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像石是一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汉代登上巅峰的墓室雕刻艺术形式。与其它时代的雕刻艺术相比,汉画像石在材料、工艺及画面视觉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汉画像石不仅雕刻技术较为丰富,且具有极强的平面设计装饰效果。研究并挖掘汉画像石中的平面设计语言对提升现代设计作品文化内涵、增强艺术价值都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对于现代设计来讲,应从画面、色彩、构图等不同的角度探究汉画像石的设计语言,并尝试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作品之中,进而更好地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鹏  门丽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76-178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种类丰富、图案繁多.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徐州各地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也常见于汉画像石图像中,其中建鼓舞和长袖舞频繁出现.本文对这两种乐舞的形式与风格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象征意义进行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3.
汉代社会崇尚孝道,盛行厚葬之风,也崇尚天人合一,强调生命永恒的生死观念。这种丧葬观和生命观直接影响了汉画像石的表现内容。汉画像石与墓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图像配置体系成熟,囊括人间生活和世间万物。汉画像石中祥瑞及升仙图案体现了汉人丧葬观与生命观的统一,现世画面不仅为墓主死后服务,也充满了人间气息。这些汉画像石的内容展示了汉代的丧葬观念,也体现了汉人放眼宇宙的气魄和追求永恒生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种类丰富、图案繁多。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徐州各地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也常见于汉画像石图像中,其中建鼓舞和长袖舞频繁出现。本文对这两种乐舞的形式与风格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象征意义进行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5.
潘超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95-196
早在西周时期便有文献对牛郎、织女星的记载,到汉代逐渐形成了神话传说的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本文通过对汉画像石中牛郎织女图像的分析研究,从图像的角度发掘牛郎织女题材在汉画像石表现的神话故事瞬间,研究其星象、人物、动物等具有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是汉人在墓室、山崖、石阙等以石为地,用刀作笔雕刻的艺术品。这是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石材上雕刻的画作。这种艺术形式多是古代一些有钱的人家为自己的墓室雕刻的,多半是墓室的主人和家属同画工们一同创作,前者提供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由后者完成雕刻等创作。汉制规定,皇帝和王侯被封后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建墓,可以用征租税收入的1/3建造墓室。墓室主人生前可以开始营建祠堂、墓室。其实,汉人对自己去世以后的居所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从这点可以判断墓主很有可能也参与了汉画像石的设计,至少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尤其是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和祥禽瑞兽很可能就是墓室主人自己拟定的。墓室主人及其家属在提出自己的目标后让画工以及石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来创作。画像石制作的流程是:石工预制石材—画工在制好的石板上绘好线条底稿—石工用刀、钻等按照画稿雕刻—画工彩绘。其中最能体现汉画像石艺术特点的则是匠师们复杂多变的雕刻手法。  相似文献   

7.
连璧纹是汉画像石上流行的装饰纹样。连璧纹可上溯到战国楚墓中的一种丧葬现象。棺头悬璧,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X”形的悬璧形式,并开始以图像表现。在不同的墓葬艺术形式上,图像的发展并不同步,但整体的发展方向一致。随着画像石墓传播到全国各地,其上的连璧纹也随之扩散,此时的连璧纹已高度程式化,其原始的神圣功能渐被淡化。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我们从易学视角解读了"女娲补天"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其实,女娲神话还有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女娲与伏羲同为"人首蛇身"并"兄妹结婚",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保留大量神话信息的出土"汉画像石"和帛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图像线索,成为揭开神话之谜的重要依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拓片的史料价值和存藏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拓片修复工作的实际案例,系统地论述了拓片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修复方法、装裱技法和保存形式的选择,并提出拓片修复和存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介绍拓片的史料价值和存藏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拓片修复工作的实际案例,系统地论述了拓片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修复方法、装裱技法和保存形式的选择,并提出拓片修复和存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由一篇《格套、榜题、文献与画像解释——以一个失传的"七女为父报仇"汉画故事为例》的文章受到启发,发现文中出现一处错误。根据文中所贯穿的线索,更加体现了美术史与考古学联系的密切性,汉画像石的解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随着出土文物的发现,美术史的研究也受其影响。美术史与考古学互为交叉学科,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没有文字资料作为佐证时,美术史的解读如何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淮北属于古代鸟夷族分布区,更是楚汉两种文化的交汇地,特有的文化背景使其形成了"尊凤爱鸟"的习俗。淮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很多这样的图案,既反映出了汉代淮北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朴素认识,又反映出了他们对于生命的赞美与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回顾淮北汉画像的发展历史,在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结合之后,它的创作动力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抽象夸张"及"现实生活进步"三部分内容,笔者就从这三部分要素出发对其内涵及创作背景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3.
大理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引无数文人挥笔泼墨,大理市博物馆众多碑刻承载了大理璀璨的文化。拓片制作是博物馆必学技能,馆内工作者认真学习拓碑知识,改进拓制工具,提升技艺,在拓片制作上略有心得。《苍海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在西安碑林成功举办,各地博物馆纷纷邀展,拓片制作技艺倍受关注。大理文化日趋繁盛,大理市博物馆碑林拓片制作技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和工艺魅力。  相似文献   

