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学生好教,一讲就懂,点到就通,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或许还能够举一反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的学生不好教,不管你怎样讲,他就是弄不懂,理解得不深不透,成绩较差。说到底,这就是有的学生“悟性”好,有的学生“悟性”差。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后简称“暂拟系统”)来进行的。使用这个系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它使大、中、小学汉语教学有了一个“共同纲领”,教师有章可循,不致各讲各的,使学生莫知所适从。学生毕业后,学过的也能在中学里使用。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不少的问题,有的自己觉得不很合适,有的是学生提出疑问,我们不能解答得使他口服心服。在这篇小文章里,不能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3.
杜甫《羌村三首》之二,“畏我复却去”的“复却”究竟怎样解释,是一个长期争论不决的问题。过去杜诗的研究者,有的对此避而不谈,有的虽作了解释,但不能令人信服。去年姜可瑜同志在《文史哲》第四期上,发表了《也谈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的文章,他提出“复却”结合在一起讲,但同时又提出“却去”结合在一起讲,两种意见并存,不作任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报,获悉国内作家对于作家应具良心的说法反应颇为积极。有的赞同国外作家对“良心”问题的空洞高调;有的批评了文艺界不讲良心而引起的负面现象;有的承认创作良心一度有所缺失。足见,讲良心,———这一虽然并不新鲜,却还使人感兴趣的命题,还有再加谈论的必要。按照我们通  相似文献   

5.
侯玉良 《金陵瞭望》2005,(22):33-33
时下不管开什么会.总有人心不在焉:有的人任凭会议发言者讲得声嘶力竭、口干舌燥。他却始终似听似睡地闭目养神。直到会议结束;有的人津津有味地阅读各类小报的花边新闻.会议内容对他显然不重要;有的人则频繁地用手机处理各种“公务”与“私务”。尽管一些地方加大了处罚力度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也有一觉醒来丢了鸟纱帽的事例,但仍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6.
对“象”或由”象”构成的结构,从修辞角度来解释,人们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是比喻,“象”是比喻词。而从语法角度来解释,有的语法书不涉及,有的既使涉及了,也只讲“象”是什么词,以及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讲由“象”构成的结构。近年来,有的同志明确提出,由“象”构成的结构,叫“比况结构”。现在有些语法书,也采用了这种说法。也有把这种结构叫“似的结构”的。看来,对这种结构看法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上有的只讲按劳分配,不讲各尽所能,有的片面理解按劳分配,甚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能讲按劳分配,不能讲各尽所能,等等。对此,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不能离开各尽所能去讲按劳分配。这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必须正确认识、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原则当前,有些人不是同他人比各尽所能争贡献,而是斤斤计较争金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还美其名曰:“此谓按劳分配”;有的企业不  相似文献   

8.
教学需要非常落实。中小学教育更需要扎扎实实为学生打好基础。有的教师认为“初中教学没啥教头”,其实不然。要真做到既讲的浅显易懂,又讲得符合科学规律,既生动活泼又准确无误,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非一辈子下功夫不可。下面结合笔者的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的角度讲,“部分”与“有的”都没有断定其全部.但从逻辑上讲,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对应的逻辑范畴不同“部分”与“整体”(“全部”)相对,而“有的”与“所有”相对;二者的逻辑涵义不同“部分”排除了“整体”(“全部”),在数量上是较为确定的,仅指整体的组成成分,而“有的”除了表达其存在性之外,在量上是不确定的,它表示“至少一个,亦可多个,甚至可指所有”,它与“所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逻辑上的真值不同由“有的”组成的特称命题与由“所有”组成的全称命题可构成传统的逻辑方阵,而由“部分”组成的命题与由“全部”组成的命题却不能构成逻辑上的对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讲政治”思想,包括他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强调要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事关大局的问题,提出“讲政治”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这些思想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质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回答应当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探讨邓小平“讲政治”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V得(不)过来/过去”常常以“障碍图式”为其内在隐喻基础映射到抽象空间:“V得(不)过来”表示有无能力周遍完成,而“V得(不)过去”发生了分化,有的表示某人或某事是否可能通过某种“障碍”,有的表示某物或某种行为事件是否符合一般的标准、情理,是否能为人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角度解释了抽象空间的“V得(不)过来/过去”各个意义形成的理据。  相似文献   

12.
一个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在高等学校中共党史课的教学中,对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讲得较多,而对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则重视不够,根本不讲或者是讲得很少,甚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教学中忽视八届九中全会的情况也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在讲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发展过程时,对八届九中全会在克服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中的重大转折作用,仍然未作应有阐述。这种情况应该加  相似文献   

