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理论方面深叹阙如,但是无数诗人以其精美的诗篇来评价屈原的人品和文品,却填捕了理论上的不足,而且他们在前人评说的基础上拓展了更深广的历史视野,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深地理解屈原人品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创作的美学价值。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于我们研究《楚辞》有着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6,(2):17-21
在唐代人看来,诸葛亮"为政以德",其公平无私、忠于职守的胸怀,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做法,依法治军、依法作战的战术等等,都值得学习和效法;诸葛亮为刘备筹谋三分,建立蜀汉,又忠心耿耿,其功勋远在管、乐之上,那些指责其过错的言论是错误的。唐代所编纂的前代史书中,记述了诸葛亮的轶闻遗事,还将执掌巴蜀的官员韦皋与严武都看作是诸葛亮转世,秉承其余福。唐代很多的士人与诗人在其论著、诗歌中,都讲到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现存唐代应试律诗可根据尾联结句方式的不同分为祈请式、颂圣式、怅怨式和闲淡式等四种套式,这些套式既是唐代试律程式化的主要表征,也是后人讥评其"体卑"的一大原因。唐代试律套式的形成与试诗题目限制、格式要求及特殊的应试环境有关,同时与唐代文士包括知贡举者和赴举士子对试律本身并不十分看重的主观因素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和多向性的特点,对同一领域、同一课题的研究,不同的人都有其不同的观点、方法、角度、思路和途径。一篇论文就是作者自己的科学思想的写照。“文学评论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哈利·莱文论文标题,见《读书》85年7期43页)文学评论的“正确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一篇文章的选题都不会是“一致公认”和“绝对正确”的。因为它只是个人强烈感受和独特领悟的体现。所谓评论,就是读者和评论家自己对作品感受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在唐代成为试赋的重要表现内容,所司不仅直接以道家经典为题为韵规定应试者的写作范围和试赋内涵,而且非以道家经典为题者亦有描写道家文化者。这类试赋表现出修身养性与治国理政两大追求,而这种追求又被统摄于道家顺任自然的法门下。试赋对道家文化有这样的认识是与道家文化具有治国牧民的政治功能分不开的,这也使以道家文化为主题的试赋成了参与政治建设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方式多样:从所选用典故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引言和用事;从所选用典故的原义与典故的语用义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同义式用典、转义式用典、衍义式用典、反义式用典和双关式用典;从所选用典故的功用来看,可分为证言式用典、衬言式用典、代名式用典和代言式用典;从所选用典故数量的多寡来看,可分为单用和叠用。通过对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方式的考察,可以强化对唐代试律诗的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茅盾对我国当代十七年短篇小说的评论,是这位伟大作家、批评家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仍能给人们以教益和启迪,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 茅盾早在二十年代即倡导文学“为人生”,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作家作品。随着历史的发展,他更认同了文学为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他及时把握了新时代对文学的新要求,明确指出:文学“要以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改造千万人民,用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气概去鼓舞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一句话,要通过文学作品给人民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这一标准出发,茅盾十分注意小说的倾向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试谈歇后语     
歇后語是汉語所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民群众在語言实践中創造出来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广泛地流传在民間口語中。由于它对語言的表达能起积极的作用,后来有些比較接近人民、熟悉人民語言的作家,就把它加工提炼,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来。宋代的《京本通俗小說》卷十二就有这样的句子:“不是来門楼下躲雨,却是猪羊走入屠宰家,一脚脚来寻死路。”明清白話小說兴起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民間口語越来越多。《红搂梦》、《水浒传》、《西游記》、《儒林外史》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试谈标题     
标题,是作者给文章的命名。 读者接触一篇文章,首先注目的就是标题。标题的好坏,关系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宣传效果。革命导师列宁对于标题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在标题的拟制上也颇有研究。1905年,列宁写了一篇批判孟什维克尾巴主义策略的文章。他曾先后为这篇文章拟制了四次标题:一、《革命的后方与前卫》;二、《无产阶级起义与独创精神》;三、《无产阶级起义与机会主义分子的尾巴主义》;四、《两个策略》。经过分析、比较后,文章以《两个策略》为题发表在《前进报》上。可以看出,这四个标题之中,前三个标题一个比一个更具体,更明确,更尖锐,但列宁为了抓住更多的读者,还是采用了突出、醒  相似文献   

