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这一用语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其概念内涵并不明确.国内外学界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多样性,概念使用上的不统一,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生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等相关问题上.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注意倾听生态社会主义的声音,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人与自然是辨证统一体,“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都不利于人与自然的融合.建立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准则的“绿色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美好图景.生态正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朵奇葩,需要从哲学、政治和法律三个维度进行理性把握,才能将“生态主体间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生态路径创新性”三种观念在实践中有效转化,从而为构建生态文明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理查德·迈克斯韦尔和托比·米勒共同对媒介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媒介造成了严重却易被忽视的生态危机,即以物质形式出现的媒介产品通过强化消费主义和进步的意识形态,掩盖了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在“新国际分工”的逻辑驱动下,不仅边缘地区的体力劳动者遭到了严重剥削,而且电子垃圾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持续破坏。迈克斯韦尔和米勒拒斥人类中心主义而走向生态中心主义,从生态伦理学维度对媒介系统的生态发展进行了积极构想“:绿色公民”熟悉媒介产品背后的物质生产过程,优先考虑地球以及其他居民,新型会计师则致力于探索全球媒介供应链中的环境和劳动条件。然而,在引入生态伦理学维度时,迈克斯韦尔和米勒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拒斥直接削弱了他们关于生态之构想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生态角度对<圣经>的重新解读.<圣经>呈现出双重形象:一方面因其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被视为当代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化解地球生态危机有积极作用.通过辨明<圣经>双重形象的由来,一方面肯定<圣经>与生态危机的形成有着无法摆脱的思想和文化干系,另一方面则对其潜在的生态资源提出挖掘再造的可能.<圣经>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与西方人自然观、近代科技的关系,<圣经>独特的历史观与近现代进步主义的承接关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圣经>通过影响和塑造西方人的价值观、自然观并经由基督教文明的传播,确实介入了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如何扭转其负面影响,重新开发<圣经>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当下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认为,海洋文学应当引入生态文明建构这一新的维度,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维度的具体内涵:一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二是破除工具理性的"神话";三是回归朴素自然的生命观;四是具备深切的认同感与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只有这样,海洋文学才能真正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9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大卫·佩珀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并进而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生态中心主义,实现红绿联盟的重要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他主张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把生态危机的出路与社会主义前景密切结合起来,构建了一种以社会公正为出发点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佩珀的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解决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它是坚持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它蕴含着物质的要素、精神的要素和制度的要素.生态文化是检验人类是否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标尺,是检验我们是否全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标尺,是检验我们是否对社会主义本质具有深刻认识的标尺.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抉择.必须深度理解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积极探索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卫.佩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他坚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生态中心论;在政治上批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正和环境退化,极力主张用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反对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竞争,也反对稳态经济模式,主张一种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的适度发展的经济模型。但是,佩珀的一系列貌似激进的理论设想在实质上仍然可以说是改良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是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和“人类中心主义”、“艺术中心主义”的有效消解,其理论关注焦点不是抽象纯粹的传统美学原则,而是美学与当下生态、存在、现实、人生之间的联系。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动态平衡,致力于实现人类的审美化、诗意化生存。  相似文献   

11.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蕴涵丰富的社会生态思想,它提倡社会消费平衡,渴望社会公平.向往社会和平.这些思想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回顾了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从时间维度拓展到地理空间维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自然观念的时间过程性和空间不平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和人类的生态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观念,并以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盗猎者和保护队之间的冲突为例,阐述了两者在现实抉择中的矛盾。文章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创新体系,实现理论创新体系同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的有机结合,并在后两者的领域内寻求化解理论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对生态主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直接的研究,但从其方法论和历史观中也能推演出其基本的生态逻辑,这些思想不仅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当代和谐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充分把握生态主义社会思潮的基本理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论剖析其内在本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生态主义的内涵,而且能够牢固树立人们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日益严重化以及对我国生态、经济安全的全局性影响决定了我国应更加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刑事法向度供给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西部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灵魂”的文化。生态价值观可概括为两点:(1)非人自然物有其自身价值;(2)人与自然同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中心主义和还原论是阻碍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无比顽固的思想障碍。为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拒斥人类中心主义和还原论。环境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量子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蕴含生态学)提供了反驳人类中心主义和还原论的科学依据。庸俗唯物主义错误理解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丰富,为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社会条件。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生态文化直接倡导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唯当人们转变了观念,才会产生从事各种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事项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儒家重“时”尚“中”,其生态伦理自然观的精神内核是“时中”。儒家生态伦理自然观具有两重内涵,一是贵人而不惟人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情感立场,二是尽物而亦爱物的待物有别的生态伦理价值选择。在生态文明特别是生态伦理的意义上,两者都遵循着同心圆的生态模型。基于此,儒家的生态伦理自然观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源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佩珀认为西方生态中心主义运动对生态危机的诊断比较肤浅,因而导致了其革命战略的盲目性。生态中心主义者主要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无政府主义具有很多的理论缺陷,也不可能完成激进的社会革命。佩珀通过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来彰显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革命解释力,以促使生态运动与激进的社会主义运动联盟,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革命战略。佩珀把"正义"带进社会主义运动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阶级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短篇小说<最危险的游戏>为文本,以生态文学批评为理论基础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最高法则;人类只是大自然构成中的一部分,对自然的主宰不能推广成为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人类中心主义不但会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更会带来人性的毁灭进而导致杀戮和死亡.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内涵着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对自然的生态书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和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其对"自然"的书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之思: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都离不开自然,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