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租界作为近代中国的产物,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乃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和贸易区域。它是西方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强行划定的,独立于中国的主权之外,成为"国中之国"。租界存在于中国各通商口岸,尤以天津为多。先后有英、法、日、意等九国租界。租界的存在,对于近代天津城市的成长变化、文化的重塑、城市空间等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租界是近代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产物。旧中国的租界几乎遍及各通商口岸。它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各有关通商口岸地区的发展,曾产生过十分重要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全面、深入、科学地研究租界历史,将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规模、程度、走向和原因,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和相关专门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及列强的侵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问题是直接涉及条约权利受益范围的重要问题。澄清这一问题 ,有助于更清晰地解读和评论在通商口岸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列强看来 ,《天津条约》订立以后 ,通商口岸的范围已扩大到一百里以内。按本文的考察 ,通商口岸的范围应以英国公使德庇时、驻沪领事巴富尔与苏松太道宫慕久的约定和照会为准 ,“以早出晚归 ,不准在外过夜为断。”著名国际法学家威罗贝认为 ,“关于条约口岸的范围 ,没有一个条约是明确的。”相对于列强单方面按一百里范围解释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而言 ,威罗贝的说法更近乎有关条约的真实。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绝不是一百里 ,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4.
陈明胜 《兰州学刊》2013,(12):53-57
受传统因素和近代西方文明的双重影响,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呈现出区域不平衡性.以江苏省为个案,可以看到,在近代江苏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苏南明显优于苏北,细绎其根源,则不能忽视近代江苏从淮北、江淮、江南到苏南、苏北(或江南、江北)之地域系统的新调整.事实证明,只有重视这种地域系统的新调整,才能给出近代江苏政治现代化之区域不平衡性以更加合理的解释.进而言之,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研究理应以区域为单位展开.  相似文献   

5.
姚洪卓主编的《近代天津对外贸易》一书,最近由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这是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一、一项填补空白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我国论述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著作已有一些,但论述地区性的对外贸易著作则屈指可数。天津是近代中国北方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北  相似文献   

6.
近代台湾对外贸易对地方社会经济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是中国近代对外经济关系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又是怎样,这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通商口岸开放之后至日本占领以前台湾对外贸易对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作一探讨,并以此作为中国对外贸易与近代化的关系的一个个案研究. 台湾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被列为新增加的通商口岸的.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淡水、打狗等口岸相继开放起,到甲  相似文献   

7.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松弟 《河北学刊》2004,24(3):160-166
1840年以来,中国的绝大部分区域,通过开放港口及沿边商埠,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港口-腹地对中国近代交通和贸易体系、城市格局、经济区域以及现代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指向贸易港口已成为近代交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沿海沿江一些港口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其他城市,在不少区域实际已成为经济中心,从而发展为与政治中心城市二元并立的状况;20世纪前期形成的港口-腹地的格局至今仍在大体维持着;按照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和近代的启示,当前的港口-腹地格局实际已预示着新的经济区的即将形成;远离东部港口城市和指向港口城市的交通道路是中西部落后于东部沿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天宏教授著《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一书已于近日出版 (中华书局 2 0 0 2年 7月 )。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研究自开商埠历史的学术专著 ,是对近代中国口岸开放历史内涵一次新的、深层次的发掘。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历来为中外学者关注。马士 (H .B .Morse)的《中朝制度》、费正清的《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等西方学者的论著 ,以及张仲礼、隗瀛涛、罗澍伟、皮明庥等中国学者分别主持的对上海、重庆、天津、武汉等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 ,令学者瞩目。虽然中外学者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作了积极…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英 《江苏社会科学》2000,2(1):109-116
在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的风尚习俗也在不断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消费习俗的演变十分突出,并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之所以会发生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内外因素中探寻原因,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近代商业文化的影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近代经济发展影响之下消费习俗与消费观念的发展演变,借以了解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风尚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詹于虹 《江汉论坛》2005,7(5):21-2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可我们却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本文从全球视角和现代化理论视野来探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丧失现代化发展机遇的原因,认为新中国强有力的权威政府走向非理性,以致后发优势转为后发劣势,这是丧失现代化发展机遇的重要原因;意识形态的过度强化又阻隔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内在联系,而政治化代替现代化,终使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机遇再次丧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区域文化的视角,通过中国中部一个村庄的个案分析,探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关系,并对近代以来流行的一种现代化理论进行反思。文章认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取向离不开区域文化的支撑。民间传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西方传入的近代科技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近年来,学术界较多地侧重在对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评判上,而对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的实际则少见有人研究。近代科技在中国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到底如何?如果这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具体的实证研究,仅仅用“唯科学主义”这样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西方抽象术语,来对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文化进程进行概括性评判,必然限制了其史学诠释的能力。一、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屈的历史轨违关于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行政等级网络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城市体系派生出一种新形式——市镇;其中,景德、朱仙、佛山、汉口四镇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被称为天下四大镇。四大名镇可分为资源开发型、资源开发加综合发展型和商品集散地型,其兴起具有部分共同的因素。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传统的工商市镇面临各种冲击和挑战,四大名镇中的汉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通商口岸,现代性因素快速增长,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向近代新型城市的转型,最终与武昌、汉阳合为一体,成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而朱仙、景德、佛山三镇却因自身优势条件的丧失,城市功能不能适时地进行调适、转型而逐步走向衰退。四大名镇在近代的分化和不同命运,折射出城市现代化转型的曲折。  相似文献   

14.
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以来,无论在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几乎在各个重要领域和地区都有买办的活动,在瓦解中国古老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买办的作用从沿海城市直至穷乡僻壤,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深度不容忽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侵略的加深,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买办阶层,可以说买办是东南社会变迁的产物;另一方面,买办阶层的形成是中国近代的一个新型阶层,他们的商务经营与社会实践活动则促进东南社会进一步变迁。因此,在研究东南社会变迁这一命题上,买办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党是现代化本身的历史性产物,而政党又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组织动员、发展稳定、利益协调、价值导引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崩解逻辑是理解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关键,而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屡遭失败就在于缺乏坚强韧性的组织力量,这就呼唤着在中国场域中的先进政党出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地担负起探索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持续不断地寻找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之“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代主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发生的一切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个主题有关。西方哲学东渐就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全面实现。然而近代以来,无论西方哲学东渐还是现代化事业,曲折起伏,进展缓慢,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现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一般说来,“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一种先进的历史运动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的综合性概念。正如罗荣渠指出,它“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进…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与政治文明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虹 《学术论坛》2005,2(4):40-43
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行政体制)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现代化的一条主脉络。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政治建设、政治变革中均以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不适应而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制度文明是核心,而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则是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先导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 ,通过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孜孜追求的梦想 ,但中国真正开始步入现代化的正确轨道 ,则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始的。中国共产党所以能超越中国其它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而使中国的现代化由梦想变成现实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向现代化目标迈进时 ,能够根据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合理的制度体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创新开辟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在深刻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现代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  相似文献   

19.
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期货市场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转型的产物,也是近代世界期货市场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以及制度建设的不足,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期货市场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征。分析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特征,对于了解期货市场建设和发展中的制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