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美是瑶乡     
《民族论坛》2012,(3):66-67
大凡瑶乡,都是群山环抱,秀峰逶迤。山,是一色的青翠;云,是一色的洁白。青翠之中,洁白之下,是一户户散居的人家。若把山喻为海,木楼则是一叶扁舟。还有一比,更为传奇:山是一朵朵绕云戴雾的鲜花,瑶家山寨则是飘香的花蕊。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0,(6):6-7
<正>幸福感悟幸福不是积累财富的多少,而是一种平和、理解和满足。庄稼人看到茁壮的禾苗是一种幸福;读书人看到优异的考卷是一种幸福;教书人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是一种幸福;"国家人"能听到百姓的赞扬是一种幸福。幸福是一种平凡,也是一种伟大,幸福之花五彩缤纷千万种,愿天下人,人人都幸福。  相似文献   

3.
唱歌是一件认真的事。学唱歌,要从气息开始。声乐练习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煅炼。一个练声乐的人,身体往往是很好的。唱好普通歌是基础,作为一名歌手,更需要的是自身素养的养成。声乐不是随随便便的行为,而是一种高尚的文明,展现了人性的大美。  相似文献   

4.
唐宏吉 《中国民族》2010,(11):56-57
鼓,在湘西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只是一种打击乐器,它其实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战斗的召唤。一说起鼓,总会让湘西苗族人民产生一种感奋,一种激情,一种让全身每一粒细胞都轰然炸开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在民俗学领域,民俗文本一直被视为能够被预先辨识和确定的、客观化的一种普遍性的或者主题性类型的表征。然而,从"表演"是一种交流实践的模式这一视角来看,文本性不仅仅是一段再三重复的口头文学的预先包装,而且是一次话语的实现,一个将一段口头表达展演或再生产为文本的实际过程,即"文本化"的过程。语境化是在某一表演与现象世界的其他显著特征之间建立起联结关系的过程。语境化中最常运用的一种普遍模式是传统化。文本化和语境化都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过程的一部分,都是一种话语的实现。本文以一个墨西哥集市上的推销辞为个案,生动地展示了推销员将其推销辞巧妙地文本化和语境化的多种艺术手段和维度。以表演为中心的动态性视角为理解民俗是生存的必需品,是完成社会生活中经验升华的资源,提供了富有高度建设性的优越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我爱听维吾尔语。我爱讲维吾尔语。我常常陶醉于各民族的同胞分别用着自己的语言,淋漓酣畅地抒情达意,而同时又能很好地交流的祥和情景。还有,没办法隐瞒的是,我不愿意放过任何可以使用维吾尔语言,可以练习提高维吾尔语言,乃至可以“显摆”自己的维吾尔语言的机会。一讲维吾尔语,我就神采飞扬,春风得意,生动活泼,诙谐机敏。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他们还是世界真奇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的一段永远难忘的经历。还是我的一大批朋友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7.
30年沧海桑田,30年激情无限,30年辉煌巨变。地处武陵山群山众壑之中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372平方千米,人口不到21万,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县之一。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这是一片灵性的土地,这是一片奔放着激情与豪迈的土地,这是一片演绎着奇迹与精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地空导弹兵,写了一篇叫《青春无悔》的稿子,文中的王金光是我在新兵连时的班长,是他教我从一名老百姓转变成了一名军人。我感谢他,忘不了他,希望您发表我的文章,以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读者论坛     
第一次接触 我是初次接触贵刊这样的视觉人文杂志,感觉耳目一新。每一幅照片都是耐看的艺术品,使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篇文字都简练凝重,特别是标题《朝鲜 遥远的目光》、《棋手之江湖》、《川剧的黄昏》。 贵刊忠实记录的,正是濒临灭绝的、珍贵的东西。像最后的独龙纹面女,虽然是陋习,但曾经是一种存在,曾经很受推崇是一种历史。贵刊自  相似文献   

