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原先的约定,我略为谈一下中文系的情况,然后就引申发挥,发表我对北大研究生教育的看法.最近十一年间(1998-2008),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有1167名,研究生(硕士及博士)1146名,其中留学生约占五分之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培养研究生,已经成为北大各院系的工作重点,我们必须实现战略转移.前些年,着重抓本科教学,效果不错,基本上了轨道,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现在的主要任务,应着重关注研究生教学.因为,这跟教授们自身的研究状态密切相关,也更能体现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1982年初冬,我从济南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大历史系欧美史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在山东师范大学(当时叫山东师范学院)本科学习期间,我对近代早期的英、美、法革命(即当时史学界习称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我对法国大革命情有独钟,为此,不自量力,报考了北大历史系以法国史泰斗张芝联教授领衔招收的第一届欧美近代史研究生班。记得当时考研试题的主要问答题是阐述三大革命之间的有机联系。稀里糊涂来到北大后才了解到,研究班生有五位导师(张芝联、  相似文献   

3.
容纳百川活跃学术赵春晨(广州师院历史系教授)我是《学术研究》的一名热心读者。记得60年代我在北大读书时,就曾被《学术研究》上所刊登的一些理论文章所吸引,从此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研究室里做事,还是在学校教书,手边总离不开这份杂志。...  相似文献   

4.
张耀杰与我曾有一“过节儿”,但我仍然要为其新著《北大教授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路线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原名《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创刊于1985年秋,1999年更名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1月,《学志》指导单位由北大研究生院变更为北大团委。《学志》现今是由北京大学团委主管的人文社科类学术季刊,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团委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在校研究生自主编辑出版,是发表北京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的权威刊物,也是全国高校中创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08,(11):124-125
鹏城初冬,杜鹃盛开,丹桂飘香,旭日融融。2008年12月,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迎来了20岁华龄。20年前,该院仅有3名工作人员和2000元的开办经费,如今,全院已有143名的团队规模,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25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5名)。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论坛》2005,(12):152-152
北京大学2005年11月9日表示,要把研究生培养成创新型领导人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发生质的转变,研究生招生制度和招生模式也将有重大改革。北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可能减少,招生会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机。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上,常务副校长林建华表示,北京大学要通过全新的培养定位——努力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8.
从2006年初开始,我奉北大中文系学术委员会的指令,为研究生开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专题课。到2011年春季学期,这课程已讲了六轮。总题目不变,各讲则合纵连横,每回调换三分之一。尽管用心讲学,我还是担心浪费同学们的宝贵时间。八个二级学科,诸多专业方向,将近一百名学术趣味迥异的研究生,这课可不好讲呀!因是必修课(北大中文系规定,研究生须在此课程与“蔡孑民学术讲座”中二选一),即便讲得不好,也还是听众满堂;每念及此,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9.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5):4-I0002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是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书了(前面2本分别是2005年7月出版的《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和2010年1月出版的《南湖藏书楼》)。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一样,是我心中的学术圣地乃至精神家园(我的南湖藏书楼专门设有北大版典藏室,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为此挥毫题书“燕园翰墨”),本书能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到特别高兴和荣幸。  相似文献   

10.
我上周刚从美国回来,到北大任教,应邀参加这个会议,了解国内学术评估的情况,感到机会难得。按邢老师的安排,我在此简略介绍一下美国大学进行学术评估(尤其是教员评审)的情况,并谈一些对国内学术评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江汉论坛》2002,(2):96
黄枬森,哲学家,1921年出生,四川富顺人。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学系,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成为该系研究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会长,第一、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马哲史主编,《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主任,北大人学研究中心主任等。黄枬森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2.
一、我的遗憾 我总是感慨:自己与罗荣渠先生没有缘分,或者说有一点缘分,但远远不够。 22年前,即1985年,大学毕业考研究生时.我报考的是北大历史学系欧美史专业美国史方向。因导师齐文颖教授到牛津访学.故招生事宜由罗荣渠教授代办。罗老师那一年招的是拉美史方向,曾一度想把我转到拉美史,而且来复试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携巨款学费来北大“闻道”。这些老板们的课程包括:《四书》《庄子》《周易》及史学与诗教等(据《北京晨报》2005年11月20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科院武汉基地的141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英语高中频及学术词汇产出及接受能力的测试及调查。测试结果表明:(1)研究生在该三词频的产出水平均未达标;(2)学生在三词频词汇的产出能力与接受能力均有一定差距,尤以学术词汇差距最大;(3)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高低与四六级成绩存在相关性。基于该测试结果,分析其在三个词频产出及中低频接受性词汇能力薄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宁  邹理 《学术月刊》2022,(4):210-216
<正>一、求学于中西一流学府,致力于引领学术前沿(1980-1991)○王宁老师,您于1986-1989年在北京大学师从杨周翰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中国自己培养的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随后,您又前往荷兰乌德勒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能否请您回忆一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大学和乌德勒支大学人文学术研究学术思想的氛围和特点,以及这段求学经历在您整个学术生涯中的作用?●1986年,一个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仅读过三年大学的考生,若是在今天可能连报考硕士生的资格都没有,更不可能被北京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了,但是我的导师杨周翰教授却毅然决定录取我直接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我同时也要感谢北大研究生院领导为我破了一次例。也正因此,我在北大的三年期间,  相似文献   

16.
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制度漏洞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征  刘欢 《南方论刊》2006,(10):100-101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愈来愈激烈,考生苦苦奋斗,但他们并不一定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清华教授辞职,北大教授摊牌,我国的招生体制已到不得不改的地步。严重的制度漏洞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本文从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制度的不合理研究到对策建议,分析了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术资讯     
1.北大出台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2006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出台《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该《规范》规定,研究生撰写的作为课程考核内容的平时作业和学期论文、向各种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各种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毕业论文或提交答辩的学位论文,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论坛》2010,(10):110-119
楼宇烈先生,1934年生于杭州,浙江省嵊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长期致力于国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传承。2010年4月11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的编辑、记者黄匡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冯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鲁子奇(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杨惠(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采访了楼宇烈先生。  相似文献   

19.
问:北大王铭铭教授的学术剽窃问题被《社会科学报》率先披露后,引起很大反响。您最初听说此事时有什么感触?答:我读了晓声(王晓生)先生的《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和曹树基教授的评论《就王铭铭抄袭一事谈建立学术道歉制度》(均载《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后的第一感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触目惊心、痛心疾首”。问:为什么当初会有这种“触目惊心、痛心疾首”的感慨?答:因为我从未想到像王教授这样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也会存在学术剽窃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疆社科信息》2009,(1):30-30,17
课程教学与科研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心,新疆高校研究生这方面水平如何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在2006年上半年对全疆6所主要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在校研究生数占全疆总数的近95%)2003-2005级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研究生为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选择了角色认知、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几个方面来考察新疆高校研究生的科研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