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的怪石     
珠海斗门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村里长满了遮天的大榕树,这些榕树有数百年历史。村中央有块石头,它的特点是每年都长,村民们叫它大怪石。 数十年前,这块石头是一户村民家的小石桌,平日一家人搬上几张矮凳围着石桌吃饭,方便耐用。谁知这块石头日日渐长,由小石桌变成大石桌。村屋高不过2.7米左右,小石桌已长到1.3米多高,体型变得“胖”起  相似文献   

2.
有人形容三峡石:“默石成金“,更有人评价三峡石:“小石见宇宙,寸管写春秋“,三峡石,这个由鬼斧神功造就的杰作,与南京“雨花石“、云南大理石齐名的三峡灵性之物,在三峡灿烂的文化中,静静的散发着独有的幽香…………  相似文献   

3.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爱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王引之曰:“药石,谓疗疾之石,专指一物言之。非分药与石为二物,故下文云‘美疢不如恶石’,又云:‘石犹生我’也。……《大雅·板篇》:‘不可救药’,《韩诗外传》‘药’作‘疗’”。今按:王氏说误。药石为古人治病两种主要手段。药指汤剂丸散之类,石指针砭之属。“药石”与“疾疢”相对,同为并列结构。若谓药石为“疗疾之石”,则“疾疢”岂不成为“致疾之疢”乎?如此说法,  相似文献   

4.
“韦编三绝”是个常用成语。通常的看法认为“韦”指熟牛皮,此处用缀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来形容孔子读《易》次数之多。后来就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各种词典对“韦”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目前可见的出土竹木简都是用丝绳或麻绳编连的,尚未见到用皮绳编连的竹木简实物。现存文献中也未见有用熟皮编简的记载。荀《穆天子传序》提到“古文穆天子传者……皆竹简素丝编”,《太平御览》卷六○六云:“刘向《别传》曰:‘《孙子》书以杀青简,编以缥丝绳。’”《文选》卷三八《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注云:“刘歆《七略》云:‘《尚…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6.
社稷是在天神之下分离出的另一世界。是周人的宗教中“属民”的地祗。社主乃以“示”字为偏旁,表示先人精灵之所寄,祖先灵魂之所依托,所以要立一石头或植某种树木来表示地祗之所在。姜亮夫曾在考释“神”字时这样认为:“考甲文中表示有宗教‘灵感’一类的字,都以示为偏旁,为先人精灵之所寄,则示字当即原始神字;示音与神为双声,此字乃大石文化时期的大石纪念物menhir,与古代欧洲凯尔特Celtic民族之墓标Dolmen,或古英格兰人之iromlech相同,现在四川、辽宁等省,还有遗存,其制在地上立一块或几块大石,上面盖一块大石”。然而,根据古书的记载,作为社主的有石、有木、有土。《论语·八俏》:“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墨子·明鬼下》:“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五《河渠三》载:“成化四年,管河主簿郭升以大石筑两堤,锢以铁锭,凿外洪翻船恶石三百,而平筑里洪堤岸,又石岸东西四百余丈。”按:“主簿”明代为政府各部署主管文书与典簿之官,太仆、鸿胪、钦天监及知县之佐官都可称主簿。成化四年(1468)郭升未曾任“主簿”一职,而只担任过徐州洪(又名百步洪)工部分司“主事”。主事为六部各司郎中之属官,是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凿石筑堤一事正是郭升任徐州洪主事期间所为。《明宪宗实录》卷五五载,成化四年(1468)工部主事郭升奏:“……又如外洪翻船等石,里洪坝下…  相似文献   

8.
“上帝创石”悖论──与沙青教授商榷[香港]黄展骥经院哲学家们总要绞尽脑汁,宣扬上帝是全知、全善、全能的。(“全能”包含“全知”,本可省略后者。但“全知”极具重要性,特别标出也是不错的。)于是,无神论的哲学家们便提出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大石,连...  相似文献   

9.
一、绝伪弃(甲1)虑,原释为“(从心)”。裘锡圭先生按云:“简文此句似当释为‘绝伪弃诈’。‘(从心)’从‘且’声,与‘诈’音近。”刘信芳先生认为:“字从心,声。应即《说文》‘’字,‘骄也’。”指骄饰①。池田知久先生将此字改释为“虑”②。高明先生从之,并补充说:此字与同出的《缁衣》第33号简中的“虑”字相同③。其实,此字“”之下、“心”之上类似“目”形的构件下从一横,而《缁衣》第33号简的“虑”字从“肉”,彼此有明显差异。如果拿郭店简中的“虑”字来比较,倒是《性自命出》第48号简中的两个“虑”字以…  相似文献   

