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最优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配方式应该是由商业银行与信贷担保机构共同来承担风险.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共担的做法能够有效克服信贷担保机构风险过大、商业银行缺乏激励的问题,也可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7):103-111
把握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空间溢出特征,对撬动农村内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空间溢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等空间计量模型及其估计方法,比较分析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效果更佳;通过对模型估计结果的综合比较发现,邻近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消费的示范效应下,农业信贷配给不仅会抑制本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而且会阻碍邻近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为目标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增量改革,应当成为扩大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村内需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信贷配给与农户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贷款难是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使用信贷合约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由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垄断、利率刚性以及抵押担保难等特点,造成了农户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信贷合约变量的不可设计性,信贷配给不可避免,从而出现农户贷款难现象。同时,本文针对现有的中国农户贷款特点提出了改变合约中抵押担保、信用社贷给概率等变量从而改善合约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担保市场上的"信用担保配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信贷配给"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应运而生,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担保机构同样面临着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信用担保配给"模型,说明了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上,商业性担保机构出于风险规避选择,会导致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的"信用担保配给"均衡,致使众多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信用担保,从而无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此,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推进银保合作及加强监管对于促进担保机构的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信贷配给的作用半径常常会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偏离合理的水平,导致信贷配给失当。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采纳了有偏的中小企业信贷违约前置概率,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结合山东省近年来的创新做法,本文分析了信贷配给失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途径,以期对提高我国信贷配给效率、实现信贷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的中国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贷配给,经典的信贷配给理论在这里基本适用,但并不能解释全部。权力和人情的交融编织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信贷市场正处于其中,信贷资源的配置必然游离于权力与人情之间。本文改变了以往对人情贷款持全面否定的观点,指出在法治、信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人情贷款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激励机制促进还款,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信贷责任硬约束条件下,权力与人情贷款必然充斥信贷市场,底层社会遭受信贷配给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弱化了交易风险,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来看,因林地产权管制和林权抵押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双重约束,林权抵押融资所形成新的高昂交易费用和风险导致林农仍面临信贷配给。为更好发挥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应多渠道开展农村普惠林业金融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基于农村"熟人社会"非正式制度的乡村中介组织的金融联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村庄金融环境对农户的信贷约束状况的影响.在信贷约束的度量方面,本文区分了生产型信贷约束和生活型信贷约束,并提出了显性信贷约束和隐性信贷约束的概念.本文的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对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有显著作用,但只对其中的生产型信贷约束起作用;农村信用社缓解农户信贷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农信社的村庄信贷员和小组联保贷款政策对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由于机构数量较少,没有形成规模,新型金融机构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屏南小额信贷促进会通过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特性增加信息的对称性、降低银行的信贷成本、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等优势,为农户提供担保,对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明显的作用,成为有效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信贷配给理论为信贷理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日益成为国内外银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信贷配给的定义、早期信贷配给理论和现代信贷配给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系统地反映了信贷配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经济主体信贷融资中普遍采用担保现象,农村经济主体的担保约束是造成信贷融资难的重要原因。通过模型分析表明,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能有效的解除担保的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难问题。同时,通过比较分析现行的三种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我们认为农村互助性担保机制有成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应当鼓励、引导和支持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是为了弥补农业信贷市场的不完善、解决农业资金短缺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有自己在融资方面的优势,并且能够满足企业和农户双方的需求。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在我国一旦得以推广,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将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而订单农业的开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也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3.
信贷配给使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挤出信贷市场,导致中小企业因资金的制约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之间为争夺为数不多的大中型好企业而展开无序的竞争形成群羊效应,导致银行交易成本高和信贷风险聚集。通过解剖信贷配给作用下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关系,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主体可以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协作式银企信用合作关系解决信贷配给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交易成本高,缺乏抵押和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对分散且规模微小的家庭农户提供生产性贷款服务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商业信用作为内生于市场交易的信用形式,能够适应各类市场的微观结构,成为农户获得外部融资的一种工具。那么商业信用能否成为传递银行信用的有效载体,从而更大程度地缓解农户融资困境,自然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生猪产业中三种不同产业组织形态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结合的三个案例,揭示了在不同的产业组织形态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的结合能够缓解不同规模农户的信贷约束。具体而言,银行信贷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反担保+金融机构为中间商提供信贷+中间商对农户赊销"、"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企业对合作社社员赊销"和"企业为农户担保+金融机构对农户授信"三种模式与商业信用结合从而将金融资源配置给各类生产规模的农户。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的影响需要从宏观视角进行客观、全面、公允地分析.理论探讨表明,行政垄断的银行业通过筹资市场上的国家隐性担保和信贷市场上的关系型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发挥作用.实证分析通过引入宏观绩效指标,运用修正的SCP分析框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论证,得出的结论是行政垄断的银行业在经济转轨这一特定时期对宏观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以牺牲银行微观经营绩效为代价.为保持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行反行政垄断和促进竞争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的成长链金融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的信贷规模与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以及人口数量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信贷规模扩大的影响最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数量是信贷规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增长对信贷规模的扩张具有拉动作用,居民消费水平与信贷规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程度不高;信贷规模对其本身的作用是正负交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信贷规模的作用相反,人均消费水平始终是负的作用。而人口数量对信贷规模具有拉动作用。成长链金融作为一种终身制的金融创新,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构建统一权威的信用体系,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小额信贷额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金融创新模式,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资源贫困的问题.然而,如何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小额信贷市场参与主体的动态博弈视角出发,建立了一个正规金融机构、农户和政府之间的收益模型,通过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市场化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用,以及小额信贷市场化可持续的效率分析,指出小额信贷的市场化发展,政府放松对开展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的管制,以及采取较高利率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二元体制下农村金融的非均衡供给是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尽管随着30年改革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性逐渐增长,供给对农村需求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但需求与供给双向有效性不足,供给尚未以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必须从提高供需有效性入手,既构建需求导向、多元适度竞争、小型区域化农村金融体系,又创新供需对接的信贷模式,并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构建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农村公共品的倾斜性供给优化金融生态,提高农村地区的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地区97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得出:泉州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农户存在信贷约束;调查分析表明农户自身特征、国家政策及银行信贷行为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农户信贷约束,其中银行担保偏好是重要原因。进而提出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担保制度和方式、建立支农贷款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农"的关键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关键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金融方式,通过向贫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缓解农民贫困、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和借鉴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典型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开展小额信贷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