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中介,实现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活动,完整而生动的展现了人性的本质。但现实体育的功利价值与工具理性倾向背离人性的本质,应当回归“为己之学”的价值传统和“original Olympic”的价值理性,努力践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宋代理学天人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理学家将“天”作为宇宙本体,并赋予其伦理含义。同时,又将“人”抽象为一个总体性范畴,概括为一种普遍性的精神存在。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从世界本原上说明了天与人的相合,并论证了天人为一的结合点在于“理”、“心”、“性”等,为天人为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追求“一般性”为核心的“知识教育学”造成劳动教育、体育教育之困,以“个性、感性”为核心的“身体教育学”在“单向度的人”的现代性社会日益凸显其价值。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属于身体教育学范畴,在“五育”中具有战略支撑地位。劳动和体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是身体理论及身体教育学,从本质上讲,二者皆为实现人类自由充分发展的“游戏”活动,持续加深的社会转型是劳动和体育协同育人的现实需要,建国初期实施的劳卫制为劳动和体育协同育人提供历史借鉴。新时代加强劳动与体育协同育人有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有助于畅通城乡体育资源,摆脱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之困,有助于实现体育生活化,构建美好生活方式,对于退役运动员就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载在批判前人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重说。他认为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只有圣人才具备;气质之性则由于秉气的刚柔、缓速而具有善恶混的特性,这是多数人所具备的。人只有通过“善反”、“成性”和“知礼”的途径来“变化气质”,才能实现成仁成圣的理想人格。张载的人性说将超越本体的道德价值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拓展了对人性问题的阐释空间,成为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儒家强调“忠”,要求人们能够与人忠、与己忠,但只有通过“信”才是可能的,因为尽己之性才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对别人忠,首先要有信于人,竭尽全力,信实可靠,让人放心,让自己安心.有信于己,才能见信于人,不信则不足以爱人.通达自己,则一定能够忠于天地万物.信在言与行、主与客之间发挥一种统一和联结的作用,它打通本体与工夫、消除物我,因而既成为尽忠的一项修持工夫,又是人之为人所应该守护的根本.忠信统一,合德并称,而可通达天道自然.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思想是哲学家们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现实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审视和人类在活动过程中的追寻,马克思认为哲学本体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生成的,是“人”的本体。这种界外视角的方法,为人类自身超越性和自为性的实现指出了一条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年人生际遇、求学湖南第一师范的经历和“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孕育了毛泽东体育价值观。《体育之研究》指出:“动以营生也”“动以卫国也”,表明体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有利于保家卫国。在革命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了他的体育价值观,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融为一体。毛泽东体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体育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源泉。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要以体育“本体性文化”和“内涵性文化”为基石,以共同的体育文化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回归与时代性折射为准则。通过寻找民族传统体育元素,重塑民族文化记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凝聚民族文化精神;依托民族传统体育赛会,构筑民族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交融,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成果,促进民族文化共享,进而实现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农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培养农业院校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以期为农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农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引进终身体育的思路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农业院校终身体育的具体做法与操作原则包括两方面:编写符合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的理论与实践教材,修订具有多层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以及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区分了哲学与科学,在此基础上,严辨哲学之知与科学之知。他认为两者分属不同的层次,哲学之知属于“性智”,科学之知属于“量智”。“性智”是对宇宙人生本体的认识,“量智”是对功用的认识。在为学上,熊十力认为思维的方法、建构与人的道德修养有密切关系,他强调思维与修养的交互作用与统合,也即所谓“思修交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社会学主要理论分析体育中有关人的社会化问题,从三个阶段来认识作为主体社会化的人在体育活动中决策、遵从、更改及适应过程,使我们加深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对体育价值的思考,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让更多的人体验体育,享受健康的生活,并为体育如何促使人的社会化问题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神人以和;二是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三是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一是政治管理之策;二是生存状态;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审美境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思维特点的“天人合一”观念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提醒人们“慎终追远”,给人类灵魂以现实的、普遍的“终极关怀”,这对于熔铸人类共同的信仰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文艺理论的建构如何推进?细审近30年来学科反思成果,最重要之一是对20世纪美学、文艺理论逻辑基点囿于“大哲学”之实践(劳动)论、经济基础决定论局限的认识。与此同时,文化作为历史与现实的共时结构体系及本体性功能日益揭示凸显出来。文章就人的文化存在、文化对审美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与文艺理论的创新建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需要是体育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对体育的需要及其满足,有其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内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征。人对体育的需要和满足之间必然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命名”是文学思维的核心“修辞”活动。“文学命名”的特异性首先表现为不定性、未定型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性 ;其次体现在以“批评命名”与“文学史命名”交互生成、影响、作用等形成的整体性 ;其三是渗透于以超越性学理抽象与现象的客观性整合合孕而成的现实性 ;其四是含纳在“修辞”策略转换历史过程中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表现为,在宇宙论上它认为宇宙的终极原因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本体论上它走向了境界的形而上学;在认识论上它主张宇宙本体是能认识的;在道德观上它相信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无需上帝拯救灵魂;它坚持"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的观点,崇高的理想就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的政治性和教化性在旅游者中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旅游吸引力,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关红色旅游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从价值论角度,红色旅游包含本体价值和认识价值两个层面:本体价值揭示的是红色旅游"存在"的意义,它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认识价值体现的是人们对红色旅游当今价值的一般认识,它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色旅游的本体回归是以本体价值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并通过历史回归、文化资本再生产和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传承等途径开展,从而增强红色旅游的本真性、文化性和国际性,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9.
依据当前体教融合的发展形势,综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等相关政策指导精神,结合上海理工大学体教融合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体教融合在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体教融合需要建立知识传播、技能发展、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教育理念;应注重体育具备的教育功能,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特色等。体教融合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院校、社会等多方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体育教育改革,为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0.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是体育竞技活动中最常见和多发的冲突类型.由于体育竞技领域素来有“行业自治”的传统,因此对该领域的法律介入,特别是刑事法律的介入存在很大的现实困境.因此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性质的认定,对于刑法介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体育竞技伤害犯罪可以包括故意型和过失型,具有与普通伤害罪相比较为显著的特征.对于造成一定危害结果但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的伤害行为,根据正当化行为理论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