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赫哲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旅产业是实现赫哲族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本文分析了赫哲族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乡村振兴需要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培养乡村管理人才、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实施产业发展、营造乡村文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乡村振兴的法治前提;推动产业发展是西藏乡村振兴法治的物质基础;创新乡村组织自治是西藏乡村振兴的法治源泉;确保生态环境是实施西藏乡村振兴的法治重点;营造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西藏乡村振兴的法治氛围;构建三维互动新机制是实施西藏乡村振兴的法治功效。在具体实施中,要因地制宜、人才为本、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法与乡规民约自治相融合,是西藏乡村振兴的法治发展方向。加强法治保障,全面推进多种主体积极参与、多种因素综合提升,实现共享共生共治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政和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之一.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白茶产品,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是因茶得名第一县,素有"中国白茶之乡"之美誉.全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种茶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支柱产业.政和...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兴盛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县级文化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对县级文化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近年来,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几年,赫哲族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赫哲族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赫哲族从单一的渔业生产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生产结构。转产后,赫哲族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民族相比,赫哲族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了解了赫哲族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而分析了赫哲族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赫哲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区,这里也有着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东北地区就开始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脱贫,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农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将文化旅游的文化属性凸显了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尚。本文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东北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探讨推动东北地区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多年以来,以街津口赫哲族中心校为代表的赫哲族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为赫哲族文化与技艺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却受到冲击,赫哲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形势下赫哲族文化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高度契合。作为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模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已成为各地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此,文章系统回顾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分析云南哈尼梯田居民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对乡村振兴之影响的感知情况,了解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对于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对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C村的实地调查,对该村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即“生态合作社”模式进行了分析。经田野调查发现,该模式以基层政府为主导,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纳入乡村振兴的范畴内,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户”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项目扶持地方生态保护、垃圾分类换物激励模式、生态燃料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具体途径,让当地老百姓有机会入股“生态合作社”并获得年底分红。C村“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户”的富民模式,不仅给C村的村民带来了实际上的经济收入,还为巩固西藏偏远地区的脱贫攻坚胜利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农业效能、生态节约、城乡融合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演变趋势以及内部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西藏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生态节约方面是薄弱环节;内部空间差异不大,但局部地区短板较明显。西藏需要进一步树牢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农业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由于居民思想认知的限制,语言文字应用没有形成规范。语言文字作为沟通载体,能保障各项策略全面落实,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极为重要,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语言文字引起重视,做好教化,提高文字的宣传力度,丰富其载体,确保乡村振兴策略得以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