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表现人类语言美感的最常见、最实用的修辞格,它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效果的结合。英语和汉语语法中的比喻修辞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翻译比喻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求同去异,尽可能兼顾内容与形式,达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
双音节词比喻义的学习,是现代汉语教学中,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之一。从古至今,比喻思维都贯穿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比喻更是汉语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是以现代汉语学习中具有比喻义的双音节词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双音节的比喻义与本体之间的联系为出发点,从人类自身、自然界中的事物、人们的社会生活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中具体的来源进行探究分析,通过源自已有的社会生活比喻义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比喻在民族的特色文化发展中的内核,从而揭示双音节词的比喻义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所积淀的文化知识以及物质需求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数量词的意义扩张,一共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借喻的方式,第二种是比喻的方式,第三种是借喻与比喻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语》与《福乐智慧》分别是我国汉族和维吾尔族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同时又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两部著作中都充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在比喻类型上,两部著作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存在一些差异.《论语》与《福乐智慧》中的比喻类型丰富,体现了两本著作均善用比喻,但《论语》以借喻为主,而《福乐智慧》以明喻为主.这与两部著作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5.
谚语在语言上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单句讲究韵律、双句对仗的特点。谚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英汉谚语互译中既要注意内容贴切、语言生动,又要考虑到谚语的文化背景、形象比喻等。做到形式、内容和神韵的统一,即所谓的“貌合神似”。本文探讨了如何达到英汉谚语翻译中的“貌合神似”。  相似文献   

6.
《论语》与《福乐智慧》分别是我国汉族和维吾尔族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同时又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两部著作中都充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在比喻类型上,两部著作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存在一些差异。《论语》与《福乐智慧》中的比喻类型丰富,体现了两本著作均善用比喻,但《论语》以借喻为主,而《福乐智慧》以明喻为主。这与两部著作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钱钟书的旷世奇作,文中的语言特点鲜明,匠心独具,对于比喻的妙用更是《围城》的一大特点,极具个性。本文将从"信、达、雅"的角度对其中比喻的译文作评析。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一个民族的比喻往往可以折射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所以对比喻句的翻译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从汉维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比喻句的文化特点,分析汉维比喻句在互译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两种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壮族地名中的修辞格与具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名的命名,经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使之带上鲜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体现出壮族传统思维中具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龙海清 《民族论坛》2013,(4X):21-22
<正>王明珂先生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曾将边缘族群的汉化过程比喻成一根木杆的燃烧过程。他说:"过去我们对于汉化的讨论,常常都只注意到‘未汉化’和‘汉化的’二者间的区别。我则强调亲近人群间的汉化微观过程,就像是我们燃烧一根木杆,烧过一半碳化了(比喻已汉化),另一半还是木杆,我关注的是中间燃烧的过程。"在我看来,他新近在浙  相似文献   

11.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两部史诗最为鲜明的共性修辞是比喻。明喻和博喻又是两史诗最为典型的比喻类别。从比喻修辞在两史诗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到其不同史诗风格的区别:《伊利亚特》强调的是为细节真实而做的精雕细刻式的写实描述,注重动态性过程,反映的是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中心是以时间贯穿着的叙事性;《格萨尔》重在为情感抒发而做的写意描述,喻体多而描述短,名词性多而动态性少,注重氛围营造,体现的是方方面面都被兼顾到了的空间思维中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2.
<正>王明珂先生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曾将边缘族群的汉化过程比喻成一根木杆的燃烧过程。他说:"过去我们对于汉化的讨论,常常都只注意到‘未汉化’和‘汉化的’二者间的区别。我则强调亲近人群间的汉化微观过程,就像是我们燃烧一根木杆,烧过一半碳化了(比喻已汉化),另一半还是木杆,我关注的是中间燃烧的过程。"在我看来,他新近在浙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趣"字出发,探讨了在遗传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恰当"的比喻、"传奇"的人物、"悬疑"的设置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一些想法和例子。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裔美国人民族性已经接近于“黄昏时刻”。“黄昏时刻”是一种比喻,但它正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现阶段中,民族差别仍然见得到,但只是隐约可见。这种比喻代表许多人的主张。(例如,格拉泽和莫尼汉在1970年以及格里利在1977年发表的意见)这类主张说,民族性并没有迅速地消失,因此,乐观地把美国社会描绘成是熔炉就似乎站不住脚的了。同时,这种主张还说出了实际情况——看起来,民族性正在稳步地减弱,至少在白人中出现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用“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句,比喻少数民族地区知识分子外流状况,固然不甚贴切,然而,这比喻却反映了边疆人民挽留人才的急切心情。人才由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批向内地东流,无疑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历史所造成,我  相似文献   

16.
把对民族工作的认识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方式用电脑的软硬件来比喻诠释、是江西民族工作干部的一个创造。在这个看似通俗的比喻中,其实蕴藏着很深的辩证法。一台好的电脑,如果没有好的软件就无法发挥功能,而一款性能卓越的软件如果没有好的硬件,同样不能实现功能的运行,江西省民族工作干部在为自己的“电脑主机”“升级”的同时,也给它输入了新的软件,使两者的功能发挥到了一个最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朱丽双 《中国藏学》2017,(2):88-107
文章利用学界在古藏文释读方面的进步,重新译注P.T.1287第儿节中赞蒙赛玛噶所吟之歌。赞蒙之歌共4首,其中第408—412行为第一首歌,描述赞蒙在象雄的凄苦生活;第412—416行为第二首歌,赞蒙以围猎野牦牛为比喻,暗示其兄赞普应联合与吐蕃王朝结盟的各个氏族部落,对象雄发起进攻;第416—419行为第三首歌,赞蒙以钓鱼为比喻,暗示赞普莫错过时机,尽快去消灭象雄;第419—424行为第四首歌,赞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相似文献   

18.
吊脚楼 有人把它比喻成湘西的一篇散文,很随意地在小河旁淡淡地抒情。也有人视它为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玲珑巧构中透出适境而生的哲思……是啊,依山傍水1的吊脚楼,是武陵山土家人的杰作,是湘西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活跃在老北京人口头上的北京土语,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趣味盎然。以吃而论,文学作品比喻贪吃者常用"饕餮"一  相似文献   

20.
藏族堪舆文化是在苯教泛神论、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原风水文化水乳交融的产物,是世居高原藏族先民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对环境与地景进行勘察和研究,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来体会和了解环境的面貌,选出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逐步形成的高原特色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一种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