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苏联斯拉夫学》1989年第3期报道,苏联和美国的乌克兰学家于1988年6月4—15日在基辅和利沃夫两地举行了学术会议,议题是:古代的乌克兰文学和乌克兰近代文学的形成。乌克兰科学院舍甫琴科文学研究所所长И.А.泽维林院士指出:改革为更准确、更客观地研究乌克兰文学史提供了可能,研究中不必再去回避那些“空白点”,但也不要忘记近代文学的根是在基辅罗斯文学之中。会上听取了9篇报告,内容涉及:18世纪后25年至19世纪初乌克兰精神生活的进展;基督教进入罗斯和古代乌克兰文学的发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83年第1期报道,1982年6月17日国立萨拉托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学召开了专门委员会会议,由乌克兰科学院外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研究员H·弗罗尔金进行通史专业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其论文题目为《本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中期移居法国的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4年第10期报道,1984年6月5日至6日,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苏美两国文艺学家举行了首次普希金学术讨论会。在第一天的会上,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帕利耶夫斯基致词欢迎美国学者前来与苏联普希金学专家共庆诗人诞辰185周年。美国斯拉夫学家代表团团长韦尔(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教授)代表全体美国学者致答词,希望已开始的学术交流会继续下去。第一个做报告的是与会最年长的苏联语文学家贝尔扎。他讲的题目是《普希金的多方面才能》。报告人提出,普希金完全可以进入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巨人(如但丁、达·芬奇等)之列。因为国内外的研究家们早已一致公认普希金是深邃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政论家、出版家、知识渊博的学者、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的赏识家。普希金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他对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6年第10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研究了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科学活动和科学组织活动问题.历史学部的院士秘书С.Л.齐赫文斯基院士说,现在,在历史学部7个研究所(苏联史研究所、通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军事史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斯拉夫和巴尔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简讯四则     
据《苏联科学院院报(文学和语言类)》1989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教育科学院院士、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罗季奥诺维奇·谢尔比纳于1989年1月24日逝世。B.P.谢尔比纳生于1908年6月24日1929年毕业于克拉斯诺达尔师范学院文学系,并以一个普通教师开始了自己的劳动生涯。1940年被接受为苏联作协成员。曾任《真理报》、《消息报》和《十月》、《新世界  相似文献   

6.
简讯     
据苏联《亚非民族》杂志1985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于1985年初举行了第16届"中国国家与社会"科学讨论会,30多个科研所和高等院校等学术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讨论会.讨论会共收到139篇论文摘要和简报.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中国部负责人勒·波·捷柳辛说,苏联学者在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传统形式,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7年第9期报道,1987年10月5日苏联著名经济学家И.卢基诺夫院士诞辰60周年。卢基诺夫生于1927年10月5日。从1976年起,任乌克兰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和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7期报道,去年10月苏联和罗马尼亚两国学者在莫斯科举行了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欧洲社会主义各国(1945—1980)文学的发展”为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根据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同罗马尼亚科学院G.克林内斯库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所协作课题《文学和艺术对社会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贡献》而召开的。上一次讨论会是1979年在罗马巴亚举行的,议题是“在欧洲社会主义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分期问题”。苏联科学院院士、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  相似文献   

9.
1982年11月9日是苏联著名的中国学家、东方学家、中国和日本文化问题的研究专家、苏科学院通讯院士、语言学博士尼古拉·特罗菲莫维奇·费多连科(费德林)的70岁诞辰。苏联有关各界隆重庆祝了这个日子。费德林是莫斯科东方学学院的毕业生。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已达45年之久。费德林于1943年,也就是当他31岁时,就写了论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学位论文,并获得了语言学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俄罗斯文学》1983年第3期报道,1983年2月9日是俄国著名诗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苏联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世界文学研究所、国立托姆斯克大学以及作协等单位在列宁格勒联合举办了“茹科夫斯基和俄国文学”全苏学术讨论会。苏联科学院院士Д.利哈乔夫、俄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A.叶祖托夫分别致开幕词与闭幕词。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行3人,按中苏两国社会科学交流计划,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于1989年9月11日至28日,赴苏联对其社会科学组织管理进行实地考察。在苏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三个城市八个单位:在莫斯科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总学部,科研计划、组织及成果利用总局,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在基辅访问了基辅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经济系和乌克兰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列宁格勒访问了列宁格勒大学综合性社会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语言类》1991年第6期报道,1991年1月28日至2月1日在苏联的兹韦尼格罗德召开了全苏“本族语与民族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3.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91年第2期报道,为纪念捷克作家、教育家、神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扬·阿莫斯·科缅斯基诞生400周年(1992年3月),苏联科学院将制定一套纪念活动计划,为此成立了以苏联科学院副院长B.H.库德里亚夫采夫为首的组委会。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90年第5期报道,苏联哲学史家米哈依尔·特里福诺维奇·约夫丘克于1990年1月9日去世,终年82岁。约夫丘克是苏联著名的俄国哲学史专家,哲学博士,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高级研究员,曾是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院长。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白俄罗斯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入党,  相似文献   

15.
据《俄罗斯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类)》1992年第2期报道,国际斯拉夫学家委员会下属的词汇学和词典学委员会于1991年10月在德国海德堡举行了词汇学研讨会。美国、前苏联、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学者参加。会上听取了20篇报告和讨论发言,内容涉及:在非斯拉夫语国家的斯拉夫学(斯拉夫语词源学、词典学、历史词汇学等);欧洲语言中词汇的构成、发展和结构;欧洲语言词汇发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当代美国中国学”学术理论讨论会于1983年12月在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举行。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B. A.克里夫佐夫致开幕词。И. H.科尔库诺夫做了题为《美国中国学家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七十——八十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7年第1期报道,1986年10月8日至10日,由苏联科学院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在莫斯科组织召开了题为"工人阶级与当代"的国际学术会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所长T.T.季莫费耶夫致开幕词.苏共中央书记А.Ф.多勃雷宁在大会上发了言.在全体大会上发言的还有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盖斯·霍尔,新西兰工人党第一副主席S.马卡弗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8年第5期报道,1988年度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列宁奖金授给了两卷集专著《印欧语和印欧语系的民族》的作者、院士、格鲁吉亚科学院采列捷利东方学研究所所长T.加姆克列利泽和语文学博士、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室主任B.伊万诺夫。这两位学者根据最新科学资料,对印欧语的起源和形成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对这种原始语言进行了历史-类型学的分析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据苏联《远东问题》1987年第3期报道,1987年2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联中国学家协会理事会会议。会上,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M.季塔连科作了“关于以苏共二十七大和苏共中央一月(1987年)全会精神改革苏联的中国学”的报告。协会副主席、历史博士Ю.М.加列诺维奇作了“关于协会理事会1985—1986年度工作总结和1987—1988年工作计划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苏共二十七大决议要求苏联中国学家为苏中人民友谊作多方面的工作,为发展苏中友谊,为巩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协会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必须特别注意研究这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84年第2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化史”综合问题科学委员会、全苏书库、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和全苏图书爱好者协会中央理事会于1983年12月12—14日召开了纪念俄国启蒙者、印刷术鼻祖伊万·费多罗夫逝世四百周年的例行报告会。会议由科学委员会副主席B.A.卡尔普申致开幕词。在全体会议上听取的报告有:伟大的俄罗斯启蒙者伊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