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又到了。不少考生的父母已开始收集有关填报高考志愿方面的信息。毕竟从成绩出来到填报志愿只有短短几天时间,这几天收集到的信息,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父母在孩子的专业选择上有很大的决定权,面临自己孩子这么重大的人生决定,责任感驱使着他们去学习这些陌生的课题。到底父母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灯笼     
佚名 《快乐青春》2011,(10):58-59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从家里偷了一笔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他。 在外面混了半年后,这个孩子把钱全花光了,又冷又饿,这才想起家的种种好处。  相似文献   

3.
正前阵子,我收到一位家长的提问:"我孩子在家总喜欢把自己关起来,也不知道干什么。有几次我装作和他说话,出屋时自然地把门敞开,没走多远就听见吧嗒一声,孩子又把门关上了。最近,他还在门上贴‘随手关门’的条子。我特别不舒服,一家人为什么这样冷漠,也没人打扰他、碍着他。有时候我多说几句,他不顶嘴,但也满不在乎,回自己屋子里关上门甚至锁起来,一点也不像我心目中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孩子。我该怎么  相似文献   

4.
很多年轻的妈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孩子长到三四岁,想让他独自睡觉,可是怎么也不成功。孩子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可一到睡觉时就犹豫,一会儿让妈妈先陪一会儿,一会儿又要喝水……好不容易睡着了,有的孩子到了半夜,或者过来找大人,要求在大人床上睡觉:或者自己醒来就哭,妈妈们没办法,只有再和孩子一块儿睡。甚至有些孩子一和大人同睡就特高兴,有的到了半夜还会爬起来,看看自己是否还在大人的床上,然后才会踏实睡去。孩子在独自睡觉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大人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呢?这成了许多年轻父母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6.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给父母们提供几种帮助幼儿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依次说出名称 把六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来,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六样东西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正我见过这样的父母: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坚果,随手就剥几个给孩子吃,没人看见就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小区里,两个孩子抢玩具,一个孩子着急了,挥手就打另一个孩子。家长忙过来让孩子跟对方赔礼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别人说:"我家娃是不会吃  相似文献   

8.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9.
我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没少向我告状,气得我每回都打他一顿. 一天,数学老师打电话对我说:“张师傅,你儿子小磊上课不学习,却玩一只悠悠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听讲?他说都会了.我承认他挺聪明,可是不听课总有一天要落后的.我觉得这孩子恐怕有多动症.” 儿子放学刚进家门,我就扇了他两个耳光.妻子急忙跑过来劝解.  相似文献   

10.
正晚饭后,窝在沙发里陪父母看电视闲聊。邻居胡伯来串门,一进门就叹息说:"看看你们家多幸福,一家子其乐融融的。哪像我们家,小杰刚打电话说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孩子不回来,我们老两口连饭都懒得做了,真没意思。"胡伯的独生子小杰在上海工作,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匆匆回来,待不了几天又匆匆回去。趁着父母劝慰胡伯,我起身去卧室上网,正巧小杰在QQ上。我便问他是不是过年不回家了。小杰抱怨连连:"单位过年要加班,又碰上乘车高峰期,车票也不好买,回趟家还不够受罪的呢。再说回家过年也没多大意思,就不打算回去了。"看来小杰也是"失陪族"中的一员,而且是属于无奈加无知型的"失陪族"。我笑  相似文献   

11.
"悄悄话"就是小声对亲近的知心人说出藏在自己心底想要说出而又只能让对方知道的秘密的话。三四年级的小孩子天真可爱,他们在说"悄悄话"的过程中,他有一种亲近和信赖感受。如果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写作文就像平常说"悄悄话"一样,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不受条条框框限制,无拘无束。并告诉他们,从简入手,清顺为好。一次只写一篇,一篇只写一人或一事或一物。这样,持之以恒,就可以便便当当地走上作文之路了。所以,"写悄悄话",乃小学生作文之始。  相似文献   

12.
把心活舒服     
正我有一个朋友,年近不惑,是一家公司的中层主管,待遇不错,有车有房,前几年娶了一个家境优越、年轻漂亮的老婆。然而,因为顶头上司与他不和,没少给他穿"小鞋";漂亮老婆又有大小姐脾气,动不动就冲他发火。有一次,朋友和俩同事一起迟到,顶头上司对其他两个人随口说了几句,却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下班后回到家,老婆又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本来就憋了一肚子  相似文献   