10.
试谈人文精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孕育而成的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由此,就可以澄清关于人文精神的一些认识问题。本文探讨了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并就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括指出了当前应着重建设和弘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工资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和奖励工资等形式。在文化大革命前,上述三种工资形式,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都曾分别采用过。奖励工资往往是与计时工资相结合,它是实现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行之多年,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刘少奇把物质奖励搞成物质刺激、奖金挂帅;林彪、“四人邦”把物质奖励污蔑为“没有跳出‘做事为了拿钱’这个资产阶级框框”,它使企业“滑向修正主义邪路”,谁一提实  相似文献   

12.
唐代科场试诗频繁地出现与"春"有关的命题。这些命题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命题中直接出现"春"字,二是命题中没有"春"字,但却蕴含表现春季的意象。考生在根据命题做诗时不能只描写客观景物,还要表现出自己的学识、胸襟、抱负、品格等等。这些与"春"相关的科场试诗不仅勾画了独特的长安春景图,构建了帝都文化,还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的风俗。  相似文献   

13.
唐代省试诗的最早出现,当在高宗永隆二年(681)或此后数年。省试诗取五言律诗(主要是五言六韵排律)的形式,与当时社会崇尚华丽、追求形式美的风气正相投合。省试诗的用韵要求,有题中任选某字为韵、限题中某字为韵等4种。省试诗的命题,有以时事为题、以经典为题和以描写景物为题等3种。省试诗的基本风格特征,是“齐梁体格”。  相似文献   

14.
诗文作品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恰当用典必会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文章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以普通用典的修辞效果为视角,结合唐代试律诗正文中用典的例子,对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的修辞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这一修辞效果可以分为提升性效果,曲折性效果,简洁化、言简意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中国独有的科举制度自隋唐起一直到 1 90 5年废除 ,历时长达 1 30 0年 ,和中国的历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里 ,文人们一生的命运际遇也和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是进而为仕 ,还是退而为民 ,其中科举带来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无不贯穿其一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深受当时科举导向的影响。因此 ,不管是研究中国的历史社会风俗还是研究中国的文学历史都不能绕过科举这个关键性的社会因素。但是一般人对科举的了解并不深入 ,很多时候把明清的科举当成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缩影 ,对…  相似文献   

16.
唐代省试赋虽以八韵为常格,但二韵、四韵、五韵、六韵、十韵、任用韵等,亦各有实例可稽;这使省试赋韵脚平仄比例表现出繁富的特征;唐代省试赋很少有明确规定押韵次序的,说明在押韵次序方面要求比较宽松;另外,唐代省试赋还存在漏押官韵和同年省试赋所限韵脚中有属于同一韵部的现象.这些基本表明,唐代省试赋用韵相当灵活.  相似文献   

17.
试谈文艺学的定位问题凌晨光一、学科定位随便翻开一部文艺学(或称文学学、文学理论)论著的绪言,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判断: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艺术)基本规律为目的的科学。然而“科学”这一概念本身的广延性决定了上述判断远未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试谈比喻的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喻的构成,通常认为包括三个部分:(一)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喻体,即作比的事物;(三)喻词,即居于本体、喻体之间,表示二者关系的词语,如象、似、仿佛、宛如、譬如、是等。但我们在对比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只把比喻分为本体、喻体、喻词是不够的,比喻除了这三种基本成分之外,往往还有其它成分。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象一般。(鲁迅:《故乡》) ②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以独树一帜的小说创造蜚声文艺新苑,为世瞩目的文学家。同时,他也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我国“五四”以来的许多著名作家一样,重视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毕生翻译了数十万言的作品,还对翻译问题发表了不少精到的见解和主张,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也促进了他的新文学创作。但是几十年来,人们在郁达夫研究中,对他的翻译却少有触及。本文想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以资引玉。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种光荣的称号,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同时更应该自尊、自重、自爱,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认识,有所了解,从而奋发努力,不玷污这个光荣称号,不愧对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