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30、40年代费孝通地权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40年代,费孝通地权思想在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他认为农民贫困是农、地分离的根本原因,主张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防止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地权分配与土地生产相结合,分散所有权,集合经营权,以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费孝通地权思想来源于纯学术性质的农村调查,着眼于农业未来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具有"普适价值"与更为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民盟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思路;强调了以政治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理念;制定了有利于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和措施;找到了能够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正确道路。民盟提出的这些现代化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里出现一股倡导"以农立国"的思想,它不同于传统的农本思想,而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种探索.作为近代中国的一种现代化思潮,它与乡建运动紧密相连,把农村、农业、农民看成一个整体并做系统思考以谋求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虽然这一思想仍带有文化之上主义色彩,但它促进了人们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措施,因而是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对当时和现在来说都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5.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德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70年代,德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力获得突破性发展。其作法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德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及成功经验,对中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问题,其对策包括在农业现代化的宏观环境问题上,政府应在农民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帮助农民完成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在工农业关系问题上,终止工业偏斜发展,确立农业基础产业论,实现工农业平等协调发展;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上,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在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体制问题上,以家庭为基础,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8.
命题是时代的产物,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相联系。“中国道路”命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内涵来看,“中国道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道路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狭义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道路”命题产生的背景、相关思想论争和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当代中国,要深入研究“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掘其世界性意义.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主要有: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特殊重要性;第二,农业是根本,要始终抓得很紧;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历程主要包括引进模仿期、探索融合期、发展分化期三个阶段。中国学者对教学论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回顾与反思20世纪上半叶教学论学科建设,可以发现中国教学论的发展亟待解决三个问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教学论与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教学论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只一条。在世界性现代化历史潮流中,中国是典型的后发国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特征概括可为十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大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本质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中国式现代化要同步实现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绿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世界大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共发展、共命运的现代化。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适应中国国情、适应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开辟新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其中较主要的可归纳为农业战略地位论、农业发展道路论和农业发展动力论。认真学习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途径 ,其发展可分四个阶段 ,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措施应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 ,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实现农村生态化 ;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现代经营管理思想武装农业 ;根据区域优势利用理论 ,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等。土壤科学对农业现代化有重要作用 ,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土壤科学应立足于为“三农”服务 ,强调土壤保护 ,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构建土壤安全体系服务 ,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西欧诸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还是福祉,如何实现自由与平等.为此,西欧诸国的思想家们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这样一场激烈的交锋.我们应在工业文明的视野下探讨这场论争,梳理其基本内容,考察其具有的历史意义.从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到,这场论争不是思想家们的个人之争,而是关系到社会发展道路的如何选择,以及对工业文明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释放农村土地,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群体分化是一个长期的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要鼓励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建城乡社会和谐与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在探讨强国富民道路的时候,都认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学派都从各自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一定的农村发展之路。一定意义上说,乡村建设学派是一种立足农村通过乡村内部人、组织和文化的改造而进行的“内发型”农村发展之路;工业化学派则是一种“发展实业振兴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外推型”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没有一个大的发展,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农村不兴旺发达起来,农民生活不富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这是被历史发展证明了的,也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从历史上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农民,调动了千百万农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哪个时期“三农”问题处理好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就会不断前进,经济发展就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中华民族如何获得民族独立和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陈启天的"新国家主义"思想就是在此种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解题方案之一。在20世纪20至40年代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日益深重之际,"新国家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 ,针对如何发展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实现现代化的角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思想 ,指出了工人和农民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力量 ,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 ,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把在经济上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发展的目标。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