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一生能见多少人,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绝大多数的情况的匆匆一遇倏忽而别,留不下任何印象。然而,20年前我与阮章竞同志的不期而遇,却留下了久久难忘的深刻印象。 那是1980年的秋天,我从中央党校结业回到太原家中,得知阮章竞同志正在晋祠宾馆修改他的代表作《赤叶河》和《漳河水》,我便慕名前去拜访。战争年代,我的青春在晋绥度过,他的青春在太行山度过。初次相见,他已经是一个两鬓华发的老者了。可我们竟然像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战友,一见如故,知心话儿汩汩而出。  相似文献   

2.
桂林民歌传承人秦国明的人生旅程与他对民歌的情感相依,自觉创作民歌、传承民歌是他对"歌之情感"的另类表达。"歌是命来命是歌",秦国明把自己对山歌的情感表达到了极致,其原真的"自我"情感是自身传承和传播民歌的内生动力。秦国明情感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秦国明人生旅程中的"社会人"情感的变化正反映了桂林民歌的历史传承和桂北的社会进程。"自我"微观情感与"社会人"宏观情感共同构筑了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思益 《中华魂》2015,(2):68
唐代诗人刘禹锡,算得上是个奇人。他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参与朝廷的政治革新,失败后受到打击,多年被贬到边远之地为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革新理想,相信是正确的,到死也没有屈服。在做官之余,他创作了不少诗歌。一些流传甚广的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都表达了他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贬到外地以后,以屈原为榜样,留心当地民俗民歌,向民歌学习,吸取民歌的营养。当年屈原被流放沅湘之间,看老百姓祭祀时唱的迎神歌,对其歌词进行修改和再创造,写出了不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民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及文艺界的推动下,通过动员群众而创作的。它首先是文学文本,同时也是历史文本,它产生于"大跃进"的年代并构成了解读"大跃进"的重要材料。大跃进民歌的创作具有政策指向性,传播具有规模性,同时情感流露具有浪漫性。这些都是大跃进民歌的历史性特征。通过对大跃进民歌文本历史性的考察,可以看到大跃进年代文化的运动机制以及大跃进民歌本身的历史悖论。  相似文献   

5.
巴渝古代民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人民在很早就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通俗民歌"下里巴人"和"竹枝词",起源于农事的民歌演唱"薅草锣鼓",也在汉代就已定型。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民歌质朴清新、通俗流畅、含思宛转,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变异,它们曾是巴渝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巴渝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6.
白诚仁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重视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并将民歌元素融入他的歌曲之中,从而创作了大量具有湖湘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本文拟从白诚仁的音乐生涯总结其民族音乐创作思想和个性的形成,并以具体作品为例,体现其歌曲创作题材及创作手法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大漠三部曲"中,雪漠大量运用西北民歌"花儿",将其融合于人物情感与日常生活的常态中,更为饱满和形象地描摹了人物内心世界,建构了形形色色的情感世界。而西北民歌"花儿"与文学的联姻也因此丰富了文本创作样式,获得了生命维度和精神深度的升华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冯德英是上世纪颇有代表性的一位本土作家.他的创作和思想深受齐鲁地域文化的影响,儒家先贤的"民本意识"植根于他的头脑之中,使他近半个世纪的创作都打上了深刻的民本思想的印记,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始终是他的艺术追求.凝聚在他的作品之中的浓郁的故土情结和鲜明的人民立场.构成了他独特的文化意识,通过描写战争和反思历史,实现了他"代人民立言,为人民立传"的创作理想,让我们看到一位具有儒家内质的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携笔从戎十余年,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送别诗。他擅长用歌行体写送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模式。在内容上,他的歌行体送别诗多描写西域的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并描写边塞战争的场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景物+送"式、"乐器+送"式和"边战+送"式。他的歌行体送别诗不仅在内容上完全出新,而且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在表现手法上有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哈代的战争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由于他对战争深刻而颇具穿透力的批判、他对战争的历史透视、他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痛的真实描写、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他对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和他颇具现代的艺术手法,他的战争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乃至英国的战争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