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不少证据表明,华语世界公司概念与实践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某种牵连关系。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汉语公司一词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出现。其在海上贸易中被用以指称船主或其所代表的货主集团。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有涉及冢地管理及葬事、赌业的公司。这类公司成员均有股份划分。在西加里曼丹岛,有基于同乡等地缘关系组建的矿业、农业公司,其承担了相当多的公共事务管理权(如征税、惩治犯罪等)。此外,还有冠以公司之名的秘密会社,如由天地会改称的义兴公司。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则有大量以公司为名的商业组织在内地涌现。 相似文献
2.
武晓中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看,文献典籍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精神的东西。中国的类书与西方的百科全书同时作为典籍之荟萃、知识之精华,创体两千年以来,并行发展,交相辉映,蔚为大观,在各自民族及其区域的文化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特殊遗产,一向受到世界学人的珍视。为此本文试就类书的源流作一粗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把“西夏”和西夏王国等同起来,这和历史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首先,指代西夏王国的“西夏”,不是本土之自称,而是异域之他称。其次,在宋代以前,“西夏”不是政权专称,而是地域名称。尽管不同历史时期,“西夏”有着不同的含义,但自晋代以来,以河西走廊为“西夏”的说法是中原社会最为普遍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沅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黄袍加身”这出闹剧,可谓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作。然而,这出戏的首创者并非赵匡胤,而是后周太祖郭威。 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告急,后汉太后急命枢密使郭威部署军队,领兵北征。大军行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士兵突然裹脚不前,对朝廷派来慰劳的使者也“相顾不拜”,这预示着一场事变即将发生。据《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相似文献
5.
6.
吴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杂剧曲本的末尾,一般都有一个或两个对句,叫做“题目、正名”.“题目、正名”不是曲本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剧本名称.对句一般为六言、七言、八言,亦有多至九言、十言、十一言者.如《黑旋风》杂剧作:及时雨单责状,黑旋风双献功(《元曲选》本);《汉宫秋》作:沉黑江明妃青塚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元曲选》本),或作:毛延寿叛国开边衅,汉元帝一身不自由,沉黑江明妃青塚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古名家杂剧》本);《小尉迟》作:老尉迟鞭对鞭当场赌胜,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元曲选》本). 相似文献
7.
韩伟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46-48
从“穷寇”含义、早期有关的军事思想和具体战例等考察,“穷寇勿追”这一军事观念原初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穷寇勿迫”。“迫”之所以误作“追”,主要是由于汉代隶定后两字形近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马卫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0-93
“辅车相依”一语出于《左传》。关于“辅车”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考察各种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先秦车制,可知“辅”为车的附件之一,是附于车轮外旁的直木,起辅助作用,能增强轮辐的承重力。辅的使用符合车轮构造的力学原理。考古资料已有“辅”的实物出土,历史上关于“辅车”的聚讼,庶几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9.
吴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冯夷”小考吴钧冯夷者,河伯也。《史记》张守节正义;“河伯,姓冯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为河伯”。这是笔者见到的最早最为明白的诠释。当然,书载河伯,不可能始于张氏,楚辞中就有《九歌·河伯》之目。即使从楚辞成书的年代算起,至今也有两千余年了。可见河伯冯... 相似文献
10.
胡起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戌。”对“陆梁”一词,司马贞索隐称“谓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日陆梁”。张氏《史记正义》亦作:“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其实这二种解释都牵强。查陆梁一词,古人确作形容跳跃、嚣张、猖獗之义,如《文选》、杨雄《甘泉赋》有“飞蒙茸而走陆梁。”注引晋灼:“走者陆梁而跳。”可见很 相似文献
11.
山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在现代汉语的口语中,“哈吧狗”一名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由于人们常常把在权贵面前溜须拍马、摇尾乞怜、卑躬屈膝的无耻之徒蔑称为“哈吧狗”,所以这一名称就含有了相当的贬义,人们也就对它十分厌恶了。然而,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哈吧狗的形象却十分可爱,一点也不令人讨厌。《山东甬志·卷二十四》载道:“犬,种类不同。有吠犬,短喙, 相似文献
12.
