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地区之一,在这种生态环境下,民众渴望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取水资源。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窦犨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基于敬水和尊贤的地域文化传统,窦犨这一历史人物被传说化。在太原上兰烈石寒泉流经的地域,广泛流传着窦犨的传说,这些传说强化了民众对窦犨的崇信,传说与信仰相互促动,使窦犨形象经历了从贤人到雨神再到全方位的司水之神的演变历程,窦犨传说信仰在地方水利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窦犨传说信仰与区域水利社会的互动关系,剖析窦犨传说信仰的生成发展,并以此为例,思考水利遗产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2.
日本平安时代由宇多法皇的参拜而开始的熊野御幸,到中世时期急剧增加,出现了"熊野热潮"。由此,熊野信仰也在日本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此背景之下弁庆传说也随之流传起来。弁庆传说对于熊野信仰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安宅传说与早期的弁庆诞生传说相比熊野要素有所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熊野信仰变质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对豫西北地区流传的各类青龙神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同时结合文献碑刻的记载,分析青龙神信仰和传说的互动。豫西北地区基于民众龙文化的民俗心理,逐步产生青龙神传说。在青龙神信仰和传说的发展过程中,祭祀求雨仪式中叙事话语体现、显灵母题的反复出现和"二月二"民俗活动促使青龙神信仰不断发展,新时期"非遗"保护的大背景更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祖先神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早期以来,以山东即墨县(含今即墨市,青岛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等)为中心波及到胶东半岛以及东北三省的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是祖先神信仰普泛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胡峄阳传说具有神奇性特征,它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进为地方保护神的重要基础。布衣学者胡峄阳由“人”到“神”的演进过程属于底层民众造神的选择,反映了具有神奇性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说在社会民众中的传播和在信仰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松王爷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它是融合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和蒙古族萨满教等传统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对于松王爷的民间信仰传说进行分析,会为更好地理解这一民间信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韩愈,在任八个月中,两至潮阳,有祭大湖神、移邑治、置乡校、访大颠、游东山等活动,足及海北古邑,给潮阳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潮阳境内历代为纪念韩愈治潮的功绩,拓建了不少祠宇亭阁,相传至今,代代缅怀。这里,考察记述一下潮阳境内历代拓建的韩祠和其他遗迹,可以为韩愈刺潮的历史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湘西凤凰城天王信仰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帝天王信仰曾经是凤凰城众多神灵信仰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为苗、土家和汉等族人民所崇祀。有关天王来历的传说纷繁复杂,本文通过对凤凰城天王信仰的历史考察,追溯天王信仰的原生态神话向次生形态转化的历史逻辑,并以此揭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这种转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舟山观音信仰的文化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舟山的观音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观音文化.其间,经历了神话与传说、宗教与信仰、审美与旅游等文化嬗变的过程,从而使观音文化成为舟山乃至浙江海洋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公信仰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关公成为全民的信仰,是诸多历史因素合力的结果。在诸多历史因素中,当阳玉泉寺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关公显圣于当阳玉泉寺,并与玉泉寺高僧普净禅师、智者大师相遇的传说使关公顺利地成为了佛教保护神,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所信奉。而关公从一名佛教保护神变为"武圣"是关公成为全民信仰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当阳玉泉寺起着促进作用。关公信仰的形成过程反过来延缓了当阳玉泉寺的衰落。  相似文献   

11.
观音是大乘佛教里的一位菩萨,传到中国以后,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救苦救难的救济之神、佛陀救济精神的体现者,在民众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印度的观音信仰与波罗门教的双马童传说之间应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观音的身世、现化,灵感、道场。  相似文献   

12.
以海盐业为主导产业的沿海地区,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海盐文化为基本特征的地方文化,盐神信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了海盐行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的生成关系。鉴于海盐业的重要性,在自然和社会的压迫下,盐业群体以传说故事为基础创造了盐宗和盐神,形成了神庙、节会和民俗等信仰形式,表现出了功利性、海洋性、财富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五台山文殊信仰自北魏、中唐形成以来,很快就影响到了印度、日本等国,作为密教、天台宗等的教学中心,尤其吸引了日本各宗入唐留学生,五台山成为日本僧众入唐朝拜、巡礼的首选圣地。进入10世纪以后,由于末法思想、净土信仰的影响,五台山信仰在日本普遍流传,作为文殊净土象征地,五台山成为日本入宋僧巡礼皈依的佛国。  相似文献   

14.
道教内丹系统都信仰着天仙,内丹学者都相信能够通过自身的修炼成为天仙。这种信仰自宋代成熟以来,依靠神秘体验与修炼体验、理论传统、仙话传说与师徒授受维系着,一直延续到现代。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综合性民间节日,民间关于“年节”的传说尤为丰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的十个“年”之传说,从时间和仪式来看,均包含着诸多的传统习俗及其民族的信仰内涵。  相似文献   

16.
胡则是活跃于北宋初期政治舞台的有才干的官员,其人格与传统的儒教价值观并不太吻合.尽管如此,早在北宋时期胡则信仰便在浙江地区产生并传播.本文旨在考察推动和促使胡则信仰得以产生、繁盛的社会阶层.在建立、修理胡则庙,编造胡则神传说并使之在民间普及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僧侣阶层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胡则是宋代婺州第一位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士大夫,因而除庶民阶层外,其信仰还获得了士人层的支持.通过士人层向朝廷申请封号、赐额,并主张胡则神是儒教正神等活动,该信仰得到了朝廷的许可、支持,由此胡则信仰得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7.
白帝天王或曰三王是湘西地区影响最大的本地神祇,在湘西流传着众多异文。用故事学的方法梳理这些异文可以发现:伴随本地区的社会变迁,白帝天王传说的核心母题由最初的“威慑”,后变为“忠顺”,至清后期转变为“三王之母”,同时,神祇的功能也出现相应变化,从早期的神判,中期的教化,发展到后期的赐福。在信仰流变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都参与了神祗的构建。作为一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三王信仰中的人与神关系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龙神信仰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是龙神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频发的水旱灾害是导致龙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龙神庙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修建的龙王庙,另一类是民间自发修建的龙王庙。龙神信仰对运河本身和明清国家而言,其功能更多体现为治水与保漕;对地方官员和民众而言,则主要是为了祈雨和教化。由信仰活动而衍生出的众多仪式和传说,在促进信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凝聚人心、强化地域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变迁,运河区域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导致传统的龙神信仰发生了新变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史料记载显示徐福是山东半岛北部临海齐人 ,徐福东渡时途经济州岛之后抵达日本北九州。他所率领的武装农工部队在日本留下了诸多的古迹、传说和信仰 ,并且对日本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促成了日本国家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羌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尤其对羌族的宗教、习俗、"释比"文化等做了详细的记叙和探讨,但对羌族民间信仰及其社会价值功能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和研究。本文试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考古材料以及羌族民间神话、传说,祭祀礼仪活动等,对羌族民间信仰以及社会价值功能做些探讨,揭示古羌文化的基本原型,体现羌族原始宗教文化的最高原则,为羌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