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供给,供给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所以"三农"因素是粮食安全的根源性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逼近粮食安全"红线";农业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小农经济观念,制约粮食生产现代化等.降低粮食安全三农因素影响的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粮食生产消费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支持农地使用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浙江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不仅具有短期的影响,而且很可能成为长期的制约因素.就业压力一是源于总量上存在的供过于求的现状;二是源于新增劳动力的供给,适龄劳动人口供给的增长;三是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呈进一步增长的态势;四是源于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高素质劳动力不足,低素质劳动力过剩;五是源于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存量的动荡,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资本替代劳动而使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趋于下降.本文用数量模型作为工具量化分析预测了"十一五"期间浙江就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并提出了就业发展和解决就业压力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冀鲁豫边区时常出现粮食危机。党和边区政府开展生产自救运动,通过奖励垦荒、科学种田等手段增加粮食总量,提高边区自给水平,规范边区的税收制度,制定策略与敌人开展粮食斗争,制定严格的粮食供给标准,保障边区民众的粮食需求,使根据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在与敌人开展粮食斗争中建立起了比较合理的应对粮食危机策略。这些措施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这是解决边区粮食危机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危机.国民党内部、国共之间矛盾重重,战争不断,中日之战亦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蒋介石抛出并执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政外交政策.对此政策,史学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然而对政策提出的缘由,却鲜有论述.笔者对此试做探讨,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畅通农业"双循环"系统的现实逻辑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双循环"战略离不开农业的参与.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起点和基础,我国农业面临自然资源不足、增产能力有限、供求结构错位等现实问题,必须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有效的农业"双循环",应是包含产品、资金、技术三个方面循环的多层次系统,我国农业"双循环"的发展目标应是"内循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外循环以改善食物供给为主,内外联动相互促进".结合我国农业现状,要构建契合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农业"双循环"系统,应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内耕地资源、适度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现代化粮食收储体系、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食价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飞速上涨趋势,大宗谷物和油料价格在两年中上涨了一倍多。这次上涨不仅对多数低收入国家的国民福利和减贫战略造成严重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各国对粮食和能源安全的重新关注。与前几次粮食价格上涨不同,国际油价上涨导致的生物燃料生产规模的扩大,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推手。生物燃料供需的剧烈变化,产生了对主要原料玉米的大规模需求,进而间接通过减少其他主要作物的生产性供给加剧了危机。生物燃料为玉米赢得“绿色黄金”称号的同时,其生产性功能增强所引发的危机也为重新思考和定位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粮食安全和能源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试论抗日战争对西北地区灾荒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荒,农业生产几近破产.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战争是灾荒频发的"罪魁祸首":巨大的战争消耗,使得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军队、战争难民的涌入,企业、机关、学校内迁,导致西北地区粮食供应缺乏;滥垦滥伐,严重地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西北地区的灾荒.国民政府疲于应付战争,对经济和水利投入不足,又直接影响西北救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实施两年后,苏联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大饥荒"是联共(布)中央超负荷粮食收购政策的直接后果,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大饥荒"造成几百万农业人口死亡,导致农业严重衰退,斯大林本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大饥荒"并非针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俄罗斯最新解密档案资料揭示了苏联1932-1933年"大饥荒"产生的背景、机制以及后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产品价格压顶的"天花板"效应和农业生产成本抬升的"地板"效应不断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粮食生产过剩、有效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资源消耗严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破解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要素约束""质量约束""效益约束"和"权利约束",重点要从拓展潜力和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和调整区域、存量调整和增量做优、以我为主和立足国内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粮食安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构筑更高层次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国际粮食危机与金融危机、能源危机交织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受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等的影响,我国近年粮食供给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粮价上涨较快,粮食质量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2009年11月《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以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甘肃在平准之战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平准之战中 ,与新疆臂指相连的甘肃成为清王朝的西北屏翰和北门锁钥 ,其地位和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清朝调整了对甘肃的行政布置 ,实行陕甘分省 ,提高甘肃的政治地位。同时 ,甘肃作为平准战争的后方军事基地 ,常常给前线清军提供及时的军事援助 ,有效地配合前线清军的作战。另外 ,甘肃还给平准大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饷和军需物质 ,为清朝最终平定准噶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必须发展农业保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订单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基本产销经营模式,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的金融支持.近年来,我国"订单农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履约率低、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尤其是农业保险中存在的供给不足、需求不旺及保险体制机制不配套的矛盾,已明显制约了"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发展农业保险,成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建立健全"订单农业"发展的保障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朝京师门户和辽东前线及后方基地的环渤海地区 ,明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关注 ,明朝中后期在全国经济繁荣的形势下 ,本地区的农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农业技术的推广 ,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为满足京城和辽东前线庞大的官僚队伍和军队的需要 ,经济作物也有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企业和个人在预期未来收益高的前提下形成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国家、企业、个人愿意投资于职业教育主要取决于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表现在配置结构、配置规模、职能及管理缺失等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职业教育投入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内容顺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清除职业教育在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障碍等措施."十二五"期间是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南京市副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副食品生产、销售的运行过程中的特点、经验和不利因素,进而阐述了这一行业在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中"提供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商贸中心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速南京副食品工业发展的具体构想,即,迅速切入"三农"工作中,龙头企业引导,加快实施名品、名牌战略等若干举措,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南京食品行业发展跃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充分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相比,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存在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政策缺乏、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解决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必须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36-143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粮食危机的爆发和加剧,严重影响了后方稳定。引发这场危机的原因大多归结为粮食减产、生产销售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囤积居奇等,但其深层根源则是国民政府未能贯彻执行囤粮计划,粮政机构不能完全发挥职能,对银行涉粮弊案处置失当,未能及时疏导民众对缺粮的恐慌情绪,由此导致粮价长期持续上涨,终致危机爆发加剧。  相似文献   

18.
光绪三十二年夏秋之际,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得江皖地区的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在全国普遍遭灾的情况下,江皖地区粮价飞涨,饥荒日重.粮食危机的形成,不仅仅是水灾破坏所引起的,它与当时的粮食市场、粮食政策都有着莫大的关系,江皖地区所暗藏的粮食生产与供应的矛盾、备荒能力严重下降的事实也在水患中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各省县苏主席团及后方各军事机关负责同志: 目前正处在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五次“围剿”的紧急关头,一切帮助应该给予战争,最大限度的开展节省运动,充分保障前线上红军的物质资源,是保证战争全部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最近在《红色中华》节省八十万的号召之下,节省运动在许多地方热烈的开展着,得到了许多成绩。在政府方面节省行政经费,节省粮食,自带伙食等运动都在进行着,特别是中央政府各部,在三月份及最近半个月来的节省运动,得着更伟大的成绩,行政经费一般的做到比二月份减少百分之四十以上,普遍的实现了每人每天节省二两米一分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在粮食生产、供需、贸易等层面仍存在较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中国粮食生产遭遇增产瓶颈、种植成本持续上涨、水土资源约束及生态承载压力加剧等困境;粮食供需面临品种结构偏离、产销区域结构失衡等问题;粮食对外贸易中出现外粮依存度上升而国粮自给率下降、国际粮食贸易供应来源和运输路线过于集中、国际粮食贸易摩擦加剧、融入国际粮食治理体系受阻等难题。中国亟需从生产、供需和贸易三个维度构建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牢牢守住耕地数量及质量红线、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升粮食可持续供给能力;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破解粮食产销区域失衡难题;提升外粮资源自主管控能力、参与国际粮食安全治理,降低国际粮食供给输入性风险,全方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