10.
关于畲族的来源,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畲族源自汉晋时代居住在长沙一带的武陵蛮(或称五溪蛮),持这一说者,又大都认为畲族是瑶族的一支。另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是古代越族的后代,持这一说者有的说它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子孙;有的认为它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代。此外,还有个别人主张畲族不是少数民族,而是第一批殖民闽粤的汉族。这种意见明显是错误的,毋需讨论。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罗伯特,一中一西,一古一今,本文围绕消解异化这一主题,对苏轼与罗伯特两位诗人的诗歌进行探索比较论证,着重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最后得出结论,消解异化是两位诗人诗歌共同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景颇刀是景颇族的精神图腾,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符号功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的内涵:能指是一种感官效应,是直观的、外在的;所指是一种是精神理念,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要解析一种符号的寓意,就要找到该符号的能指所对应的所指。本文通过分析景颇刀的具体体现、独特寓意以及新时代的景颇刀,对景颇刀这一符号进行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雨蔚 《民族论坛》2005,(5):26-27
三月的江南,飞花流翠,风不仅仅是柔了,而且是粘了,粘住过客的思念;雨不仅仅是细了,而且是韧了,缠成线儿将我们前世今生的情缘连接。许多时候,我都这样认为,对于我来说行走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思维、感触才是我整个旅途中必由之途径或历程,如同前世之情缘,今世之香梦。断桥上千年等一回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座断桥连接的是一份等了千年的爱情,两条长堤延续的是一份风花雪月的浪漫,三潭映月映照出的是一份心心相印的诗情画意“。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孤山明月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相宜是唐诗…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片安宁、遥远的净土。我曾经多次去过那里,我的脚印就像邮票,在那一片山水间广为发行。到底是什么迷惑了我的心,使我如此心驰神往?那一种情结是难以言状的。就像爱一个人,当你用生命去追寻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那是一种身不由己的伟大而又美丽的盲目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中很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仰宗教。宗教不但隐含在古代埃及金字塔旁边司芬克斯的笑容中,也出现在当今变幻不定的国际风云中。 “宗教”,一词是外来词语。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are”,意为联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联结”;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io”,意为敬神。“宗教”一词的含义即人与神的联系,人对神圣者的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一词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一定要坐在她的面前,摊开画布,怀着虔诚的心,为她作一幅肖像画。这是一位普通的纳西族妇女,却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纳西族妇女。叫和淑清,是个搬运工人,也是丽江县搬运社的社长。她似乎是为了我的访问,略微打扮了一下。短短的剪发,戴一顶灰布遮沿帽,身穿浅蓝色的大襟衫子,一根自底彩花腰带,系着黑布白边的围裙。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披着的一件黑羊毛坎肩,上面缀着星星和月亮的挑绣图案。她的脸白净而略显清瘦,额上细细的皱纹,掩不住她昔日的容颜;微微向上挑的眉毛下,有一双目光明澈的眼睛。这面容,使人难以相信她已五十岁了,只有那一双稍稍  相似文献   

17.
一民俗学及其特征民俗学一词,1846年首创于英国考古学者W·J·Thomas(汤姆斯)。他把Folk和Lore两词组合成Forklore,即“民众的知识”或“民众的学问”的意思。Folk为一般平民的集合名词,指城镇居民和郊野村民,具有民众的意思。Lore是指“学问”或“知识”,特别是对习俗信仰等学问而言的。ForkIore一词最初是用来取代民间旧俗这一习惯称呼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确定了它的科学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世世代代传统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一是指研究民俗的科学理论。世界各国对ForkIore一词的翻译很不一致。1878年,英国正式成立了民俗学会。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18.
图腾     
图腾(totem)是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一个社会或宗教群体觉得与它有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而且常常认为它是群体的神话祖先。这一词来源于北美阿尔衮琴部落的奥杰布瓦人。图腾制一词表示一种以图腾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形式。图腾制是基于一种宗教原则,将人类与自然分成等级与类别,把一个文化群体与一种特定的存在或事物——图腾相联系。图腾受到取有它的名字的氏族的成员的崇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与神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民族 :一种多元整合的、被神话化了的共同体人是一种社会存在。每个人都会自我认同于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可能是个很小的、也可能是个很大的单元 ,它可能是人们每天都要与之接触的、一种现实的存在 ,也可能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人们相距甚远的、潜在的、但本质上又是真实的群体。而且 ,人们往往同时自我认同于若干群体———小家庭、氏族内的同辈人及氏族本身 ,同时也认同于村落社群中的某一代人 ,认同于某省或某国人 ,认同于某一宗教共同体或某种文明。这些认同都是以感情、态度、意愿、“归属”与被接纳的需求为基础的。当…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省定远县二龙公社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前圩生产队回族社员杜国俊,在田里拦住了一条没主的水牛。这条牛小弯角,深黑色,鼻子划了两个口子,显然是挣断了绳索跑脱的。有人说:“这条牛是小白杨生产队赵仲俊喂养的,前两天老赵还四处找呢!”牛有了主,这本来是好事,可是杜国俊听说是赵仲俊的,倒为难起来了。为什么呢?这里有个缘由:杜国俊和赵仲俊虽然一个是回族,一个是汉族,可却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解放前,他俩租种地主的田地,中间隔着一条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