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11):48-49
美海豚部队临阵“叛变” 在美国海军的特种部队中,有一支从来不领薪水、也不要求任何福利的秘密生物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就是一海豚。在伊拉克战争中,这支部队战功显赫,曾一度是战场明星。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参加作战的两只海豚在执行反水雷任务时突然“叛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韩国军旅题材的某电视剧近日引发了国内观众热议,对于该剧中讲述的韩国特种兵在海外维和的故事,有人感叹男主人公所在的部队真厉害,有人则认为是在吹牛。那么,韩国特种部队究竟实力如何,他们历史上又有哪些战绩?编制:四大兵种两万精锐目前韩国全军总兵力70万,人数居世界第六,加之长期处在朝韩对峙前线,可以说位于准战争状态下。韩国特种部队总兵力接近两万人,是70万韩军中的精锐。至于他们的假想敌,当然就是隔着三八线的同胞——朝鲜了。韩国军队分为四大军  相似文献   

3.
葛升 《人力资本》2008,(5):38-40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总是忙忙碌碌,因而难得有时间看全一部电视剧。可是偶尔看了一集《士兵突击》,我便找来光碟一个人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30集约20个小时的“一部没有一点女人戏的纯爷们电视剧”!熬红眼睛的同时,剧中许三多从一个窝囊“龟儿子”成长为陆军最顶级的特种部队的优秀士兵的过程,带给我了很多管理感悟与共鸣:  相似文献   

4.
在公众的认知里,特种部队的武器应当是最顶尖的。不过,对特种兵自己来说,他们总觉得手头的“家伙”不够犀利,希望获得的装备清单一直在延长。更重要的是,这种清单反映了他们对作战模式变革的预期;或许,不久后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下面这些新意十足的装备出现在特种兵手中,进而成为军事杂志和电视纪录片的主角了。  相似文献   

5.
暮色初降,南中国海域波涛如怒,巨浪滔天。海底,一艘巨鲸般的潜艇悄然驶近“敌占区”。旋即,广阔的海面上冒出两艘涂有伪装色的橡皮艇,八名全副武装的“蛙人”随即钻出海面,登上小艇。小艇在浪涛中时隐时现,飞快地向“敌占岛”掠去。二十分钟后,小岛被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和熊熊火焰笼罩。这就是被外军称之为“蛙人”部队的中国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部队训练的一个镜头。这支部队因任务特殊,至今鲜为人知。1998年夏,长江流域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签发命令,急调“蛙人”部队支援灾区。至此,这支特种部队才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争和战场指挥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情报与信息。这在海湾战争表现得最为充分。当时的美国人通过卫星侦察、飞机侦察、地面无线电侦察,特种部队侦察,对伊拉克的军事情况了如指掌,这为各级指挥员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保证,为赢得战争胜利才丁下了坚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战争决策比传统战争决策的难度要“小”:情报与信息处理完,科学的决策很容易做出。决策者在决策时的重点已不是绞尽脑汁思考妙计,而是“情报到手,决策自现”。 “商场如战场”。面对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实际上已与现代战争一样,对情报和信息的依赖比以往  相似文献   

7.
“文革”言语对修辞“四个世界”的负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革”时期人们的言语现象也是修辞现象 ,它们也理应接受“四个世界”———语言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制约或适应这“四个世界”。但是 ,“文革”言语在许多方面却背离了“四个世界” ,导致了修辞效果的负偏离 ,造成了语言污染、人际关系恶化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眷树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从作品的构造之理的角度分析,村上在这部作品中着力构建了两重世界——“生的世界”和“羊的世界”。“生的世界”即“我”的世界,平庸而百无聊赖;而“羊的世界”则是一个暴力、邪恶与黑暗的世界。这两重世界在“我”身上得以交汇,耳膜女友从外在的方面把“我”引向“羊的世界”,而“我”与“羊的世界”联系的深层依托则是“我”的朋友——鼠。最终代表邪恶的羊死了,暴力、邪恶与黑暗的世界也得以毁灭。通过一个冒险寻羊的故事寻找了恶的根源,探寻了恶的形态,并表现出了彻底消灭恶的战斗姿态。  相似文献   

