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唐代众多咏叹蜀汉历史人物的诗作中,诗人对蜀汉君臣人物强烈的崇拜与向往,反映在对贤相诸葛亮的称颂与对君臣遇合的钦慕两个方面.在诗人的心目中,辅佐先主刘备、鞠躬尽瘁的军师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君爱国的道德典范;刘备仁德爱民、礼贤下士的情操,以及与诸葛亮的君臣遇合,也成为了士人们争相歌颂的重点.而这些作品对后世的诗歌、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过去人们称他为“忠臣贤相”,是维护封建正统的“智慧”和“忠贞”的政治家。这不是对形象的正确评价。尽管小说在诸葛亮身上加添了儒家色彩,但是孔孟之道的外衣,掩盖不了这个形象闪耀出来的法家思想光芒。重新评价诸葛亮的形象,对于正确区分《三国演义》中的精华与糟粕,研究文学领域中儒法斗争的历史情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死后,不少两晋南北朝人士都以他来自比或将他人比作诸葛亮。这其中有胸怀大志的人士来自比的,有以贤臣、贤相来比赞的,有以诸葛亮与刘备君臣际会比来附的,有以顾命大臣如诸葛亮受遗命辅政来类比的,等等。他们因为与诸葛亮在抱负、经历、业绩等方面有共同点,所以用诸葛亮来自比、类比。这种形式是一种称颂、赞誉。统计这一比附形式的数据,自比或被比者达18人次之多,朝代有西晋、东晋、南朝的刘宋、萧齐、萧梁,北朝的北齐、北魏、西凉、后凉等。这一比附现象的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宽,被比附的人次多,足见诸葛亮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认可度和影响。不过,这些自认为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和事,其形象远不如诸葛亮完美,其影响远不如诸葛亮深远,他们中的多数已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历史证实,诸葛亮可比而无人能比肩,更难以超越。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与鲁肃,都是人们熟知的三国时代的名人。长期以来,由于小说和戏曲的渲染,他们分别被推向了两个极端。诸葛亮被夸张得神乎其神,鲁肃则被描绘成一个平庸憨厚、呆头呆脑的忠厚长者。在《三国演义》及《群英会》、《草船借箭》、《借东风》、《亦壁之战》、《回荆州》、《单刀会》等剧目中,鲁肃经常是作为诸葛亮、周瑜、关羽的陪衬而出现的。他既识不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奈何不了周瑜的褊狭气量,只好在二人之间来回周旋,以苦苦哀求和委屈求全来勉强维系孙刘双方的盟好关系。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他早年便深受诸葛亮赏识,被誉为"社稷之器"。执掌国政后,坚持"以安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维护了蜀汉的稳定,做到"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堪称继武诸葛亮的一代贤相。论历史地位,他应该高于姜维;而其执政理念,更是永远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性格内涵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等时期在不同领域里的诸葛亮故事的演变与发展,其形象依次呈现为隐士而名士、道士而神仙、忠臣而贤相等三种不同的形象气质。这三种形象气质的形成,无不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和名臣之一,其盛德懋绩表现在各个方面,本文拟就其勤政廉政思想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专家学者多予指正为幸。  相似文献   

8.
王者之师     
大将左宗棠最喜欢听诸葛亮的故事,还以武侯自命,给友人的书札常常自署别号“今亮”;诗人杜甫,也最崇敬诸葛亮,也以武侯自命,称赞孔明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好像中国人不分文武,都奉诸葛亮为心中的偶像。在诸葛亮之前有张良,之后有刘基,这三个人都扮演了同样的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9.
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频仍,小说戏曲案件是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值得关注的审判事务,部分西方法律制度被移植到小说戏曲案件审判之中。从审判程序上看,小说戏曲案件属于违警罪,租界警察既是小说戏曲案件的主要侦缉力量,也是主要起诉方;在案件审判中,比较重视证据,出现了被告聘请辩护律师的现象,公廨谳员的审判权力逐步被外国陪审官侵占。从量刑标准上看,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判罚开始了刑罚的近代转型:一是量刑比清朝衙门采用的刑罚要轻;二是率先移植了罚金刑。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从侦缉力量、罚金刑移植、量刑轻刑化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管理法制的近代转型和中国现代文艺管理法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足智多谋、聪明睿智的“智绝” ,也是谦虚谨慎、沉着果敢、鞠躬尽瘁的“贤相”。真可谓是“忠贞千古在 ,捐躯报圣明。  相似文献   