10.
《石头记》书名解──兼谈“大石”和“通灵宝玉”的“原型”严中《石头记》书名之由来,甲戌本《石头记》“几例”中云:“《石头记》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何谓《石头记》的“石头”?众所周知,自六朝以来,“石头”就是金陵石头城的简称、代称。相传,西蜀诸葛亮出使...  相似文献   

11.
《楚辞·天问》有句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一、二句叶韵(宵部),三、四句叶韵(阳部),而二、四句不韵。游国恩《屈原作品介绍·天问》云:“(《天问》)亦有两句为一韵者,其例绝少。”(载《楚辞论文集》)盖即指此。然此绝少之处,实有乖于《天问》叶韵的通例,疑有错简。  相似文献   

12.
《九歌·河伯》“九河”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关于“九河”,历来注释大都本之于王注与洪补,罕有异说。 王注:“九河: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洁、钩磐、鬲津也。”(《楚辞章句》) 洪补:“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又云:“九河名见《尔雅》,  相似文献   

13.
“策”“简”辨张觉《孟子·尽心下》:“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赵歧注“二三策”为“二三简策”。杨伯峻《孟子译注》则注“策”为“竹简”,其《春秋左传注》第78页亦注云:策和简“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单简亦可谓之策。”似从赵注而实为形似神非。策和...  相似文献   

14.
~~是有以上释文 ,这并不算错。是否妥当 ,则可以讨论。至于“乎”字 ,《诗论》“乎”字四例 ,分别见简 1、6、7、9,除本例外 ,余三例马氏均释为“乎”。本例释“呼”的确不当 ,笔者亦无意于为马氏辩护。附带说一句 ,姚氏引《毛诗》“百” ,阮刻本、朱熹《集传》作“百辟” ,“百”是笔误 ?付印校对之误 ?或者另有版本依据 ?笔者所见有限 ,谨此质疑。姚小鸥又云 :  本简释文考释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于整理者误读古书而将“无”训为“乍”。《诗经》中“无”凡五见 ,现以其在《毛诗》中出现的顺序徵引如下 :《大雅·抑》 :“无维人…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藏楚简《高宗》共27简,整理者题为《殷高宗问于三寿》。殷高宗即武丁,是历史上的名王,在位长达59年。《尚书·无逸》云:"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又云:"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事或怨。"三寿又称三老,《诗经·閟宫》云:"三寿作朋。"郑玄笺:"三寿,三卿也。"全文采用问答方式。讨论治国的方略,中心内容属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16.
由中华书局2002年标点出版之《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云:“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邻守汉川,邻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第934页)按:以此标点,即是说张邻当时进军地为宕渠、蒙头、荡石三处,而实际并非如此。据《先主传》云:“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邻等战于瓦口,破郃等,(郃)  相似文献   

17.
邢润川、杨文衡《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利用史略》一文说:“到了汉代,《汉书·地理志》则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见《学术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99页)但查遍《汉书·地理志》也找不到这句话。作者可能是误信了前人旧说而未加考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余观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清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物类十四沿袭朱弁之误说:“按《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生石可燃,为薪”。张萱《疑耀》卷二则全同《中州杂俎》。  相似文献   

18.
《二年律令·秩律》的中二千石秩级阙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步克 《河北学刊》2003,23(5):148-150
今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 ,最高一秩是二千石。有学者认为 ,《秩律》缺中二千石诸简。作者经过考辨则认为 ,汉初原无中二千石一秩 ,故《秩律》这部分并不存在缺简。  相似文献   

19.
荆蛮浅释     
荆蛮,据新《辞海》云:“即楚,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新《辞源》云:“古代中原地区泛称江南楚地之民。”窃以为皆失之太简。考之史籍,似应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指楚。《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奔楚,而其告诸侯曰:‘兹不榖震盈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周人敌视楚国,称为蛮荆,《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说苑·尊贤》:“救中国,攘戎狄,卒协荆蛮,以尊周室。”(二)古族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荆蛮义之,纵而归之者千余家。”《史记索隐》云:“荆蛮,南夷之名。”《汉书》谓:“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荆蛮为吴越之地的古族称。而朱熹注《诗经·采芑》云:“荆蛮,荆州之蛮也。”为荆州之古族称。荆蛮为古代长江中下游之古民族。(三)指地域。(1)指吴越之地,《史记正义》在注释《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太伯奔荆蛮。”一段时说:“而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故曰荆。故通称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云蛮,势之然也。”这里说明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的通称。(2)指长江中游江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