13.
正3岁女孩萌萌是家里的"淘气宝",白天常奔走疯玩的她晚上总会睡得特别沉。可是前不久的一天晚上,萌萌突然哇哇大哭起来,一问才知道她右侧膝关节疼痛。起初父母认为是孩子调皮,不小心磕到了膝盖,所以就没放在心上。可是过了两天,萌萌仍然说自己膝盖很疼,父母赶紧带着她去医院检查,终于揪出"真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于16周岁以下的青  相似文献   

14.
<正>儿子一直很想养只宠物,一看到卖小猫、小狗的就不愿离开。闹了好几次,我都没有答应给他买,可他居然"自谋出路"。一天,他突然抱回一只兔子,说是同学让他帮养两天。我虽然生气,但已经抱回来了,只好让他养。可是,每天给兔子换报纸,喂萝卜、白菜,样样都是我做。兔子特能吃,还到处尿尿,稍不留神就从纸盒里跑出来。有一次,它居然把沙发尿湿了。我忍无可忍,第二天让儿子马上把它送走。兔子是送走了,可没过几天,他又抱回两只小鸡。这次说得很可怜,两只小鸡让同学们快玩  相似文献   

15.
姐姐和姐夫是经人说合见过几次面后就结婚的。姐姐说,那个时候没有爱情,两人凑合着过日子,也就是一个可以避风遮雨的家了。婚后,他们经常吵架。这种情况持续到姐姐怀孕,那时他们已结婚两年有余。姐姐临产时,我和父母都在医院,当然姐夫也在。我和父母在走廊的长椅上坐着,聊聊家常,时而看看产房的动静。姐夫坐立不安,不时地走来走去。终于,室内传来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我们四个人同时冲向产房,姐夫走在最前面,他一把拉住刚出门的护士,焦急地问大人怎么样?护士说很好。他又问孩子呢?最后问男孩还是女孩?在得到大人、孩子安好的消息后,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16.
正结婚成家后,每过大年,我和老公都会给双方父母备点年货。前几年日子紧张,加之父母体谅,我们给父母备的年货总是一个小红包外加米、面、油。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很多年,以至于日子慢慢好转后,我们还是按习惯给父母备年货。他们从不在我们面前流露不满,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一天,听同事聊天,小张说,他过年给母亲带回两张京剧戏曲碟片,母亲喜欢极  相似文献   

17.
爸妈没钱     
正这几年,特别流行念叨原生家庭的影响,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成年后内心的黑洞与父母之间的关联。前段时间联系上了一个发小。我对她的近况并不熟悉。从谈话中感觉她很焦虑,尤其对钱。经常跟我说,她有房贷,孩子还小,水果又涨价了,两年没去商场买衣服,最多去给孩子买双鞋。起初我以为她收入很低,后来无意中了解到她的家庭收入,绝对达到大城市中产阶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70岁的王大爷和老伴刘大妈的4个孩子都成家单过了。老两口平时的日子过得很平和,但一到过节前,就开始莫名地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睡眠不好,吃饭不香,无精打采,有几次还引发严重的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可是医生经过检查,认为老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病变。于是建议两位老人去看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认真地与老人谈心,才隐隐约约发现了其中的原委。 一到节日,孩子带着媳妇和孙子就是12口,老两口就得提前忙活,准备饭菜。过节当天,孩子们吃完饭后,两位老人收拾桌子,大人玩麻将,孙子、孙女们玩游戏机,摸摸这、摸摸那,把老人心爱的花和自己画的画都弄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立能力,如果你能精心“设计”的话,还可以在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使孩子得到充分的智能训练的机会。 洗碗时的“程序设计” 饭后洗碗可算是极普遍的家常活。第一次让孩子洗碗前,我启发他:你想一想,这十几只碗,有大有小,还有调羹筷子,应该先洗哪只,再洗哪只,才能既快又好?孩子望着这些待洗的碗筷,回答:应该先洗大碗,再洗小碗。我又问:为什么?他答:洗好的碗要从大到小往上叠整齐,这样,洗好碗又同时理整齐,既快又好。我称赞他,孩子就按照这个“程序”把碗洗好了。其实,做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程序问题,每做一事之前先想一想,设计一下程序,便能把事情做得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