14.
淮北属于古代鸟夷族分布区,更是楚汉两种文化的交汇地,特有的文化背景使其形成了"尊凤爱鸟"的习俗。淮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很多这样的图案,既反映出了汉代淮北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朴素认识,又反映出了他们对于生命的赞美与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回顾淮北汉画像的发展历史,在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结合之后,它的创作动力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抽象夸张"及"现实生活进步"三部分内容,笔者就从这三部分要素出发对其内涵及创作背景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山东西南地区"马纹样"的形象研究作为切入点,运用李砚祖《装饰之道》的观点分析纹样的滥觞与发展,并且融入中国传统吉祥主题的美好寓意,寓意"马纹样"的文化精神。本文分析鲁西南汉代画像石"马纹样"的构图,分析"马纹样"的线条造型技法,分析"马纹样"的表现技法,技法包括平面浅浮雕、阴线刻、凹面线刻、及凸面线刻或者综合技法。最后分析鲁西南"马纹样"各地区艺术风格的区域性差异,及时间因素、个人因素共同造就了雕琢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反映在孔子"文质彬彬"的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16.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内涵、保护、优化利用及"申遗"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用于经济分析的文化遗产的准确定义需要辨析。文章认为,国内外“文化遗产”各种定义的核心是描述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对现代而言不仅有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还表现了社会文化进步、与社会文化进步有关的事物。对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的初步保护提示我们:保护汉长安城受益的不仅是汉长安城内的居民,还包括整个西安市内的居民以及各个政府管理人员,甚至外地的旅游者。在一定政策与时空内,不同的利益主体“多重博弈”可以达到平衡。对此,需要明确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的价值序列,认识它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在西安旅游谱系划分与时序中的地位。最后,文章对当前片面开发旅游而“申请世界遗产热”的现象进行了一定批判与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杭州伊斯兰教历707年碑、730年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白寿彝教授1936年在《禹贡》发表了《杭州出土伊斯兰教先贤墓碑拓片(一)(二)》。拓片(一)系伊斯兰教历707年墓碑铭(简称707年碑),白先生在附文中说“碑文不甚可解”。拓片(二)系伊斯兰教历730年墓碑铭(简称730年碑),马志祥先生的汉译文附其后。白文不长,转录如下,“近年杭州拆城,城下发现阿拉伯文及波斯文伊斯兰教先贤墓碑甚多,其总数至少当在百件以上。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近在杭州凤凰寺得其阿拉伯文碑拓片十四幅,其中有图案一,碑头一,碑文重复者一,实计共碑文十一幅。十一幅中有年月可循者仅两幅。此幅所记年月,系回历七○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4日的全国"两会"上,我又一次见到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的人民艺术家韩美林。宣传政协委员,我必须要写韩美林;宣传委员画家,我必须要写韩美林;宣传山东好汉,我也必须要写韩美林;因为我虽然称不上是好汉,但我祖籍山东招远,也算是韩美林的山东老乡。好汉韩美林我们山东老家有句对"好汉"的定义: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有骨气,就是好汉。就是顶天立地的男人!  相似文献   

20.
张立辉  张友 《民族学刊》2019,10(6):17-22, 112-115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乡村聚居区在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意义的认知有待提升;政府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刚性规划缺失;开发的民族特色村寨功能单一;黔南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总体情况呈现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民族特色文化精品的培育顶层支撑不足;民族特色村寨开发与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度不够;对传统特色老旧民宅价值认识不足。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着力提升黔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发格局,争取纳入国家改革试验规划;其二,抓住大数据与智慧乡村建设的时机,率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示范;其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构建“民族特色村寨资源资本化金融服务平台”;其四,探索乡村房屋租赁权跨区域流通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物权收益;其五,加大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建设力度,增加特色村寨旅游产品附加值;其六,完善村寨文化资源资产化经营监管体系,构建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