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读、甄选文稿是编辑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编辑审、选文稿和作者撰写文稿都是高级的思想认识活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是研究认识的对象不同。作者要认识的是被研究事物的真实情况及其规律性,即事实认识;而编辑要认识的是文稿的应用价值,即价值认识。其次是两者的认识方式不同。作者以是否符合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客观规律为尺度,力图从认识中排除人的主观因素,以准确反映事物及其客观规律,探求真理;而编辑的审、选文稿是把文章内容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主要考察文章内容对人和社会的价值。三是认识功能不同。作者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与描述,使人们了解客体的属性和规律性,使人们能按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编辑通过审、选稿,把符合读者实践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成果推介给读者,使人们的实践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社会主体需要。  相似文献   

2.
范畴是人的思维反映现实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的逻辑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网上纽结。人们的认识从个别推进到一般,从具体推进到抽象,从事物的外部现象推进到事物的本质,从繁复的偶然性推进到必然的规律性,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只有依靠范畴,才能在思维中把握住事物的部分、方面或本质。范畴既是人类认识的工具,又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它既表现出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人类认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规律同外部世界的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但理解认识规律的客观性要困难得多。认识作为意识属于主观领域 ,其规律是主观领域的规律 ;但主观和客观的区分有不同的层次 ,认识运动也是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一部分 ,认识规律不依所有思索并运用这些规律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认识规律之所以具有客观性 ,不仅是因为产生认识的生理基础即人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而且是因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规律。否认认识规律的客观性 ,认识论就失去了作为科学存在的权利。否认主体认识活动的自觉性 ,所谓客观认识规律就成了神秘的“天意”。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现实,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实践检验真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人们希望进一步学会怎样应用实践标准来检验真理。只有学会了正确应用,才能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贯彻始终,持之以恒,才不致因实践标准有不确定性的困难,重新退回只听长官意见的老路。为此目的,我们先研究怎样应用实践标准检验真理的一个方面:怎样用实践证明真理。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具有主观的形式,但其内容,则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是客观的。然而,人怎么了解、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呢?只有靠实践。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人的思  相似文献   

6.
干部政策不能任意形成。就正确贯彻干部政策而言,认识和运用在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起客观作用的规律与规律性以及人的个性,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在行政命令管理办法下,对领导人的要求首先是无条件地完成“中央”的任务。因此,只有“由上级”任命领导人才符合这  相似文献   

7.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必然联系。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掌握事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因此,认识毛泽东的思想本质,正确的完整的掌握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指导我们学习、理解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预见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状况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人们在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正确的预见未来。预见具有超前反映性,并表现为主体实践的需要和利益。预见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预见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机;预见的系统性,使实践具有整体性;预见的可控性,使实践能自我调节,保持最佳结构。因此,正确的、科学的预见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正确行动的先导,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支配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实践标准系统化影响真理标准准确化。实践及其结果是不能作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它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办法。因为是根本办法 ,所以就还存在着非根本办法 ,而逻辑证明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辅助办法。人们的认识与认识对象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才是衡量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价值性是真理的功能 ,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就难于同实用主义划清界线。  相似文献   

10.
学校以教育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学校必须以德育为首,坚持社会主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正确认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掌握德育与数学相统一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一代新人,是学校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问题.德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重要教学规律之一.德育要以认识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科学地揭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原理.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不仅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能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人的一切思想观点、道德品质等是从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也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美学特征孙启放数学作为现实世界中数量系和空间形式的规律性的科学,它要得到的是关于客观世界确定的、不可疑义的真理性认识。数学在思维方式上,以逻辑思维为主,这与传统美学中作为审美方式的形象思维是有差异的。因而传统美学对数学美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数...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直接目的是以观念方式把握客体对象,获取关于对象的真理,但仅从主体的意识、思想活动出发根本不能实现任何客观的现实的东西,根本不能使认识成果对象化,而不能对象化的认识的价值也就实现不了,这种认识便仅仅成了智慧的玩味。其实,马克思早就指出,认识不能停留在“解释世界”的范围内,而要进一步将认识成果运用到“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只有这样,认识成果才能从对主体的精神满足达到现实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点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又通过实践验证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人们就是这样在不断认识真理的长河中前进。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渐达于合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一次两次实践不能了解其全貌,不能认识其本质,往往要经过许多次实践才能完成。对一个人,对一个政党的认识,要经过长期的考察,既听其言,又察其行,才可达到真正的了解。总结历史,就是要从人们过去的实践中反复比较、研究,从现象到本质,找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部分的教科书中,都强调认识依赖于实践,认为认识是主体(人)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头脑对于客观世界(客体)的反映,强调了认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却忽视了人这个认识主体的自我修养在认识中的作用,似乎人们只要不断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忽略了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自然素质、文化素养、情感、意志等因素,对认识的影响,这就不利于正确地理解和阐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素质的人参加同一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始终都是在自在的状态中运行,只有相对于主体的人,客观世界的运动才有了价值属性,才显示出发展的意义。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可使客观世界符合人的目的发展。发展其实是人的解放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统计科学,也即数理统计学,是以概率论数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应用数学;它是分析客观大量现象数量关系及其变化,研究客观大量现象中受概率论支配的客观规律性的数学方法。客观运动形式中的概率规律性是发展现代统计科学的客观前提,是统计科学来源于实践的基础。反过来,人们又把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分析研究各科学领域中反映客观实际的大量数字资料,进而通过概率论来估计、推论客观大量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这样,统计方法又被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一个还是三个?庞长富同志认为:“唯物证辩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只有这样的分析,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也才符合客观辩证法的本来面目”。(见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九日《光明日报》) 我们认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不是一个而是三个,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才符合“极其彻底而严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才符合客观辩证法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最完备、最深刻和最无片面性的发展观。生成、进化、消亡和转化是物质本身发展的规律,是物质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形式。人们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客观、科学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发展是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和社会实践的根本趋势,也是反映它们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根本趋势。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伟大理论,它没有终结而是生动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着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畴与规律是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对客体所形成的认识成果 ,人类依据范畴与规律建立起来的主观辩证法 ,反映和规范着现实世界中客观辩证法的内容。范畴与规律不仅是思维对现实的反映和概括 ,更是标志人类认识过程的阶段和环节 ,是主体对现实的评价 ,是主体在作用客体过程中找到的对自身最具价值的东西。范畴与规律体现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力量 ,是主体实践由自发通向自觉的桥梁 ,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深深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