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水”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着手,分析出“水”的集体潜意识是:自由。从而揭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句话背后潜藏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提倡小说要表现人物的性格。什么是性格?恩格斯曾解释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这是指人物对现实的态度而言;怎样做,这是指人物的行为方式而言。现代的一些心理学著作,将人的性格看成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固性的表现,这种解释是科学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的研究,大体上都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根据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某乡养鱼专业户老柯年近不惑,家境殷实,唯一不如意处,是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第一胎生下个女儿,他便起名为“招弟”;第二胎又生下个女儿,他起名为“又招”;第三胎还是生下个女儿,他咬咬牙起名为“再招”;当“再招”还不足一周岁时,老柯又让爱人怀了孕,想第四胎该是个男孩吧,然而生下来的还是个女儿。老柯  相似文献   

4.
陈芬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67-169
本文从研究"水"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着手,分析出"水"的集体潜意识是自由.从而揭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句话背后潜藏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 在先秦时代的伦理道德中,“男女有别”是一条重要原则,而对嫂叔关系防范尤严。在丧服制度中就规定有“嫂叔之无服”(《礼记·檀弓》)。“嫂叔无服”就是“嫂”对丈夫的兄弟们不服丧服,“叔”对兄弟们的妻子也不服丧服。《礼记·檀弓》疏引何平叔云:“夫男女相为服,不有骨肉之亲,则有尊卑之异也;嫂叔亲非骨肉,不异尊卑,恐有混交之失,推使无服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说:“夫外亲之爨犹服,而独兄弟之不为制服者,以其分亲而年相亚,故圣人嫌之,嫌之故远之,而大为之坊。”他说尚多,恕不备举。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苏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向是关注人的解放事业的。他不能容忍各种名义之下的专制和压迫,他一生都致力于反对人的奴化。对新生的苏联、对苏联文学,他倾注了热望。当反动派惊呼着“洪水猛兽”来了之时,是他反而欢呼道:“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圣武”》)他用“新世纪”来称呼十月革命后的时代,这其实是并不错的判断。然而,后来的历史令人遗憾地扭曲了,基于“信息不对称”,鲁迅对苏联文化的一些评论和判断也失准了。  相似文献   

7.
他是个平凡的男人,在一个小城市做“棒棒”。 他有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应该说,他是幸福的,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9.
写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青年黑格尔派作家麦克斯·施蒂纳,因其言辞激烈且观点乖张,在思想史上争议极大.他既被看作追逐自由的勇士,又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蛮人,他的思想几度兴盛,对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存在主义和现代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流派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回顾施蒂纳的荣辱兴衰,有助于纠正和弥补对施蒂纳的遗忘,从而重新发现这位“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相似文献   

10.
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构成了人.创造主体是非常之人,构成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态的.(1)价值选择行为的非常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的时候,总是趋利避害、就高不就低的.在道德规范之内,人们总是选择于自身有利的而不会选择于自身有害的,总是选择有利于自己社会地位升迁的而不会选择有害于自己社会地位升迁的.但是,这些只是常态,只能对常人.对于创造主体来说,他们的价值选择行为是非常态的.这种非常态首先表现在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人们都愿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即富且贵,但却有人在嘲笑自己出身富贵是个“偶然的愚蠢事件”,他们一反常人摆脱贫穷追求富贵为放弃富贵追求贫穷,一反常人追求显职高位而甘居社会最低层.被称为“全世界都会倾听他的吼叫”的古代大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他的父亲是罗马教皇的侄子,是个影响了世界的军人.托马斯虽然生得虎背熊腰,强健敏捷,却不愿像他的6个哥哥一样过高贵的意大利人的“生育、流血”生活,他既不愿驰骋沙场追求功名显赫,也不愿做高贵的僧侣担任修道院院长,而愿去做一位修道士.他父亲为阻托马斯做修道士绞尽了脑汁.他给他当教皇的叔叔写信,阻碍教会接受托马斯;他把托马斯抓回来关在塔楼里,并且企图用美丽而温柔的女性去唤醒他的世俗意识.但是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单方面的、不完整的治国方略。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但二者又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对制约人们的行为来说 ,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教人为善” ,法律“禁人为恶”。法治和德治各有其局限性 ,法治必须以德治为思想基础 ,德治必须以法治为现实保证 ,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2.
恋爱的故事是妈妈起的头。 她的女儿是个不懂得谈情说爱的人。当战士的时候不许谈恋爱,当了军官还是不知道去谈恋爱。做妈妈的一直默默等待。等到最后耐不住了,妈妈写信到部队上问:你真的没有男朋友吗?要不要妈妈替你介绍一个?做女儿的回信说“可以”。于  相似文献   

