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音注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上善为《黄帝内太素》所作音注有一特殊情况 ,有的是俗体字所为 ,有的是传写所讹 ,有的系形近而误 ,有的由音理乖逆 ,有的是破读、训读等原因所致。辨识之 ,便于看清杨上善音注的特点 ,也有益于研究俗体字、校勘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素问》把五行生克理论运用到人体论,从五行和五脏各自的功能与相互的关系来说明人体生命的机制,由此构建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应性。《素问》的主体部分在刘向、刘歆时期已经完成和定型。全元起是第一位为《素问》作注释的人,杨上善的《太素》是《素问》的改编注释本,王冰注本为我们探讨《素问》中的理论与儒、道等家相关涉的脉络痕迹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详列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刊行《太素》的诸说例证,查考《太素》流传历史及著书引证情况,统计《太素》自身缺憾,并引用当代时贤的证文,论述《太素》并未被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刊行。  相似文献   

4.
理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其中,对《诗经》的诠释构筑了理学形成的重要基石。理学权威朱熹即将自己的“道”学理念渗入到对《诗经》的诠释和解读中。不同于前哲的是,朱熹的诠释是建立在将《诗经》作为文学经典的“文”之意义之上,在文本还原的基础上解读《诗经》作为经典的主旨及其文化价值,从而在文学和哲学两个层面建构了新理论权威——理学。  相似文献   

5.
从唐朝到1919年《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传教士译者一直在为顺应中国的文化语境而寻找恰当的《圣经》汉译经典化途径,其翻译策略经历了全盘汉化、话语独立化和适度“道儒化”三个阶段。作为《圣经》汉译的权威译本,《圣经》和合本是传教士译者们经典化努力的结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译者权威化、文化和合化和译本文学化三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诗表》是黄道周撰作的有关《诗经》年代学方面的著作。它虽然继承《诗谱》以史解诗之传统,但不同于《诗谱》依据天文地理学知识的编排方式,它的十二部、三十六表的划分是建立在历史学基础之上的。《诗表》历史伦理主义建构显然超越了《诗谱》,它对于明代另一部《诗经》年代学著作《诗经世本古义》起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钟形罩》(The Bell Jar)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埃斯德·格林伍德的全优女生自杀未遂至逐渐康复的故事。本文通过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及文本细读方法,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审视文本所建立及推崇的意识形态权威,这种意识形态权威是通过女性叙述者的自我叙述建立起来,意在打破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但由于文本中所渗透的女性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社会传统女性意识的阻碍,最终,女性权威依然不可避免地处于男性权威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左传》《左传》亦称为《春秋氏传》、《左氏传》。为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约20万字,传春秋时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撰,清代经今文学家认为是刘歆改编,近人则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传文起自鲁隐公元前(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犹太教"的观念出发,盖革重新审视了《圣经》和《塔木德》。他认为,《圣经》作为天启的宗教真理是犹太民族创造性的产物,体现普世伦理,同时,也强调《圣经》的历史性和文本的流动性,即因时而变的犹太宗教生活影响并修正了《圣经》文本。他认为,《塔木德》在诠释《圣经》,推动犹太教更新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塔木德》在诠释经文上的僵化、矛盾和非科学性。盖革承认犹太经典的价值,但否认其决定现代犹太教权威的作用,认为人们可以根据当下需要自由地对经文进行诠释。盖革对犹太经典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犹太教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督宗教在中国本土进程中的权威建构与《圣经》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布离不开基督宗教权威在汉语世界中的建构。而基督宗教权威的建构实际上意味着来自异域的《圣经》符号资本如何与汉语进行“象征性运作”,也就是说基督宗教权威的确立是与《圣经》汉译紧密相联的。《圣经》汉译历经千余年,已然在中国文化变迁中构成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并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作用于基督宗教权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经典的争论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无论如何,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谈论此话题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经典"及与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意识"的概念进行考察、界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以道为创生天地万物之本原的道论体系,老子的道论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古代学术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要影响。《内经》全面地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并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道论作出了新发展,使得老子的道由形而上的哲学之道,向下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科学之道,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释《内经》“以象之谓”之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决定着学科的理论特色。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关键表现在“象”与“现象”的分歧。鉴于今人多将“象”片面地理解为现象,故试从物象和意象两个方面对“象”的哲学内涵加以界定,以明其与“现象’之不同,希望有助于习医者领会、把握中医基础理论的许多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4.
以《管子》为主,从精气说、智慧修心说、心君说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哲学对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的作用,指出了中医学的自然哲学特征和今后应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墨经》一书记载了先秦墨家关于哲学、数学、光学、力学甚至文学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观点,其中也蕴藏着墨子及其后学关于空间的独特理念.该书记载,"宇"就"弥异所",又是以"家"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方位的集合体;"长宇"久,"久"却又是"有穷"无穷"的统一体;而且,"长宇"处于无尽的"徙"进"之中,却又有"处"而"无近".也就是说,在讲求思辩的墨家学者看来,空间是无限性与有限性、历时性与共时性、运动性与静止性的统一体.这种思辩性强、超前意识鲜明的空间观,蕴含了中华先民的空间智慧,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和文化经典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屡遭解构和戏说,不断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文化境遇中重新认识经典的本质和文化特性、反思经典的文化功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审视经典的形成和流变、意义的解构和重建,既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胜场,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盖茨黑人文学正典论的历史生成语境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女性主义与黑人运动孕育的美国文学正典问题研究热潮,此热潮促使黑人女性主义学者初次把黑人文学与正典研究关联一体。1980年代初开始理论之旅的盖茨深受这种关联的影响,并经过1984-1996年间三个阶段的理论努力建构了第一部黑人文学正典。第一阶段盖茨经过六年文学考古工程发掘出三十卷19世纪的黑人书写,证明了黑人拥有文学作品;第二阶段盖茨通过1770-1815年间黑人反反复复书写的一个文学主旨——"会说话的书",言说了黑人是天生的理论种族;第三阶段盖茨使用黑人的理论筛选最具代表性的黑人书写,编著了第一部被称为"黑人文学新圣经"的《诺顿美国黑人文选》。盖茨的正典论既真正回归到黑人文学和理论传统本身发掘相应的文学性与理论性,又切实地以文化抵抗方式实现了政治性压制,从而为具有类似文学正典建构需求的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提供了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语义学思想传统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孟子、公孙龙、荀子以及《墨辩》《吕氏春秋》等就在名实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包括语境语义在内的语义学思想.从对先秦诸子著述的哲学背景的分析可知,《墨辩》的语义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特别是它对语境语义学思想的探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典是距今两三千年前“轴心时代”的创作物,包藏着民族精神的基元。这种“全息性文化基元”某些部分的新生,取决于后来时代提供的条件。考察近代思潮对元典精神的承袭发扬和扬弃创新,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2 0 0 0多年前《内经》对医学心理学作了丰富多彩的记述 ,本文就《内经》中有关医学心理学问题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5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内经》对医学心理学认识在世界医学心理学史中居最前列 ,认真整理和挖掘《内经》中有关医学心理学方面资料 ,对建树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中国医学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