9.
修辞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主体、引起主体美感的对象与特征、话语媒介是其核心三要素。修辞行为审美,在“物理世界”求真,在“文化世界”求“俗”,在“心理世界”求善。在“语言世界”求美。“得体美”是修辞审美在“四个世界”交融汇合中的高度统一,是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世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自然社会和人相统一的“感性世界”、“现实世界”、“现存世界”、“对象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应是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自然观、历史观和人学相统一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世界艺术”思想源自启蒙时代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对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包容是其显著特征。其后,黑格尔在“艺术整体”观中再度阐释了“世界艺术”的思想,并第一次试图为艺术的世界史建立整一的历史体系,“世界艺术史”思想因此得到首度阐发。由于受到欧洲中心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影响,人类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问题在“世界艺术史”的探索中被遮蔽、排斥和异化。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来临,在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史”与“全球艺术史”思想的多维阐释和书写实践中,西方学者重新审视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问题,并在新国际主义立场上正视并认同文化差异。对待差异性的不同态度始终是理解特定时期“世界艺术史”思想与全球视野中的世界艺术史,即“全球艺术史”思想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十一条在学界引发了诸多争论, 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 “哲 学家们” 的指涉对象、 马克思是否放弃 “解释世界” 的理论诉求以及 “解释世界” 与 “改变世界” 之间存 在何种关系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 探讨 “哲学家们” 的指涉对象理应自觉置于马克思创作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的学术背景和时代环境进行考察, 马克思视域中的 “哲学家们” 实际上具体指向某一类人; 在是 否放弃 “解释世界” 的诉求上, 马克思确实舍弃了哲学性质维度的 “解释世界”, 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哲学认 知意义上的 “解释世界”; 在 “解释世界” 与 “改变世界” 的关系上, 要结合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以及哲 学观变革的意义予以整体审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重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十一条, 对继承与发 扬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精神及其价值旨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所交待的“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 ,自色悟空” ,是全书总体构思的纲领。他为自己的著作设计了一个由“空”、“色”、“情”三个子世界建构起来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世界。作品中的全部人物、事件和整个情节都是以“空的世界”为起点和归宿 ,以“色的世界”为基础 ,以“情的世界”为中心。这三个子世界有各自具体的内涵及思想意义 ,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生灭转化的相互关系 ,从而为《红楼梦》文本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表现为其携带者对世界本质特点的认识,是人所有精神能动性的结果。人所处的客观外界形式一般展现为三种不同的世界图景:现实世界图景、文化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局部表达,研究的实质是现实、文化、语言三种世界图景的互动关系。“现实的”语言世界,着眼却是“虚拟的”文化或概念世界。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予以界定,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形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基于此 ,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搁置主权 ,共同开发”等论断 ,这些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们的指引下 ,中国社会与经济进入了全新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6.
儿童生活世界应是强调“儿童在场”和“以儿童为场”的世界。成人视域下的儿童生活世界充满了对儿童的历史性误解和期望性建构,这种对儿童生活世界的理解具有成人化、未来化、功利化、技术化、知识化等弊端。它与儿童视域下的儿童生活世界具有明显的冲突。为寻求成人视域与儿童视域中儿童生活世界的共生与融合,文章借助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论述了儿童生活世界应是对儿童开放性成长、游戏性学习及感受性体验的充分彰显,儿童生活世界应以“儿童在场”为基础对儿童的“教育场”、“游戏场”、“生活场”进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一、虚化手法与“神道难摹” 世界之生动无限,世界之魅力无穷。尽管语言中的词汇非常丰富,但在表现如此生动的世界时却常常显得匮乏,更何况“形器易写”,“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即世界万物之外部形态容易描述,世界万物之内在神韵却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表现出来。然而世界之生动、万物之诱人,又恰恰不在其形器、而在其“神道”。为了能在言语中表现世界万物难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是无需理论界说而普通民众可直接顿悟和经验的世界,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世界整体。就目前“生活世界”的理论研究来看,学界已显露出“研究之困境”,即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研究已陷入类似经院哲学研究方式的怪圈。“生活世界”之哲学研究要真正做到“回归生活世界”,当务之急就是要走出生活世界“研究之困境”,走实践性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意义世界”的一个考察——从现代西方哲学史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习惯于用“实用”的眼光看待世界,然而世界的根底在于“意义”,若世界缺乏“意义”、“价值”,则势必蜕变为寂寞的物质“废墟”。事实上,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者均对“意义世界”进行追思、定位,然而二者均由于过度强调自身的合理性而最终走向极端。如何给世界定位,还人类一“意义”、“价值”之世界仍旧是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孔庙世界”在根源的提问下成为一个学术上可以展开的议题,从孔子“祭如在”出发,通过诠释周濂溪、朱熹、黄干等对于孔庙与乡祠中祭祀先圣先贤的追问,认为对古圣先贤所书写的文本典籍的阅读,与圣贤在精神上“相通”,通过在孔庙、乡祠内对先儒圣贤牌位、画像或塑像的祭祀,用“道统”超越“血缘祭祀”的局限,实现与先圣先贤在“气”的“相感”。“孔庙世界”中的“祭如在”是将先圣先贤模仿为生者进行“致敬”“致孝”,将先圣与后学“共在”于“共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