11.
元代以来,戏曲、平话中的诸葛亮,都以道士形象出现,影响至今。历史人物诸葛亮,治国主张、修身养性理论、选读的书籍,乃至其出生地,都可以看出其所受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总结本世纪小说、戏曲研究的历史不仅可以为今后(下一个世纪)小说、戏曲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历史的借鉴,而且同样也可以为与之相关的渚如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意义是广泛而重大的。这个世纪的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是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相触、整合的大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国门开放的宽窄、吸收外来文化的气量决定着文化交流的范围、深度和文化重建的面貌,也牵引、制约着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学术走向。近百年来的小说、戏曲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一.建国前由收到放的学科创建时期  相似文献   

13.
浅谈诸葛亮的统战策略思想与实践杜渺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军事统帅和开明的治国贤相,他满腹韬略、运筹帷幄的古代统战策略家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就他的统一战线策略思想谈一些粗浅看法。一、重视统一战线,确立“联吴抗魏”的...  相似文献   

14.
孟天运 《东方论坛》2002,(3):127-127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国人性格均有深远影响 ,是一位世界级的历史传奇人物。自西晋陈寿作《三国志·诸葛亮传》以来 ,历代对诸葛亮的研究经久不衰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高潮迭起 ,成果丰硕 ,其中由王瑞功先生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 8月出版的《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诸葛亮志》就是一部诸葛亮研究集成性的新作。该书的一大特点是体例的创新。为了全面反映诸葛亮的事迹、思想和文化 ,采用了志、图、传、表、录等多种形式 ,以志为主 ,诸体并用 ,这在人物志写作中还是个…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里的"贤相"形象。作者虽然极力讴歌他的"忠"和"智",但仍然表现了他在用人上的诸多失误。如对关羽的放纵,造成华容道曹操脱逃和荆州失守;对李严的姑息导致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对魏延的诬害使得内部矛盾激化。分析诸葛亮用人失误的原因,恰是他尽"忠"恃"智"的结果。再探究形成诸葛亮"忠"、"智"性格特征的深层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悲剧性的社会角色使然。中国封建社会的从政文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只能依附统治者,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寄托于明君的知遇。于是,既要依附于人,又想被他人依附的尴尬心态,既要受制于人,又想制服他人的双重人格,就构成了从政文人共有的扭曲心理。诸葛亮的用人失误,正是这种扭曲心理所造成的行为偏失。在他身上,不仅熔铸了历代封建文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的追求和抱负,而且还深入挖掘了从政文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真实再现了他们的尴尬心态和双重人格。《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素被冠以“忠臣良相”、“智绝千古”的美名。在元代之前的讲史、小说、唐诗、宋词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材料显示诸葛亮美名的形象侧重各不相同,有名相、名士、名将、智将等。在元散曲中,由于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与众不同,所以产生了诸葛亮独特的艺术形象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被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成一个军师,而在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中,他却是一个谋臣和蜀汉的丞相。陈寿的《诸葛亮传》评语指出,诸葛亮长于理政,“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是对的,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沂南县为东汉琅琊郡阳都故城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向有“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的美誉。1800年前,一代智星、大名垂宇的诸葛亮就诞生在这里。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诸葛亮是一位受到历代称颂的“智星”、“贤相”,他在中国古代伟人先...  相似文献   

19.
受方术文化的影响,古代小说中的诸葛亮、姜子牙和文素臣等都被描写成巫师化的军师,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模式。如果说诸葛亮像一个儒士化的巫师的话,那么,姜子牙就像一个道士化的巫师,文素臣像一个学者化的巫师。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代是大夫时代。春秋贤相作为士大夫中的精英,成为《左传》浓墨重彩记述的对象,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春秋贤相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坐实到具体的人物;进而分析春秋贤相产生的原因,归纳了贤相的群体特质,并综论了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