熊盛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诗余”是词的别名。对“诗余”这一概念如何理解 ,历来众说纷纭。其实 ,要全面把握“诗余”的涵义 ,应兼顾其文学源流、音乐属性、创作意识与体制演变 ,才能不至于片面 相似文献
13.
吉文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98-198
“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 ,包括人类社会 ,永远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其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易·系辞下》) ,“天地之德不易 ,而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思问录》)。认为“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的事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正所谓“新新不停 ,生生相续”(皮锡瑞《经学通论》)。为此 ,孔子浩然而叹 :“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 !”(《周易·系辞上》)在承认变化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赵成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5):19-22
“明德”一词由来已久,由出土文献至传世文献可以考见其在先秦时期的源流演变.“明德”在先秦时期可归纳为四个义项(1)光明之德;(2)德才兼备之人;(3)勉力于德政、以德教人;(4)彰显美德.其中“光明之德”为其原始义. 相似文献
15.
钟克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4)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巫医”,现在流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释为巫者、医者两种人;一种主张释为一种人。后一种意见带普遍性。到底怎样训释妥当?让我们先稽考一下“巫医”流变情形。在春秋以前,“巫”、“医”两种职业联系密切,清人刘宝楠在《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下注曰:“言巫医之事,皆能治疾”(见《论语正义》)刘向《说苑·辨物》云:“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从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 相似文献
16.
"先天"、"先验"、"超验"分别作为康德哲学的 a priori、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的译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由来已久,但多数学界中人对它们的具体源流并不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学人对康德哲学的研习背景,回溯到日本学界开始研习康德的时期,逐次考据这些译名何时何地产生,何时及怎样进入中国,梳理和呈现中国学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这些译名的讨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17.
“悬书”、“露布”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魏以来的"露布",是作为征讨檄文和报捷文书而存在的,但是"露布"的起源却为早在先秦时期的"悬书",这种"官文书"的发布与传通方式,作为由上而下政治传播的主流而存在。当它们作为由下而上或者由民间到民间的传播方式而存在时,则是被严格限制和禁止的。这反映了由先秦初期封建君主制,到秦汉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转变过程中"传播"层面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8.
黄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在元代以及后世的杂剧和小说之中,绿林豪客中的一般兵卒徒众被称为“喽啰”。翻开《元曲选》或《水浒传》等书,例子不胜枚举。这是众所熟知的事,但此词的语源在何处,本义是什么,却一向很少有人注意。因而不少辞书和语文类书籍之注释中作出一些不恰切甚至荒谬的解释。现在笔者打算为此词作点正本清源的工作,先辨明其本义,再追溯其来源。 相似文献
19.
程爱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2)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郭璞注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为名。”《淮南子·本经》云:“(犭俞)(犭契)、凿齿,……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注云:“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在《淮南子·地形》中亦载有“凿齿民”之称,并将其与“锞国民”、“三苗民”、“交股民”、“反舌民”等一并置于西南至东南地区,高诱注云:凿齿民“吐 相似文献
20.
李若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5)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西临江(今江西省清江县)出土者减钟11件,藏于清西苑韵古堂,后散失于英法联军之役。今存世仅4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中央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最后1钟外,余各自全铭。其钟铭著录者甚众,①,今著录最为完备且较易觅得的,是《殷周金文集成》,见其1·193-202。 其钟铭元论长短,均有句作:“勾吴王皮然之子者减择其吉金,自作 钟。”其中“ ”字从“欠”,以一从“肉”、从“木”、从“佳”之字为声旁。诸家考释大体如下:郭沫若:当是鹞字之别构,从鸟榣省声,此读为瑶,瑶钟犹它器言宝钟。②董楚平从之。③陈梦家:此乃谣的假借字;谣钟犹歌钟。④施谢捷似乎是在不知陈说的情况下独立重新论证了此说。⑤唐兰:疑与汉四时嘉至钟之称“摇钟”同。⑥于省吾从之。⑦孙常叙:“ ”即古“应”字或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