区车巴沟石拱村(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车巴沟,刀告乡石拱村)的一个藏族家庭,父亲叫才旺闹布,母亲南皎草。他小时曾放过几天牧,因言行不同于同龄的孩子,智商很高,得到父母的重视,请格西阿旺丹增为师,学习音韵、语法等,进  相似文献   

3.
棍噶扎勒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佛号“喇嘛尕若”(白喇嘛)。蒙语为察罕呼图克图(白佛),藏族,甘肃省甘南卓尼县,车巴沟石拱村人。公元1835年出生,1895年于车巴沟贡巴寺圆寂,享年六十一岁。棍噶扎勒参从十三岁起(1847年至1882年的三十余年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新疆卫拉特蒙古地区,他的一生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一生。 1881年阴历12月15日,棍噶扎勒参一行从新疆库尔哈拉乌苏城起程前往西藏。当时伊犁将军、大臣等大小官员都来送行。到乌鲁木齐后,在此举行了迎春宴会(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相似文献   

4.
清同治年间,清政府为了安置镇压人民起义“有功”的棍噶扎拉参(亦作固帑干扎拉参,Gunuyanjasan)及其徒众,由塔尔巴哈台(以下简称塔城)参赞大臣出面向邻区科布多所属乌梁海蒙古借地阿尔泰山、哈巴河地区,暂归塔城.光绪初年,棍噶扎拉参所部被迁往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八音沟,但借地已被哈萨克族占据.为此,乌梁海蒙古与哈萨克族屡生纠纷.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光绪末年借地问题才得以解决.本文拟依据《清实录》及经办大臣的有关奏稿对这一事件的始末作些论述.疏误之处,请同仁指正.一、借地及借地引起的问题1865年,西北重镇塔尔巴哈台爆发了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人民的反清暴动.塔城当局在其驻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奏请清廷起用了当地蒙古宗教头目(呼图克图)、封建主棍噶扎拉参.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棍噶扎拉参所部势力逐渐壮大,最多时竟达到三千余人.清政府为防其坐大,决定解散其营众.但其旧有徒众依然很多,他们不愿回塔城游牧,而希望到阿尔泰山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哈巴河流域游牧.这一带是乌梁海蒙古族的牧地,隶科布多管辖.于是塔城方面向科布多参赞大臣及乌梁海蒙古总管商议借地安插.因为事属权宜,且讲明借地归还,科布多方面便于应允,借出了阿尔泰山地段周围七百余里的牧地.  相似文献   

5.
祁韵士是嘉道咸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性人物,其所著《西陲总统事略》是嘉道咸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奠基作。祁韵士治学注重实地考察,讲求经世致用,开启了一代学术新风,深刻影响了其后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西陲总统事略》一书内容丰富,体例严整,是祁韵士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相结合的典范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祁韵士的边疆史地研究促成了嘉道咸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繁荣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认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西北边疆民族史的初步探讨;对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的全面清理;提出了设新疆省以固边防的切实措施和打破了以往史地学局限于中国的狭隘观念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盐池县铁柱泉张家武术是宁夏民间古老的武术流派。张家单头十八模子棍为母子棍系 ,棍用一头 ,兼含枪法 ,体系完整成熟 ,是西北单头棍法的重要流派之一。铁柱软鞭动作古朴 ,技法风格独特 ,是宁夏民间武术中的珍品。张家武术是在宁夏特有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中孕育形成的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是西北民间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5,(4):7-10
两汉在西北边疆都曾实行过军屯戍边、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等移民政策。但不同的是:在募民方面,西汉是为拓边而募民徙边,东汉是受边疆战乱的影响将边民内迁,战乱平息后又令其返回;在处理降卒方面,西汉是在边郡置属国以处降卒,东汉是迁降卒于边郡以内;在迁徙罪犯方面,东汉为了避免边疆人口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不但将死罪囚减罪一等戍边,而且令罪犯妻子随同前往。从二者对西北边疆的治理效果来看,西汉大规模的在西北边疆实行军屯与民屯,且能保持政策的相对持久性,这对西北边疆的安定发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晚清边疆受到列强扩张威胁之时,清人的边疆意识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一点在对于西北边疆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清代自乾隆帝平定新疆之后,在治边理念上侧重于防范少数民族的叛乱。军府制度是一套对内而不对外的边疆防御体制。随着俄国实力在中亚的不断扩张,西北边疆日益成为外部势力干涉的重点。内乱和外患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对于西北边疆的认识由原先的"筹边"向"筹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是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变量。在众多民族杂居共处的西北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对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更是具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同样,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也能够促进民族关系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不和谐的民族关系不啻影响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还能引发动乱和动荡。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尤其是道咸以降直至近代以来,外患纷给,国土日赞,边疆地区成为与中华民族兴亡安危休戚相关的焦点。其中,西北边疆地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民族成份的复杂性,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地形气候的特殊性,从而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兴起了以探究边唤史地、谋求保国固土为主要内容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并在当时处于“显学”①的特殊地位。但是,任何一种学术潮流的兴起,都是各种历史及当时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史学史的角度,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起的前景作一粗浅论述。一、康雍轮三朝经略与开发西北边疆是清代西北边…  相似文献   

