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长寿纪念文集》出版方蕴华为纪念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西北大学教授马长寿先生诞辰85周年、逝世20周年,由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王宗维、周伟洲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马长寿纪念文集》最近已同广大读者见面。马长寿,字松龄,又作松龄,1...  相似文献   

2.
近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以全省申报各学科中优异的成绩被评定为青海省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这是继1995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后,民族研究所获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表明民族研究所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强劲的一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983年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六个教研室,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一所民族学博物馆,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主办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  相似文献   

3.
周新 《中国藏学》2006,(3):121-122
王辅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和民族学家,长期从事西藏历史、宗教以及蒙藏民族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曾任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民族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系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民族研究评审组成员。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发表了《西藏社会的飞跃》(与索文清合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藏族史要》(与索文清合著,四  相似文献   

4.
创办民族学专业性学术期刊是西南民族大学多年来的愿望。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西南民族大学校党委的积极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2010年《民族学刊》正式创刊了。我们在查询民族学期刊的发展历程,寻找历史上的民族学期刊时,发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民族学研究集刊》。1936年辑刊出版了第一辑,发表工黄文山、卫惠林、凌纯声、杨堃、吴文藻、马长寿等著名民族学家的13篇大作,代表了当时中国民族学领域最高水准,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第一辑的封面题字骨力刚劲、清秀凝练、气韵天成,颇具中国文化的内涵,深深吸引了我们。《民族学刊》  相似文献   

5.
白冰  王珏 《民族研究》2015,(3):121-12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民族互动、社会治理与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  相似文献   

6.
周峰 《民族研究》2012,(1):105-106
2011年适逢我国已故著名辽金史、民族史学家陈述先生(1911—1992年)百年诞辰。为缅怀学界前辈,促进我国民族史研究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1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纪念陈述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吉林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西南研究与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青海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是致力于推动我国西南民族研究的重要学术组织.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筹建、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凝聚了李绍明先生的心血和学术热情.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为我国西南民族研究和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重新回顾和总结李绍明先生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筹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谈马王堆一号、二号汉墓的族属问题》一文在《民族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之后,引起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认为这是运用民族学资料去研究、解释出土文物迈出新的一步,向考古学和研究民族关系史方面提出了新课题。许多学者在百越民族史,苗、瑶史讨论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创建于1980年5月,1983年首批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中国民族史硕士点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所现设有民族史、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文化学、教育学六个研究室和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及青海民院民族博物馆。教职工共25人,其中专兼职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副研究馆员1人,在读博士4人,硕土5人。  相似文献   

11.
申旭 《西藏研究》2000,(2):71-79
藏彝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根据民族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提出的一个新的民族学概念 ,其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 无论是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 ,还是从民族、语言的视角来看 ,藏彝民族走廊的情况都相当复杂。直到现在 ,这一地区对许多研究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语言的人来说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对民族走廊的研究 ,不仅对于民族学、民族史上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而且对于该民族当前的发展亦有现实的意义。”②除了中亚及我国北方草原文化以外 …  相似文献   

12.
肖坤冰 《民族研究》2012,(4):105-106
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  相似文献   

13.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4.
民研院 《民族学刊》2013,4(4):2-498
2013年6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族学者,多擅长于做具体的民族学研究,比较民族学研究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有关文化民族学的研究,基本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的宋兆麟先生的新著——《巫与巫术》一书不仅是建国以来我国在文化民族学领域  相似文献   

17.
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与功能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与功能探究管彦波聚落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是民族社会生活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民族史与民族学交叉研究的视角出发,把西南民族聚落置于特定的自然与人文背景中,在系统分析了聚落空间与自然环境中的地缘形貌、水文气候条件、地...  相似文献   

18.
施正一先生是当今民族学、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是民族经济学科的首创者,著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广义民族学》、《西方民族学史》、《民族经济学导论》、《民族经济学教程》等学术佳作。施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其研究视野几乎涵盖了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他率先倡导设立民族经济学科,建立民族经济研究所,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先河。恩师教诲当铭记1987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尔滨一所医学院校任教。1991年冬天,我去北京报考硕士研究生。第一次求教施先生,我就被先…  相似文献   

19.
卢水胡和小月氏王宗维马长寿先生在他所著《北狄与匈奴})、《氏与羌》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等书中,多次涉及到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北地方的卢水胡和小月氏等两个民族。由于这两族不是书中研究的主题,而是在叙述各个民族关系中涉及到的,因而...  相似文献   

20.
陈信宁 《民族论坛》2012,(12):111-112
<正>2012年5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5篇,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等2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民族论坛》等学术期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