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薪酬满意度是影响科技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笔者基于中国科协"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课题组对江苏省科技人员的大范围调查数据,从薪酬的两个维度(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研究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提高薪酬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1997-2008年西部地区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整体增长的同时,区域内部存在显著性差异;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西部农村居民整体工资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居民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及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三因素对西部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性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下,薪酬既是宏观经济关注的重大问题,又是微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我国经济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中,对薪酬概念的理解尚未取得共识。目前国有企事业单位分配机制落后、薪酬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尚未建立起科学的职能体系,缺少一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全面薪酬管理系统设计应:(1)形成规范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2)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3)调薪的方式要透明和公开,并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调整管理方式;(4)改变传统单一的模式,实施弹性福利计划。  相似文献   

4.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变量,对科技人员的工作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北京市女性科技人员的实证研究发现,女性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影响女性科技人员组织承诺的主要因素有薪酬福利、工作本身、晋升、同事关系等。建议组织适当提高女性科技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女性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福建省社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特征入手,根据1989—2011年劳动生产率及农村、城镇工资性收入数据构建VAR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动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又会反过来拉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性收入的实证结果上提出促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越商"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证实企业文化中存在创新导向、目标导向、支持导向和规则导向;企业的薪酬水平、股票期权制度效果均和目标导向、支持导向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短期绩效薪酬的比例也均与创新导向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关系;能力薪酬则和创新导向、目标导向显著正相关.研究证实了在影响员工自我选择绩效薪酬的企业文化因素中,规则导向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经理层薪酬激励对债权人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在既有文献中未得到足够关注,尤其缺乏针对债券发行市场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研究样本,从薪酬水平和差距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经理层薪酬激励对公司发债定价的影响,结论显示:(1)经理层薪酬水平与公司发债定价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2)经理层薪酬差距与公司发债定价也呈现U型关系;(3)非国有企业中经理层薪酬水平和差距分别与公司发债定价之间的U型关系都相对国有企业更明显。以上结论不仅拓展了经理层薪酬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而且也从公司治理层面进一步地丰富了公司发债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云南省农户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偏低的现象为出发点,在农户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3-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力图对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农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为了提高云南省农户工资性收入,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并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苏省盱眙县乡村旅游地区农户2015年和2020年的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PSM模型和PSM-DID模型,评估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有显著增收效应;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经营性收入,说明大多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业主要是通过打工获得收入的。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口和家庭资产等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产生了差异性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从业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乡村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效应逐渐降低,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参与乡村旅游业对高年龄家庭的总收入及经营性收入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但对其工资性收入产生了负向影响。总体而言,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农户家庭收入质量尤其是收入的结构性和知识性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拓展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运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31个省份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一并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双动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具有乘数效应;不同地区的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是我国一支重要的专业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科技人才不足的矛盾。因此,党和政府应重视老科协工作,把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为他们再做贡献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业中的作用,实现第二次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创新思想之精髓 ,指出其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支持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造精神 ,鼓励他们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工程师的智力结构以实践智力为主,而科学家的智力结构以分析智力为主,因此工程师与科学家有不同的成才规律。实践智力必须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养成,工程师创新能力开发的关键是工程实践机会以及工程师的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科学技术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伦理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现代社会中伦理责任的含义进行讨论,阐述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科学价值的非中立性,并指出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外,还应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负有一定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5.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工程领域人才需求的变化, 通过在工程科学领域技术人员中开展调查, 以期把握我国工程领域对工科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科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科大学生的素质要素中, 责任意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要素非常重要。在工科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 这些要素比知识和技能等要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lobal/world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world economic trends is overviewed in terms of three streams of research, that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social scientists, of the econometricians, and of the system engineers. Socio-political processes impinge on world economic trends, just as such trends in turn impact on politics,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he use of simulations rich in system dynamics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is found to have much potential, as documented in findings obtained by research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7.
人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微生物的生存利益与人类的经济利益 ,也就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人的主观意志 ,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 ;发酵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就在于努力促使对立向统一的转化。“微生物生物机器”的创新思路和发酵工程的生物学理论 ,为促进其转化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2)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3)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问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人类推进科技发展的目的乃是为了满足其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即科技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实际上是科技的人本指向未得到充分展现的结果。要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其人本指向进一步彰显,既需要以科学家、技术家、工程师为主体的科技工作者不断提高修养、加强自律、遵守科研和工程伦理道德,也需要社会加强法律和行政控制,加强教育和舆论宣传,加快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扩大公众对重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规划的决策的参与度,以引导科技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