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作品中"打不败"的硬汉形象所体现出来的"蔑视死亡"的气概与鲁迅作品中的"死火:宁愿烧尽也不愿冻灭"的献身精神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倍受摧残而不屈服的韧性品格,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新疆少数民族的认识,这对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对待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在继承和发扬其优秀文化因子的同时,抛弃其落后、愚昧的文化因子,使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在发展中求精、求团结、求稳定、求繁荣。 相似文献
4.
夏明翰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的代表,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湖湘文化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赋予了夏明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培育了夏明翰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湖湘文化勇敢顽强的"蛮子"精神造就了夏明翰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所以说,湖湘文化是夏明翰精神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5.
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沿袭费孝通先生利用“文化自觉”的概念反思中国现代历程和知识分子的作用的研究思路,再借助“社会再生产”的概念,正视传统节日民俗复兴的现实,正面看待节日习俗所代表的民间生活传统对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的认同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源流来看,自然环境是中国端午节风俗类型变异和文化多样性的地理基础,包括生活方式、区域经济、地域文化氛围等在内的人文环境决定了风俗发展走向。比较韩国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异同,中国是源,传到东亚文化圈其他国家不排除与当地的文化整合使其地方化。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否则影响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民族主义情绪,同时,有丧失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的危险。我们既要批判"文化帝国主义",摒弃狭义的民族主义,也要彰显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保持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巴赫金研究自80年代始,不止译著丰富,各类关于巴赫金理论的研究成果亦蔚为大观.凌建侯教授一方面从纵向上以阶段的方式明确了中国巴赫金研究的历程及经典化到本土化的必然,一方面从横向上阐释巴赫金“对话”、“狂欢”、“独白”、“话语”四个范畴,同时从哲学、文艺的角度探索“反”独白论.并针对欧美学界关于巴赫金狂欢理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巴赫金狂欢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巴赫金有关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解读及对中国学界实践的影响等进行了学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9.
“五龙”、“六龙”是潭溪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二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了潭溪土家族的认同与凝聚.一方面,“五龙”、“六龙”为族群成员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为族群文化营造了集中展演的文化空间,强化了共同起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五龙”、“六龙”中又充满了分化与竞争,既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族群内部村落、宗族的边界,使之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构,又具有“减压阀”的功能,把族群内部的冲突仪式化、戏剧化,使之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从而维护了族群整体的均衡和完整.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比任何时期都重要和迫切。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作为客体,分别是科学家、企业家等主体社会实践活动系统输出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共享目标,跨界、融合符合文化历史活动发展规律。由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案例得出,创设科学家和企业家交流平台,构建异质性活动系统联盟,加快共享目标迭代创新,有助于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形成个体层次、组织层次和社会层次三位一体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油田党委和油田公司命名的“新时期好工人”朴凤元和“刘备战班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出来的新时期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好工人”精神,是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熏陶下孕育形成的,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好工人”精神作为大庆油田的时代精神,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奏响了高昂的时代强音,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
中国哲学家以直觉体悟、意向体认的悟道思维觉解天道人德的思想特质,使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认知世界本体的理性思维及其知识体系,其致思方向集中于省思人生道德的心性觉悟。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天人合一的道德伦理中体悟生命的根本,以意象性的直觉领悟追求人生之道的义理,实现人格的完善。中国哲学以道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精神的形上根据,悟觉明德修身、平治天下的德性精神,修养厚德自强、中道和乐的生命境界。这种悟道思维与德性追求的精神传统,积淀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与文化根基,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独特而丰盈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16.
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在实践基础、内涵重点、精神地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二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加强党的领导的伟大实践,有助于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李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1-122,130
新写实小说展现世俗化的生活,“为生存”的写作姿态取代了“为人生”的文学追求,知识分子放弃了对生活的批判和审视,体现出对世俗价值观的认同与屈从。而在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代社会,新写实小说宣扬的世俗价值观越来越大行其道。我们应该审视和批判新写实小说透露出来的世俗主义价值观,以“入世”的精神积极建设我们当代社会传递正能量、发挥动力作用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利益伦理主要在于揭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社群主义,都无法准确把握利益伦理之要义。既关注个人利益追求又注重社会道德、社会责任与社会贡献的"社会人"利益伦理与现代法律精神契合支撑,为建立完善的利益创造、分配、调整与矛盾化解体系提供了有益的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9.
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庆油田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特有的文化资源,在油田的开发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庆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尤其是作为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必须把铁人精神升华到文化层面,构筑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和谐为主要特征,以"三老四严""五项要求"为基本规范,持续成长的铁人文化,是当前摆在我们全油田职工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渊源及流变——兼谈八一文化品牌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形成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红色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本文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和运用的核心问题,紧扣红色文化的发展规律,立足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现实,把握江西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战略的需求,从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八一精神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一精神与强国兴域文化品牌的塑造三方面,论证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区域文化乃至国家文化实力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