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福建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福建省台商投资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979—1987年)。自1979年台商在泉州市开办第一家台资企业之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渐趋缓和,台商陆陆续续开始在闽投资办企业。这期间台商投资多采取单个、间接、隐蔽的试探方式,故具有投资项目少、投资金额小的特点。全省共批准台商投资企业58家,吸收台资金额3968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台商涌入大陆投资、贸易的活动日趋活跃,以探亲、旅游名义到我市进行考察、选择投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的台商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好台资企业,从真研究现有台资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是我们做好吸引台资工作的重要保证。一、基本情况我市的台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1991年,全市批准成正的台资企业只有1家,1992年增加了10家,到目前已发展到28家。其中独资企业4家,合资企业24家;生产型企业21家,非生产型企业7家。双方协议投资思额5512.6万美元,其中台资1774.5万美元。这28家…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峡两岸形势趋缓,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逐步发展。近来,台胞回大陆投资的势头十分活跃,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大胆地吸引台资,是福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当务之急。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自改革开放之后,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台资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参与其中,与大陆企业一起分享着发展机遇。随着两岸交流越来越频繁,基于文化相近、地域相邻、沟通容易等因素的考虑,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不断增加,而在对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中,中小型台资企业占绝大部分。但由于海峡两岸特殊的政治关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东莞台资企业升级转型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东莞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台商投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东莞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得台资企业面临近20年来投资经营最严峻的挑战,受困于人民币升值、土地和劳工短缺、电力不足等资源瓶颈制约和市场环境变化,东莞台商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临界点.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快东莞台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升级转型,加快进行高污染、高能耗台资企业的有组织搬迁和异地转移,将成为新时期东莞台资企业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多年来,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条件,粤台两地具有进行经济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互补的良好条件,广东也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省份,台商投资结构演化和粤台产业合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台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台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和学习效应不明显和台商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广东应进一步调整对台商投资的产业导向,优化台商投资结构,重点引进台湾大企业投资,努力提高广东本地企业对台资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陆已成为台商在岛外投资的首选地区。随着赶大陆投资的台商日益增多也带来了许多经济、法律上的新问题。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间,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已颁布50余项调整外资关系的法律法规。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及政府也颁布相当数量的有关利用外资法规、规章,改变了过去外商投资立法不健全的状况。但是,调整台资关系的立法却显得相对滞后,台商投资关系主要靠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下简称“22条”)进行调整。关于这一规定,台方有的高层人士认为:此项法规,不过是一项行政规定而已。这种单靠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面临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适应形式,抓住大好机遇,把云南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不但是云南人民关心的问题,而且已成为海内外关心云南发展的各界人士议论的话题.本文打算从对外开放角度,对云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问题作一点粗浅分析.一、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及云南所处的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台湾海峡政治局势的逐步缓和,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开始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正式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更为迅速.其表现是:第一,海峡两岸的民间贸易不断扩大.由于台湾当局禁止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大陆与台湾的民间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转口进行的.1979年,中国大陆刚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这一年,海峡两岸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额仅为7000多万美元.1987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就达15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40亿美元,据报道,1991年这种转口贸易已达58亿美元.在1990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达32.78亿美元,占台湾当年出口额的4.8%,大陆对台湾出口达7.65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3%,大陆实际上已成为台湾的第5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台资走势与对策思考李宏硕,黄松玲随着我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自1992年以来迅速发展,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市应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把引进台资工作做好,以促进全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一、台资现状与走势我市地处沿海,有北方人工...  相似文献   

10.
一、海峡两岸贸易的新情势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在海峡两岸掀起层层波澜,在海外也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台湾,要求海峡两岸直接通商及到大陆投资的呼声四起,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五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成为大陆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一些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有些台商干脆将整厂或生产线移往大陆;以往来参与转口贸易的台商纷纷着手与大陆洽谈贸易,有些台商则在香港等地设立联络办事处或另立子公司,计划进一步开发市场;还有些台商以各种名义组团到大陆进行实地考察,仅去年的广交会就有数千名台商参加。据台湾方面统计表明,有70%的台商打算与大陆进行间接贸易,有1/3的企业家愿意向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11.
