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学百年>是一部从学理层面对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作"全景"回顾与总体反思的力作.著者对中国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进行了大写意式的归纳和总结,为新世纪的文艺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批评实践的道路是寂寞者之路。《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是郑惠生老师近20年来践行文艺学批评之心血结晶。从中映射出一个文艺学批评之寂寞践行者依稀前行的身影。《文艺学批评实践》包含文艺学批评的方方面面,是国内首部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是一条尚未开辟的蛮荒小路,它既需要拓荒者具备文艺学批评实践积累的经验、学养和能力,也需要拓荒者具备第一次吃蜘蛛和螃蟹的勇气与胆识。作为实践,文艺学批评是一种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科学活动;而作为理论,文艺学批评则是对文艺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科学研究。从《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的篇章安排以及全书框架,不难依稀看出文艺学批评体系的轮廓。尽管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本无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有关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中,文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身份重建意义重大,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4.
2 0余年来 ,人们呕心沥血研究的 2 0余种标准化著者号码表 (方案 )之所以没能达到标准化书次号要求 ,并不是努力不够 ,而是因为著者号在取号原理上只是一种“类区分”方法 ,按照著者号取号原理区分出来的只是某著者的一类不同著作 ,因而理论上不可能成为统一书次号。  相似文献   

5.
中文图书书次号问题,一直是我们图书馆学界所注意研究而仍未得到比较满意解决的老问题。结合我多年来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实践,经过反复考虑,产生了一个设想,现提出来与同行们讨论。 (一)发扬汉字的特点,采取直接标识著者姓名作为书次号,以满足中文图书书次号的应有要求。如著者是李劼人,就以“李劼人”为书次号,著者是罗劼人,就以“罗劼人”为书次号。几千年来用汉字代表汉人的姓名或用汉字译作少数民族人或外国人姓名,一直是非常科学的。自古至今重姓名的人毕竟不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书次号的处理,只是在某一种图书分类的类目下进行,不同类目之间的书次号并不要求区分。在同一类目下并在同一具体时代内,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批评应该反思和研究文艺理论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对文艺学本身及其概念、范畴、观点、命题进行判别评价。为了文艺学的健康发展,文艺学批评应该坚持基本原则。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过程中,有些人借助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机遇,不仅反思批判了一些极左思潮和教条主义文艺学的观点、学说、概念、范畴、命题,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概念、范畴、命题,造成了文艺理论上的许多混乱,值得文艺学批评认真反思、批判、甄别。文艺学批评应该坚持一些最基本原理,对每一种文艺学及其概念、范畴、观点、命题进行判别评价,特别是它们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它们是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它们是否以人民为中心?它们是否合乎历史事实?等等。  相似文献   

7.
文艺学的学科定位是近年来文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拟从两个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文艺学可以被定位为一门科学。其次,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人文属性,它是一门人文科学。科学与人文是文艺学学科建设所需要的两翼,在具体研究中,我们既要考虑到文艺学的“人文性”,又要注意到文艺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王富仁先生的《语文教学与文学》一书是由王先生和郑国民先生共同主持的《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的第一部,在结构形态上,该书各部分均由一组彼此独立的文章构成,呈现出王先生独具一格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学术造诣上,该书紧扣"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一"丛书"题目阐释了一系列文艺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析了一系列经典语文课文。建立起别具一格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波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研究》一书,以"话语"为视角,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话语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原创性地概括出四种话语类型,将民间文艺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发展的复杂形态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辨析。该著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突破了以往学界对此学科发展轨迹单一描述的局限,凸显了现代民间文艺学建设五十年间复杂坎坷的行进历程,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无疑是一大推进。  相似文献   

10.
我向读者郑重推荐《第四世界》这本书及其两位著者。这是一本故事性很强的、富于印第安哲理的书。它充分表述了当今美洲印第安人心底的呼声和深湛的思想。它强调了在如此纷纭变化的西方现代化文明中,要坚持印第安民族和自己的大地母亲所具有特殊的血肉不可分的联系,而印第安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对自己民族的眷恋正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逐渐展开,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不断引进,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许多同志致力于探索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问题,这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问题上,人们的意见却存在着极大的分岐。本文想就此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艺学教材不仅是文艺理论生产、传播的重要工具与媒介,也是政治意识形态对文艺思潮进行意识形态规训的主要阵地。建国初期,《文艺报》通过发起关于大学文艺学教材建设问题的讨论,不但在大学文学教育中建立起了适应新的意识形态要求的施教原则,而且通过对旧的文艺学教材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新中国文艺学教材建设的大方向,并确立了新中国第一批文艺学教材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体系,从而对50年代中后期第一批文艺学教材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温故而知新”。正当纪念茅盾诞生九十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他的文艺学或称文艺科学(简称文论)理论遗产,认真学习他努力追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结合变化着的文艺运动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精神和方法,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将会有所助益的。文艺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各种现象,阐明其基本规律及原理的科学,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观,文学研究方法论。茅盾关于文艺学的基本观点,有着一贯性,然而又有不断的新变化,现就其中若干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新疆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一书是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由石河子大学李豫新教授负责编著,于2014年9月在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著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专业水准,坚持"理论顶天,实践立地",在大量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先后组织研究人员六次赴南北疆  相似文献   

15.
《蒙古青史》原名《青史》,著者不详,据书末所记“录书”时间和书中所述清嘉庆时史事,可知《青史》成书年代约在十九世纪中叶,即清道光、咸丰年间。此书是一部重要的蒙古文历史著作。它继承蒙古历史编纂学传统,不仅同《蒙古秘史》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研究中,文艺学向来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理论前沿;在所谓“后理论”时代,2013年度的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介入”现实世界,以及学术创造或突破上取得了一定实绩,显示了我国文艺学研究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强劲态势。  相似文献   

17.
鲁迅研究、文艺学和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是吴中杰先生已有学术生涯中的三驾马车。自五七年执教于复旦中文系起,中杰先生即与文艺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朝夕晤对。就文艺学而言,相继开设过《文艺学概论》、《文艺学专题研究》、《马列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及《西方文论选读》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而他的《文艺学导论》(1988江苏文艺版)一书,则被邀选为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之一。可惜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怕因此而招致过多的误读,这方面姑且存而不论。中杰先生最初是以鲁迅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而名世(其…  相似文献   

18.
《经典文本与文艺学范畴研究》自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文本具有独创性、典范性、实证性和永久性。精读和重读原创性的文学以及文艺学、美学理论的经典文本 ,是进行文艺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文艺学范畴研究中 ,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尤其重要。没有范畴就没有体系。文学典型等文艺学范畴是文艺学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掌握和建构文艺学的理论体系 ,必须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文艺学范畴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学科意识僵化的情境下,文艺学学科建设应该认清过分强调学科意识的弊端,努力寻求文艺学研究中的问题,更加关注提问的方式,加强方法的结合和转换,走综合研究的路子,从而有效突出和深化问题意识。研究认为,问题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僵化的学科意识,拓展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建立独立清醒的学科意识,而独立的学科意识反过来又能增强文艺学学科的吸纳能力;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才是推进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伊瑟尔最近的学说所展示出来的文学人类学的中心问题,也即文艺需要和文艺功能的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理论地位凸显出来,启示我们从人类的文艺需要这个根本问题去认识文艺的功能,它印证了马克思哲学中的人类学内涵及其对于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意义.在两相对照中我们发现,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放到人类学的理论系统中去审视,用实践人类学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文艺学观点,就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作出人类学的阐释,使之显示出深厚的人类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