12.
青海位于准噶尔与西藏往来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雍正帝征讨准噶尔期间,在青海进行了严密的战略部署,调兵驻守青海要地噶斯并特派大臣驻西宁管理军务,在西宁多备兵力,采买和转运军需,青海蒙古亦参与其中担任向导、驻防台站。清朝在青海的军事计划为清军提供了充足的兵力援助和军需补给,防守青海要地阻止了准噶尔觊觎西藏、青海,保证了清军侧翼的安全,有利于清朝西北边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自沙皇彼得一世听信中国新疆叶尔羌盛产金矿的传闻后,我国西北边疆就成了沙俄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多次派兵入侵。十八世纪一十年代,我国西北边疆人民在额尔齐斯河沿岸的亚梅什湖畔和斋桑湖以东的哈喇额尔齐斯河畔两次击败了大规模的沙俄入侵军,彻底粉碎了彼得一世侵略我国西北边疆的计划,保卫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神圣领土。从此以后,二百多年来,沙俄向中国西北边疆曾发动过多次大、小规模的武装侵略和其它形式的侵略活动,蚕食和侵略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大片领土,我国西北边疆各族人民坚守边疆,英勇不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与变迁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中心德格八邦寺的传承与变迁模式作了具体分析。第二部分探索了在当代条件下,噶玛噶孜画派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传承关系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第三部分对噶玛噶孜画派在康区的传承中产生过极其重要作用的代表性传承人司徒.曲吉迥乃、通拉泽翁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我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治理过程中,对“西北边疆”的认识与界定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最终的形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传统封建王权国家被迫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结果,既符合我国政治地理的演变历史,也符合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边疆治理观念发生变化,首先在由传统“塞防为主”国防布局向近代“海防、塞防并重”的国防布局变迁中,维护西北陆权是伸张海权的基本前提;其次,西北边疆由国内地缘政治要素向国际地缘政治要素升级;第三,两个层次的“西北边疆”具有特殊重要的国防意义。至此,确定西北疆界、守卫国土成为近代以来我国作为民族国家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逐渐兴起,出现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西北边疆史地学在当时也获得了“显学”的地位。本文对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慕寿祺先生作为晚清民国时期西北名士,有感于20世纪上半期西北边疆危机的加深,"激于时,论发愤"而著《甘宁青史略》,藉以留心西北者参考。他在书中揭露了帝国主义在甘宁青地区的侵略活动,并提出通过改良边疆政治、开展移民垦殖、发展边疆教育和重视边疆民族问题等主张来应对边疆危机。此外,他又将其对西北边疆危机的认识和思考付诸实践,以甘肃临时省议会副议长的身份驳斥地方当政者出卖利权与帝国主义签订借款草约,维护了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8.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落幕之际,北京的一批士大夫以建祠和定期会祭的方式,发起对顾炎武的纪念活动,当时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几位重要学者尽在其中。依靠顾祠连接起来的人际网络,越来越多的学人投入到关于西北的研究之中,而西北边疆的知识也赖以流传,参与形塑着晚清汉族士人的帝国想象。顾炎武之于西北史地之学的意义,除学术榜样之外,更代表着对王朝的忠诚与士大夫的政治觉醒,这种象征意义折射出边疆研究与道咸政局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是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承先启后的人物 ,其学术上承乾嘉诸老 ,精于考证辑佚 ,又受嘉道间经世实学的影响 ,在当时学者中颇受推崇。他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克服了前代学者研究西北囿于书本的局限 ,以实地覆勘与文献考证相结合 ,著述真实可信。在其多种关于清代西北史地的著述中 ,《西域水道记》最具特色。其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