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分析斯大林、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写真实问题的有关论述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何以从要求写真实开始,结果却恰恰缺少真实的原因。将现实主义区分为肯定的现实主义和否定的现实主义的“肯定”、“否定”之说,事实上割断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同以往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摒弃了作为现实主义之灵魂的历史理性批判精神。真实是从生活本身中得出来的,而不是从某种率先设定的观念中产生出来的。抽象地追求所谓“第三现实”或“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管现实状况如何,都要写出“使生活走向社会主义的东西”,都要说出“肯定的‘是’”,只能使文艺脱离现实生活,导致回避矛盾、粉饰现实的创作倾向的泛滥,导致现实主义精神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掌握的理论李中一一、马恩对价值掌握的一般论述“价值”这个概念,在东方和西方远古时代就有。两千多年前有人试图对它作哲学考察。马恩以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但真正对“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哲学价值论还只在马恩晚年的19世...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的蜕变与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时  林朝霞 《求是学刊》2007,34(2):97-102
自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概念几经变迁,在接受过程中被误读,先后演化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那么,现实主义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蜕变的?这些问题有待于知识考古学的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4.
贾东海  李华 《社科纵横》2006,21(6):166-166
经中央文献研究室授权,由马福元先生编撰的《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民族出版社,北京,2005年4月版)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的坚实力作。一、这部文集作者收入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教、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论述和能查阅的全部文章。全书共分十二部分。(一)马恩“论阿拉伯;”(二)马恩“论伊斯兰教;”(三)马恩“论穆斯林;”(四)马恩“论叙利亚;”(五)马恩“论埃及;”(六)马恩“论阿尔及利亚”;(七)马恩“论摩洛哥;”(八…  相似文献   

5.
激情与巴尔扎克的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尔札克的小说艺术已经由恩格斯对现实主义做出的高度概括肯定下来。恩格斯的肯定,是在巴尔札克去世三十三年之后,在给哈克奈斯的信里做出来的。它是那样简洁,那样为人所熟知:“据我看来,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恩格斯根据巴尔扎克的小说实践和他关于这方面散落在各篇序文里的言论,从而得到了最清楚易晓的总结:“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以来,文艺战线拨乱反正,提出恢复和发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批判瞒和骗的文艺,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重新受到高度的重视。我们的文艺创作沿着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近年来,一大批真实地、深刻地反映我国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及他们的命运遭遇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优秀作品大都达到了现实主义的深化,为我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究竟怎样才算现实主义深化?如何去深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待于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是想结合近年来的文学创作实践,发表一点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典型”属现实主义美学范畴,是现实主义创作规律的一种理论表现;将“典型”规定为创作的普遍规律、又进而规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容置疑的观点,其科学性很值得怀疑。本文即就其中若干论点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再论马恩价值理论包括效用价值论——答姜若宁、王兆祥二位先生胡义成拙文《马恩绝对拒斥效用价值论吗?——与一种“主流见解”对话》(见《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发表后,姜王二位先生发表《是别人误读,还是自己迷了路?》(见《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  相似文献   

9.
孙冰 《社科纵横》2009,24(1):88-90
认知语言学抛弃客观主义的哲学观,提出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从概念结构、概念化、范畴理论、认知模式等有关认知理论入手说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即,不能独立于人这一实体。实际上概念和意义重合。传统的一词多义理论也被隐喻理论替代,即隐喻是真实的。但有不同学者对隐喻理论相关问题,如本原问题、隐喻概念和概念隐喻的区别等提出看法,这里列出供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现实主义理论与方法在美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流行的时期,也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行为主义和进化论理论与方法在美国兴起和广泛传播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对“经典现实主义”表示“不满”并进行“批判”的产物,都是把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学科、特别是史学和社会学,以及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和系统分析技术引进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结果,同时也都是美国学术界在进入70年代以后为建立一种所谓“全面系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而奋力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映冰  李映雪 《社科纵横》2006,(11):131-132
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相关探讨一直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进行着,但是这些探讨都依托着一个似乎不言自明的前提,那就是现实主义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摹仿和再现,现在看来,这种认识不仅受到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质疑,同样受到来自现代、后现代艺术实践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尝试从现实主义概念产生的源头入手,从历史发生学和否定主义认识论这样两个方面来探索现实主义所应具备的理论内涵。而因为讨论的是现实主义,因此对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之间关系的辨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讲非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古代印度(包括中世纪印度)是否存在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是在研究印度历史的中外学者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关于印度“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真正含义,二是如何从多方面挖掘史料,正确分析史料。从研究方法上讲,是找材料给马恩的观点作注释,还是从大量的史料中得出结论,以丰富和发展(包括修正)马恩的观点。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讲,准确理解马恩关  相似文献   

13.
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认为,构成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的主要因素:(1)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强调文学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忧患意识、艺术功利性、艺术客观性和时代的普遍意义等;(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包括理性意识、情感流向、心理沉浮和意志等;(3)现实主义题材选择——强调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等;(4)现实主义的物化方式——以“再现性形式”为主,又吸收“表现性形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曲萌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思想,内涵着对“个人”的科学把握,即把个人看作是由“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恩选集》第1卷,第40页)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  相似文献   

15.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吴国璋本文从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在文化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斗争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作者认为在苏联文学所走过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16.
历史老人是严肃而公正的。有那么一些文学现象,当初着实行时了一阵子,但受不得时间的检验,不要多久便如过眼烟云褪色了、消逝了。而茹志鹃写成于一九五八年的短篇小说《百合花》,虽曾历二十几个春秋,但它的艺术特色依然闪耀着光华,并对我们当前的短篇小说创作如何发扬现实主义传统,何以能既增加艺术容量又缩短篇幅,怎样提高格调,扩展文路……都会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一、浑然天成点石成金恩格斯曾经给现实主义下过经典式的定义:“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既与浪漫  相似文献   

17.
是别人误读,还是自己迷了路──与胡义成“对话”的对话姜若宁,王兆祥胡义成先生在《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三期上发表了《马恩绝对拒斥效用价值论吗?》一文。该文标题不乏学术探讨之意,但文中却是为了刻意证明马恩“综合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而随心...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西方国际政治学:论争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际政治学是本世纪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次大辩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之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经过辩论,国际政治学不断实现着自身理论“范式”的转换和理论形态的更新,并逐步发展成一门系统的自主性学科  相似文献   

19.
谢延秀 《学术交流》2007,(1):174-177
青年女作家池莉之所以引起当代文学评论家的注目,就在于她的小说创作诱发了“新写实主义”的文学潮流。在分析池莉小说的审美特征后,可以发现,池莉的”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又有别于现实主义创作流派,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格。池莉用平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描写世俗百姓在物欲压抑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粉碎“四人帮”后的二十五篇得奖小说,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艺术地提出并回答了千百万人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充分发挥了文艺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她象一簇昂首怒放的鲜花,与其它文艺百花共同装点着祖国新时期的美好春天,显示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