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性精神(亦即科学精神)。科学和理性是凭借严格的逻辑证明和推理建立起的,因而逻辑学最能体现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人文精神)有着很大的差异。王国维把以逻辑学为基本内容的理性精神与重视直觉经验的人文精神相对立,因其无力解决此对立而陷入二难境地。一王国维关于逻辑学的二难困境其实质上是对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人文精神)关系无法处理的一种困惑。他认为理性的“可信”与人文主义的“可爱”格格不入,而二者又无法丢弃。“哲学上之说,…  相似文献   

2.
因科学精神强盛被称为"科学文化"的西方文化中,一定程度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就会导致对西方文化解读失误,工业化进程中以"误读"文化模本作为参照,必将陷入文化困境.西方人文精神勃兴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作为一种传统,一种内化的精神特质,不断震荡前进,或强或弱,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理解西方人文精神,不能绕过"文艺复兴"这一特殊历史阶段.本文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性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当代新儒家中不少人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于它是相对西方传统的宗教神学与近代兴起的科学主义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被认为是居于二者间的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其实,这一思想,首先突出地体现在作为新儒家逻辑起点的梁漱溟的思想之中。不过,梁氏将这种人文精神称为“理性至上主义”,它所尊崇的既非超世的上帝,亦非沉沦俗世的物,而是梁氏所谓的“理性”。梁氏认为,由于中国人服膺理性,铸成了中国特殊的民族精神。因此,分析研…  相似文献   

4.
自人文主义思潮时期起,人文精神开始出现,代替了神学成为人们思想的关注点。但它并非是与神学完全对立的思想,它是从神学母体中脱离的,它的出身决定了它天生具有“神性”。这一点从莱布尼茨作为西方从神学走向启蒙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哲学家的思想就可以得到展现。本文就是以莱氏的单子概念样本,通过对其神学背景的解析,为现在的人文精神寻找一种神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略论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哲学思想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思想中包涵着“科学”与“人文”两种精神追求和体现 ,二者是统一的。只是到了近代 ,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嬗变 ,出现了崇尚“功利”和“无限理性”的倾向 ,成为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承了欧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精髓 ,是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学说。我们应当选择和弘扬科学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注定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从近代到现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零落与知识分子一系列国家改革方案的连续失利,都让我们的思维不断引入到了精神世界的深处,并最终在“以人为本”的层面上找到了历史的动力,这便从根本上疏通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进入中国的通道。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我们接通了丰富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资源,东西文化精神在共同的“人文”追求中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在启示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融通中自我反思。然而,中西人文传统本身的巨大差异,也直接影响到了五四新文化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到了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深刻度与社会作用度。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存在着新儒家、民族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浸染其中的传统家庭文化无论在组织理念、结构形式还是在特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当代中国的家庭文化处于“义利”难以协调,稳定与自由不断纠结的诘难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能够勾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文化思潮的涌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主流社会思潮,由于其自身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深入到生活中每一个领域,并在影响和改变世界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转折时期,重视和研究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新成果,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潮,一是“技术决定论”.认为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历史阶段.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不…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各执一端以及由此带给人类的一系列全球性危机提出了这样一个迫切问题 ,即 :如何消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现实的分裂状态 ?本文分析了中国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相互碰撞与渗透 ,凸显了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参考价值。文章指出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 ,中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将在渗透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某种艺术类型的传统观念并不是独立于自身的艺术体之中,而往往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思潮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更深层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都是基于当时欧洲社会中这两种大的文化思潮之中。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礼乐观念,也基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整体文化观念之中。另外,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礼乐思想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又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2.
自人文主义思潮时期起,人文精神开始出现,代替了神学成为人们思想的关注点.但它并非是与神学完全对立的思想,它是从神学母体中脱离的.它的出身决定了它天生具有"神性".这一点从莱布尼茨作为西方从神学走向启蒙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哲学家的思想就可以得到展现.本文就是以莱氏的单子概念样本,通过对其神学背景的解析,为现在的人文精神寻找一种神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何芳 《学术探索》2003,(7):19-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 ,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解决“人”的问题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支撑 ;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文精神演进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学界有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讨论 ,似乎均着力阐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 ,认为忽视这一差异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问题 ,并将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未来阶段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应当说 ,这一探讨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成果 ,无论如何它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高度重视 ,并促使人们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重新理解人类生活实践的精神特质。然而 ,当不少学者力图从概念上给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明确的界定时 ,问题也随之发生了 :科学精神是否是有别于人文精神的另外…  相似文献   

15.
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原明 《文史哲》2002,1(1):54-59
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依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得以透显的。当它依据这个原则去求“真”时,则表现出合规律的遵道循理、追求世界的本真状态和在其相对主义体系中潜含着若干科学认识因素的科学精神。当它将这个原则延展到属人的世界而成为价值范畴时,则表现出众皆平等、“常德乃足”和安顿人类生存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展示了“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相统一的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并对弥合当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建构新的科学人文主义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于现代化的反省、反叛作出内在的批评和省察,指出文化保守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为工具理性过度膨胀背景下重建人文精神的两种基本取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总的说来,人文主义思潮从前现代化,到反现代化,到后现代主义,这一不断退缩的历史奏出的只是逐渐失去的传统人文精神的挽歌。接着,本文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人文精神建构所具有的意义。现代西万人文主义思潮之所以未能完成重建人文精神的任务,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自觉不自觉地把人文精神的维持或重建,放置于现代化的对立面,从而采取一种阻止、取消、逃避现代化的立场。通过开掘人的社会性之本体论和现实性意义,马克思在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诸论题。他的共产主义概念蕴含了一种新人文精神,这是一种内在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人文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为现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提供了一条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和结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精神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命名,规定“以人为本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自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逻辑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人文的矛盾是林语堂文化思想中极为重要的特征,它构成了林语堂通然不同的两个文化世界,同时也回应着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二重变奏。林语堂在科学与人文的双重选择中一方面显示出对西方科学文明的欢呼,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表现与西方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合流,这正是林语堂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林语堂的科学、科学主义观林语堂从小接受西化教育,对西方文明怀着强烈的向往,因此其崇拜科学是不言而喻的。当“五四”思想家高扬“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迷信,林语堂也顺应着这股强大…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佛教     
鲁迅与佛教陈爱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东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碰撞、融合时期。保持着文化开放心态的鲁迅此时也走近了佛教,他以“拿来主义”以我为主的精神和勇气研读佛经,这对他的诸多人生观念乃至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人说...  相似文献   

20.
从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转换邹铁军,王传习“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在当代西方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它以其强烈的反叛精神,开放的理论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重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在这股思潮中,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