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一些政治家和专家学者就已对日本侵华政策做了大量的揭露和批判。其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文章著作,成为建国后我国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不断宽松,学术交流的增多,大量中日双方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学者研究日本侵华政策问题的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具有史料价值或者思想性、思辨性的佳作不断问世,在日本侵华政策研究领域形成一批稳定的博学多识的研究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专著现已有十几部,专论不下数百篇,课题的广度和…  相似文献   

2.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始末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政府随即将此事诉诸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是其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凡尔赛-华盛顿...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战争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战争赔偿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杨栋梁1931至1945年,日本向中国及亚太国家和地区发动了连绵十五年的侵略战争①,造成该地区约2000万人死亡,物资损失难以数计②。中国是这场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据统计,仅在1937至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的八年...  相似文献   

4.
论南京政府转向抗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事变以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有一个从妥协退让到决心抵抗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开始于1935年11月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于1936年7月的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促使南京政府转向抗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取决于三个方的因素:日本的侵华政策和行动、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英美苏等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上述三方面因素在1935年下半年和1936年上半年的变化发展,促使了南京政府转向抗日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王向远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中日两国文坛平行对峙的文学现象,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上剧烈冲突斗争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在日本,人们一直把包括侵华文学在内的为对外...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策的设计者,大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民间学者、文化人。日本的侵华,往往是“有思想能力”的学者文化人首先提出设想、加以论证,并首先在民间制造舆论,然后思想舆论一旦形成,则影响政府决策,并由政府加以组织实施。本文对其主要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存在,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应以历史文献学的方法正确呈现和描述史实,从而填补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侵华期间对浙江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侵华期间对浙江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周章森本文指出,日本在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区进行残暴政治统治和疯狂经济掠夺的同时,在文化上也进行了野蛮的侵略。文章以翔实的资料对日伪在浙江沦陷区的奴化教育作了论述。周章森,男,1949年生,杭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杭州...  相似文献   

8.
正他四次赴日本收集日本侵华资料,而且还在日本侵华8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创建了"日本侵华文献资料馆"。"只要能起到不忘历史,警示后人的教育目的,我愿意把这件事做下去,让后人能够更多地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董立,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商人,而且做得挺成功,但许多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董老板更是个执着的文化人,他对文化和历史很认真。他四次赴日本收集日本侵华资料,而且还在日本侵华8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创建了"日本侵华文献资料馆"。展览馆里收藏和展示的藏品近万件,均为纸质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之证明》是日本原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今年3月出版的一本新著。这部著作以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有力地驳斥了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所谓南京大屠杀“虚构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期间在我国南京地区屠杀我国同胞的暴行,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大污点。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先占平津,继攻华北,又占上海,于12月13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对近代日本的影响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周启乾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不仅为列强侵华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而且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前后,日本摆脱了西方列...  相似文献   

11.
日本遗孤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见证.根源于日本对中国的移民侵略,形成于1945、1946年的日本移民大逃亡与战败政府的弃民政策的推行.  相似文献   

12.
雷国山 《阅江学刊》2010,(1):98-103
1938年的三次“近卫声明”,都是日本政府为找到一个代表中国的谈判对手达到其侵略的目标而发布的。第一次近卫声明打开了诱降的大门,第二次、第三次近卫声明则是在日本大规模侵华军事进攻告一段落和汪精卫暗通日本的情况下发布的,完全体现了政治谋略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目的在于从政治上瓦解国民政府。三次近卫声明之中,以第二次近卫声明影响最为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关东军和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关东军挥舞军刀,以武力和阴谋成为日本帝国义侵华的急先锋,满铁则以“文装”的面孔推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殖民侵略和资源掠夺。两者在侵华的总目标上完全一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但在“权力的统一”上又有所矛盾,相互争夺。本文拟以“九·一八”事迹前后为历史时期,揭露关东军和满铁相互勾结的侵华罪行,并阐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一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若干侵略机关。主要有关东都督府(前身为关东总督府)、南…  相似文献   

14.
战前日本对上海的鸦片输出复旦大学历史系王明星本世纪初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曾不择手段地推行其侵华政策,使用毒品以残害中国人民是其既定政策之一……中国人民受烟毒痛苦和损失或许不亚于战争直接给予的灾难和损害”。①上海作为日本在华鸦片毒品走私贸易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国驻屯军的由来、演变及罪行张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日本军队作为军国主义国家机器最主要的部分,始终积极地推行侵华政策,充当侵华急先锋。在日军中,派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华北地区的中国驻屯军,起过尤为恶劣的作用。关东军制造“九·一八”柳条湖事变...  相似文献   

16.
浅析日本二战文学创作──兼议五味川纯平的《战争和人》南京大学陈薇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和长达十五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以日本失败告终。对日本人来说,“虽然心中有所准备,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还是吃了一惊。室外炎热得很,...  相似文献   

17.
“以华制华”是日本侵华过程中采用的一个基本方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进一步有所强化 ,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傀儡政权、组织伪军扫荡抗日根据地、掠夺战略物资等方式与手段 ,配合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九·一八”事变为基点,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历史渊源及其历次侵华战争,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卑劣手段和野蛮行径,提醒中国人民时刻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鼓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试论“满铁”在朝鲜的铁路经营及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丁英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1945)简称“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其“大陆政策”的主要工具,曾经被称为“日本侵华的大本营”,在中国大陆上持续存在近四十年之久。它以经营南“满铁”路和抚顺...  相似文献   

20.
臧运祜 《日本学刊》2006,(2):129-138
1938年12月,日本侵华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为实现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目标,近卫内阁决定设立“兴亚院”,作为决定和实施对中国占领区政策的总机关。本文主要运用日方的档案资料,考察了“兴亚院”的设置与正式成立过程,分析了该院的组织结构与性质,并简述了“兴亚院”成立初期在处理“中国事变”上取得的“业绩”,特别是成功诱降汪精卫集团。因此,可以说“兴亚院”是地道的“灭亚院”,它的存在,验证了战时日本“东亚新秩序”的本质,并为我们今天认识日本侵华历史提供了又一个“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