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翼 《兰州学刊》2014,(2):156-161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的来源分解方法对我国省际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并对城乡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城镇和农村收入差距的不同表现和变化原因。研究发现,不论城镇还是农村,对收入差距贡献最大的都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直起到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的影响不同,在农村,家庭经营纯收入一直起着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城镇,一直在起缩小收入差距作用的则是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山西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山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致使农村居民内部也发生了阶层分化。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经营方式、劳动力质量、家庭人口数量、税赋支出比例以及资产差异等等。因此,在提高山西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山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收入差距与教育不平等密切相关.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农村区域文化教育设施拥有程度,劳动力资源、农业从业人员和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农村外出从业者从事的产业构成和流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发现:东部地区受教育年限最长,为8.24年;西部最短,为7.22年;东北比中部仅多0.11年.由此使得农村从业者从事的产业和从业流向有区别,继而获得的劳动收入差别较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缩小我国四大农村区域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进程,就要对农村教育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资.通过加大投资和适当的倾斜政策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进而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除受地区间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外,还取决于农民自身对政策机遇的把握,包括级差收益、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和产业化。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及地区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及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的变化、工资性收入分配的不均等以及农民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大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等。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分配差异过大造成的,因此必须进行农村宏观分配关系综合改革,建立与农村微观经济相适应的宏观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国284个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大重要机制;样本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本地和周边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政府要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从无到有、从有到深的金融服务和增收渠道。要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新产业的产生和产业产能的扩大,特别是加大对农村落后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借力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和共享性给予更多农村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的机会。在我国进入治理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协同合作,是富有战略意义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冯履冰  郭东杰 《浙江社会科学》2023,(2):25-35+155-156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在收入增长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进行2SLS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个体收入的提高。同时,本文通过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与子样本回归结合的方法,证明收入对互联网的反向作用不会威胁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收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65岁及以上居民的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受教育年限越长,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使用获得的收入增长越多。机制检验发现:“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是互联网促进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人力资本状况与产业结构变化不匹配,导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偏离,农村居民在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不利于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及收入增长,但经济结构的调整又会给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及收入增长带来新的机遇。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今后应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消除制度性障碍加速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同时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要想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积极采取措施,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较多.本文在收入差距模型上加入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别作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差距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青海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出发,对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青海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缩小青海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