13.
“六书”一说被当成汉字的造字原则,已经讨论了近两千年了。目前大学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中,“六书”还都占不小的篇幅,有的中小学老师也喜欢把“六书”讲得很起劲。关于“转注”、“假借”的“用字”、“造字”之别,也还有人热心讨论。总之,“六书”这个说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似乎是难以动摇的了。 “六书”真的是为造字而立的汉字创制原则吗?它对现代汉字的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意义吗?本文企图给一个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干部考察材料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考察对象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表现,有的考察材料过分夸大、拔高了考察对象的业绩,只讲长处不讲缺点。有的考察材料存在偏差现象,把一些不属于缺点的个性当作缺点,比如“语言较少”。有的考察材料对考察对象的描写雷同较多,比如对从事科研的同志大多描述为“专业水平比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科研能力较强”,对从事管理的同志大多描述为“组织领导能力较强、“沟通交流能力较强”、“协调能力较强”等,对于缺点和不足的描述大多采用“个性比较急躁”、“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这种适用于任何人的通用性文字,考察材料没有个性,考察对象的特点不够鲜明、生动。有的考察材料文字表达不够准确,比如“思想品德很高尚”,有的考察材料表达存在模糊现象,比如“联系群众不够普遍”等。  相似文献   

15.
在法学专业刑侦课的教学中,笔者时常感到这样一些问题:有些本来应该讲的东西,而教科书上没有;而有的东西根本没有必要讲的书上却有;有的内容该多讲的,书上只是简单列举;有的内容应该作为一般常识了解的,书上却又剖析得很详细。使人感到,教科书上的体系似乎与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刑侦课的目的不太吻合,因此,有必要对其体系重新进行研究。刑事侦查学有着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通过剖析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来揭示刑侦工  相似文献   

16.
据11月17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报道,最近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复函民建中央,对他们关于严格控制公款购买小汽车的提案给予高度评价。该报4月21日一版报道了民建中央《关于严格控制公款购买汽车,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的提案。全国政协将此提案上报后,中纪委复函称:“感谢你们对党风政纪建设的支持和关心。”并针对具体问题作了答复。《复函》指出:对争相购买和换乘豪华小轿车这股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一直十分重视。1985年,中办、国办曾下发《关于纠正不正之风的6条规定》,要求“坚决刹住争相购买和更换小轿车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要我在今天讲一讲世界史方面的问题。主要想讲两点意见:一是对过去我国引进的两种影响较大的外国学者所编世界历史的看法;一是为了改变我们世界史编纂的面貌,应当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不能把各种问题都讲到。只能就自己所看到的一点两点,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可能完全没有说中要害的意见。话题拉开以后,涉及的方面难免要广泛一些。因此意见难免粗疏,表达也未必准确。请同志们指正。世界史的编写,如果不拘泥于世界史这个名词的现代涵义,我看是从古就有的。当然,古代史学家所知道的世界不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世界。在地理范围上,它要小得多,狭隘得多。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一个古代史学家为他所知道的世界,也就是为他那个时代的世界,写作世界的历史。比如说,西方尊为“历史之父”的希腊史家希罗多德,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主流,同时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确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党的事业的要求”,并指出了四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有的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堕落为腐败分子、犯罪分子”。江总书记的讲话,就这个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兴衰的问题,向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要“讲政治”,“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9.
“讲政治”对学报编辑的特殊意义曹桂方冯春明(河北师大学报)1995年下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发表关于“讲政治”的讲话。这些讲话虽然有的是针对领导干部讲的,有的是针对报纸工作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些讲话的主题是一致的。它不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释“拆”     
不知道有人统计过没有,自文化大革命中满街满巷的文字宣泄之后,在北京灰的黑的墙壁上-红墙上谁也不知-被书写得最多的字是什么。 是“拆”。一个斗大的“拆”字再划上一个圆圈。大排笔沾石灰浆的字迹令人耳目一新,个别有魏碑味道,大部分扭曲不堪。经过北京夏天的暴雨,春天的沙尘以及一年四季的汽车尾气的熏陶依然如新。“拆”见过北京胡同里的怒菊败荷,闻过筒子楼里的汗臭乳香,有的拆字几年都力透墙背,害得背后的墙都十分诧异,说拆怎么不拆。 实事求是地讲,北京近年来楼是越来越多,可拆字同样是越来越多,可谓是京城无处不书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