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国内医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推行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这一模式科学内涵的全面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务必大力弘扬,以推进医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及当前医学模式转换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形神统一论”、“五脏情志论”、“体质气质学说”、“天人合一论”等中医心身相关思想中贯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现代医学要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要从治疗、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借鉴中医学的心身相关思想和理论并对中医学在人文内涵和生态意义上的启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师应自觉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临床医师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对疾病认识的挑战;对传统知识内容和结构的挑战。为了迎接好挑战必须做到:自觉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将健康和疾病放置在自然和社会全方位的背景下去重新认识;建立医学社会科学一体化的概念及“社会型”人才观;改变“静止型”的知识结构,建立“动态型”的知识结构,树立知识终身形成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现代医学模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界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解在本质上是静态的,而未能体现动态的历史性思维向度。这种缺陷使得内含于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革命性观念难以彰显。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以人类社会历史活动为立足点,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以解读,才能深刻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索有关.……  相似文献   

6.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德教育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医学模式对德育的影响出发 ,着重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的道德要求 ,研究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所倡导的医学模式与现代Engel博士提出的医学模式相比照,认为祖国医学所倡导的《内经》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着同样的主题结构,而《内经》倡导的“天人合一”是在更深更广的层次涵盖了心身疾病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的法律与伦理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乐死是当前法学、伦理学界的共同难题.作者从三维取向的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出发,探讨了安乐死的法律与伦理学问题,认为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可能导致安乐死的合法化,只有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才可能指导和推动安乐死合法化进程.安乐死特别是被动安乐死以隐秘或半公开方式而存在,针对这一客观事实,依据现代医学模式,在实施安乐死过程中应遵循有利原则、自主原则、合法原则和公开原则等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简单、短暂的服务转为长久、深入的"朋友"关系.患者与医生的情感沟通增多,内心的沟通大于外部的接触.作者阐述医患交友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开展医学生社会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高等院校坚持医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换 ,是当前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深切关注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福建医科大学长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 ,对完善医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 ,力图探求一条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历史观,同时也是一种治国方略和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借鉴继承并赋予其崭新的 内涵,小康社会理论被作为“三步走”战略的核心范畴。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中国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先锋意识"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一个对应物,对应着传统意识形态及其所养育和庇护的诗歌观念,那么今天,这种意识不再意味着"反叛",而是意味着"权威",意味着一种富有生机的东西已经沦落为新的文学意识形态.假若把"先锋诗歌"或诗歌先锋性问题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置放于现代性理论框架和当代中国特殊的现代性经验中加以观察,就会发现1980年代与1990年代及其后的先锋诗歌在语言策略和对抗客体上的差异性,恰恰表现在是否对诗歌本身所应具有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态度具有敏感.如今,"先锋"对诗歌写作的要求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不是要求助长那种"一体化的大众"的权威力量的生成,而是提升出来另一种"现实",以此打破大众经验中那种现实幻觉.在世纪之交,网络的普及激活了先锋诗歌,种种迹象似乎暗示先锋诗歌即将迎来"盛世",但先锋诗人们对此疑虑重重,他们面临着先锋诗歌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即如何避免使诗歌"外交"变成诗歌"社交",使诗歌"内政"变成诗歌"内战",从而互相越界.而目下这种远交近攻的诗歌格局,势必使先锋诗歌的"外交"与"内政"变得"内焦外困".而一直以来,"先锋"似乎总是与"病态"相关联,而"光明的诗篇"也似乎走向了"先锋"的对立面.其实,时代真正的光明诗篇,并不必须把一切简单化,这光明里必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而先锋不应该是对光的告别,而应该是对光的拥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深圳企业试行"三点一线"经营的实践,阐明了"三点一线"经营模式的实质和以"三点一线"模式作为横线构架区域经济网络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与“话语”同在的同时 ,又不能不与“诗”同在。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与“话语”同在时不能不思考起的哲学问题 ,以汉字为例可以使我们加深这一思考 ;海德格尔提出了与“诗”同在时不能不思考起的哲学问题 ,以中国古诗为例能不能加深这一思考呢 ?  相似文献   

15.
16.
康德哲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那里哲学历史之整体把自身聚集到它的最极端的可能性中去了";康德哲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从那一年起直到我们自己的时代,‘批判哲学'统治着欧洲的思辨哲学领域".然而,无论"璀璨星空",抑或"道德法庭","物自体"都贯穿其中;"物自体"更是二者的关节点."它是康德哲学认识论的归宿,又是通向伦理学的门户"在"感性论"中,它是感性的来源;在"知性论"中,它规定了认识的界限;在"理念论"中,它作为理性概念,亦是道德哲学的公设.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这种理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流俗理解".而本文在重释"历史唯物主义"中发现,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因素仍然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征之内.  相似文献   

18.
英语学习者要解决学习中的“二级停滞”现象 ,就必须解决好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两方面的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过程中 ,怎么学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无疑能使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其更好的获取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众及学术界自讨论"次道德"以来,大致形成了肯认与否认两种不同的观点,并对"次道德"的概念、行为现象、其产生与被关注背景、肯认意义和倡导上的可操作性等方面作出了思考,但仍有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上善若水"看老子的处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水"喻善,并从"道"与"德"的关系阐述水的品格,进而论述圣人的德性,体现了老 子的处世哲学。本文对他的这一思想进行简要分析,以揭示其处世哲学的根本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