台商投资大陆的重心转移: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商投资大陆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从起初试探性的秘密投资,到规模性有目的的投资,逐渐成熟。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具有以时间为主轴的阶段性特点,并在地域分异及产业布局上特征显著,同时,地域与产业成配对发展。本文对台商投资大陆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台商投资重心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地理和区位等硬环境、政策因素等软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链联动转移的群聚效应以及产业链的驱动。  相似文献   

12.
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台商就迈开了投资大陆的脚步。从1990年开始,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络绎不绝,传统产业掀起了第一波的投资大陆热潮,1993年时达到了高峰。1995年前后,在两岸频繁的学术交流推动下,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热络起来,与传统产业的投资交相辉映。到去年又掀起了第二波的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热潮,半导体等科技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挑战当局“戒急用忍”政策积极跨海登陆,发展至今,台湾投资大陆已形成相当规模。据台湾媒体报导,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已达5万多家,投资项目达2万多件,投资金额已逾700亿美元(也有称1000亿美元),岛内三分之一的上市上柜公司都已投资大陆。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大陆产业发展阶段的重叠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使大陆可以承接世界上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转移。随着大陆加入WTO,大陆将更加开放地参与到东亚的产业结构变动之中。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离不开与大陆的合作。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和投资结构的时政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对台湾的重要性,并对台湾对大陆的投资结构变动有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台资企业对福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正在加速转型升级。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客观分析台资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快建构在闽台企转型升级的支持体系。为促进台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助力台商群体深度融入福建经济社会,应提升服务精准度,辅导台商排除困难;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台商合法权益;顺应要素成本变化趋势,引导台企在省内梯度式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对台胞投资的行业方向的引导,有必要制定有关投资行业导向的法律。当然投资行业的法律导向不能“一刀切”,过于原则,应当因地制宜,并且要有详细的投资项目,以供台商选择和有关部门操作。1.制定行业导向的法律,应注意保护大陆的有关行业的发展。不要重复引进,或与大陆企业争原材料、争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15年中,《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简称“台保法”)(199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与“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1999年颁布施行)为保护台胞投资合法权益、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各界专家学者以及与这一专门保障性法律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台湾同胞,尤其是在大陆投资创业的台商对于此法规有许多意见讨论,认为要确实保障台湾同胞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批台资企业的制造业基地转移大陆,出于管理和节约成本需要,台资企业总部也部分转移,这推动两岸产业分工与重构.较多的台资企业总部根留台湾有深层次的原因,但是目前吸引台资企业来大陆设立总部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与基础.因此,大陆有条件地区应抓住机遇,从政策优惠、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政府职能转变等加快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张炜 《南方论刊》2010,(4):43-45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已进入全面投资阶段,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目前在影响台商投资大陆的因素中最令台商困扰的问题是大陆的投资环境,大陆的相关立法已形成体系,旨在保护台商投资的合法权益。但最重要的还是法律的落实,大陆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基本达到了大陆相关立法对台商投资的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长江三角洲新产业带的兴起及其主要动力-台商投资,并提出应加快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的“戒急用忍”政策及其对台资流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戒急用忍”政策是现今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主轴 ,该政策自出台以来 ,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尤其是大型台商的投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戒急用忍”以政治取向主导经济行为 ,违背客观规律 ,长期来看 ,这种政策必将失败。然而 ,就目前情况而言 ,“戒急用忍”政策的不利影响还不能即刻消除。台资是祖国大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支重要的资金力量 ,进一步加大吸引台资的力度 ,无论对两岸经济的发展 ,还是对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未来的引资工作中 ,应将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台资作为重点 ,同时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 ,使中小台资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以引资为窗口 ,增进台商对祖国大陆社会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