13.
儿子今年8岁,从小就爱看电视广告,4岁开始,许多流行广告他都能完整地背下来,并且“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中。你要是说:“哎,这个菜同上回做得不一样。”他就会对你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噢。”汤做好端上来,他就抢着放味精,然后尝一口,把汤弄得满桌都是,夸大其词道:“哇,味道好极了。”鞋带断了,给他打  相似文献   

14.
何为公正性     
本文考察了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穆勒、麦金太尔、马克思等对公正的论述 ,认为公正是等利(害 )交换 ,是行为作用对象应受之行为 ,而不公正是对人做不应做之事 ,是行为作用对象不应受之行为 ,是行为人不应得之行为 ,即公正是“应做”、“应得”之行为 ,不公正是“不应做”、“不应得”之行为。公正也指按同一原则和标准对待所有人和相同的事情 ,公正具有历史性与辩证性  相似文献   

15.
做生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亏本生意没有人情愿去做。然而,我的邻居李师傅做的就是“亏本”生意。 他开了个特色餐馆,经营的是河南特产烙摸、小菜、啤酒。在周围开餐馆的也不少,但李师傅的餐馆生意特别火。原来李师傅是在做“亏本”生意:凡是到他店里来就餐的,烙馍免费,啤酒一律按批发价出售,他一分钱不赚。有人劝他:都说多销至少要有薄利可赚,可你一分钱不赚白忙乎个啥?李师傅却依然我行我素做“亏本”生意。原来,来吃饭的顾客要烙馍,烙馍的特点是要卷菜,  相似文献   

16.
求职诀窍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西蒙·福格每年都接到一些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他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职业南下伦敦,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回到娘家,一进门就哭哭啼啼,向父母直抱怨,历数自己丈夫的不是。母亲听了忿忿不平,而父亲却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然后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问,不就是一个黑点儿吗?”父亲又说道:“你再仔细看看。”女儿不耐烦地说:“就是一个黑点!”父亲说:“难道除了一小黑点,你  相似文献   

18.
《状元堂陈母教子》不是关汉卿的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母教子》在艺术上是有可取之处的。语言生动流畅,三末陈良佐滑稽多才,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是,我们判断《陈》剧是否是关汉卿的作品,却不能取决于它艺术上的高低成败,我以为《陈》剧不是关作,有它另外的理由。 丹纳说得好:“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象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象之处。你们也知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风格,见之于他们所有的作品。”《陈母教子》和关汉卿的其他“女儿”,毫无相象之处,不仅风格不类,而且与关氏平生思想背反。:关氏是位“不屑仕进”、轻功名、重自由、狂放不羁的风流才人,浪漫艺术家,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过着“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花中消遣,酒内忘忧。”(《不伏老》)的生活。他主张:“乎生肥马轻裘,何须锦带吴钩,百岁光阴转首,休闲生受,叹功名似水上浮沤。”(《女校尉》)他有一套人生哲学:“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暗吉。”“富贵哪能长富贵,日盈昃丹满亏蚀。”所以他劝人,“君莫痴,休争利!”“急流勇退寻归计,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双调乔牌儿〕)这些从理论到行为的自我告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做官”、“经商”、“做学问”加以比较,认为三件事中“做学问”最难。其实这种说法从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应该说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不容易,都同样地难;但若结合当下现实看,说做学问更难也不是毫无道理。古希腊的欧几里德是个大学问家,据说他的一个弟子有一次问他:“学习您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呀?”欧几里德没有作答,只是吩咐仆人道:“去拿两角钱来给这个家伙,因为他来求学是为了要得到好处的。”这个故事说明了无论求学还是做学问都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就难在要真能超越个人利害而惟留一种纯粹求知的精神,正如英国学者贝尔说…  相似文献   

20.
王维民 《兰州学刊》2008,(3):185-188
在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文本细读中,可以见出霍尔顿乖张情绪和迷惑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心理矛盾其实是善与关的斗争;它来自于主人公的父性原则(崇善)与母性人格(恋关)的双重强大,他的遁世愿望和童心祈求与欲望的强烈构成了性格的既冲突又相互依存的两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