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冬亮  殷文梅 《学术研究》2022,(1):48-55+177-17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新形势下,未来5年要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能,切实建构防止返贫的治理体系,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证明,关于贫困现象的认知,有村庄内生的穷人认知体系和外生的贫困认知体系两种差异化解读,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偏差可能导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出现错位越位的悖论性政策实践,进而降低乡村振兴衔接防贫治理效能。在未来5年的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促进脱贫地区村庄内生和外生融合发展的长效性防贫治理制度体系,切实增强脱贫地区的发展动能,才能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两大重要战略任务,二者衔接关系密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关系,体现为战略目标的推进关系、体制机制的统一关系和政策体系的融合关系。然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在扶持对象、政策范围和顶层设计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扶持对象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政策范围从特惠逐步转向普惠,顶层设计从点逐渐覆盖到面。这些变化对深刻理解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站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战略重点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也只有实现解决阶段性攻坚脱贫与解决长期性相对贫困相衔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也只有实现行政配置资源"输血"与市场配置资源"造血"相衔接,推动发展方式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形成从行政推动为主逐步走向政府引导下市场驱动为主的贫困地区良性发展机制。也只有实现建立基础性制度体系与建立差异性政策体系相衔接,才能形成充分发挥不同区域能动性的多元化、差异化制度,把整体层面与区域层面的现实、趋势、政策结合起来,建构不同区域、不同发展形态和不同发展模式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性制度体系和差异性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帆 《兰州学刊》2022,(7):105-118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要在经济产业方面持续发力,更需通过“兜底保障”守住民生底线,谨防规模返贫。鉴此,以公平正义、均衡发展、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政策”,突显为回应有效衔接命题的基础载体和重要结构要素。在国家乡村发展战略衔接转换的进程中,缓解相对贫困、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项社会政策所能统摄,亦非由碎片化、零散性的社会政策堆砌可得。这便需要引进“社会政策群”的理论分析工具,以综合统筹的视域将围绕衔接命题而生产的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社会政策加以深刻审视,在历时态角度追寻政策的延续性、转换性和递进性;在共时态角度探知政策间的分工性、补充性和配合性。并通过学术研究推进社会政策群的科学建构。总之,若欲提升社会政策效率,充分发挥其对于有效衔接的基础保障功能,必须在同源性理念的导向下,科学统筹政策整体的结构布局,破除政策藩篱,实现政策耦合,释放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5.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理论逻辑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统一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促进农民增收是二者衔接的基点。在实践逻辑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可分成“巩固”和“拓展”两个阶段,应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五位一体”机制:在乡村产业发展维度,做好产业扶贫政策同“产业兴旺”目标衔接;在乡村生态文明维度,做好易地搬迁生态修复、生态扶贫政策同“生态宜居”目标衔接;在乡村精神文明维度,做好扶智扶志政策同“乡风文明”目标衔接;在乡村社会治理维度,做好驻村帮扶政策同“治理有效”目标衔接;在乡村民生保障维度,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同“生活富裕”目标衔接。  相似文献   

7.
当前山西省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区和政策全面接续期。通过对国家和山西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资料的分析,对山西省11地市抽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策规划、体制机制、参与主体和资源要素四个方面,厘清了山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推动山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即制定前瞻性政策规划,强化政策统领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接续提升治理效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格局;加快城乡融合,破解资源要素困境。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可靠保障。实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建立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衔接,从机制转变上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脱贫地区通过政策、制度的支撑,实现“三农”工作重点转移奠定了基础。发挥乡村人才发展优势,创新乡村人才的发展渠道,拓宽乡村管理人才的用武之地,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人才衔接,这为缩小乡村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居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点,注重地域特色、关注人文因素、推进产业集聚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加快脱贫地区转型发展,提升乡村产业、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评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意义重大。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的贫困治理现状及党中央的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和民生改善五个维度构建了“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以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从2020年起农村发展的抓手即将从补短板性质的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政策有效衔接方面存在以下的困难,一是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对象更大,难以聚焦,二是两者之间在区域平衡存在很大差异,三是两者之间治理体系存在转换的难题,四是贫困地区脱贫前后经济发展政策的衔接问题,五是如何兼顾和处理好不同群体对社会政策的诉求。为此在应对策略方面,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机制化为目标,以补短板为重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逐步完善乡村振兴的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邓磊  罗欣 《江汉论坛》2020,(2):51-56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联,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利于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保障体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共有的核心要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主要是核心要素的衔接,其衔接理路是:坚持解决脱贫问题与实现产业兴旺相统一,实现产业发展相衔接;坚持政府主导性与农民主体性相统一,实现动力机制相衔接;坚持派驻村干部与提升村干部能力相统一,实现保障体制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侯诺  梁振华 《理论界》2020,(3):70-77
近几年,脱贫攻坚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今,乡村振兴将与脱贫攻坚共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在战略要求、发展主体、体制运行方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但二者在战略层次、政策对象、发展目标方面存在政策差异。基于对案例地乡村振兴与脱贫的实践分析,案例地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期工作效果显著,但也面临产业发展困境、青年返乡创业困境及村民参与度不高等挑战。对此,案例地应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角度鼓励原住民参与、保证帮扶干部工作稳定性等,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实施。  相似文献   

16.
1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战略任务.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参考借鉴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更要与脱贫攻坚战略精准衔接.本文所探讨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精准衔接机制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科学、合理且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而本文所说的精准衔接机制主要由精准分类、精准均衡和精准施策等要件构成,具有过渡巩固和整合增效等功能.构建精准衔接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有依法振兴、协同振兴和融合发展等路径可参照选择.总之,乡村振兴也要把握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即把"小城镇"发展当作"大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巩固拓展文化精准扶贫成果,推动文化精准扶贫成果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衔接,不仅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文化精准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内容上一脉相承,实践中纵深递进,目标上高度契合。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实现有效衔接仍然存在急需克服的障碍,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着力在文化政策制定、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二者无缝高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20.
于树一  黄潇 《北方论丛》2022,(1):116-126+172
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关键,而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将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原有政策及资金力度不减,并将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让其在以乡村振兴为平台的相对贫困治理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需从资金监管的角度,分别以问题和效率为导向,为这部分财政资金构建起"双框架"监管体系。一方面基于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构建资金监管体系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根据财政资金投入使用安全、规范的需要构建资金监管体系的实际运行框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财政资金"双框架"监管体系,促进财政资金监管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